劉明


[摘要] “雙減”政策全面要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班主任應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雙減”構建的教育良好生態,和家長協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通過興趣引領、愛的浸潤、勞動鍛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幸福成長。
[關鍵詞] 雙減;家校協同;幸福成長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全面要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半p減”政策是對教育“搶跑”“拔苗助長”式教育方式的降溫,為素質教育的開展創造了條件,為學生的幸福成長提供了保障。班主任應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雙減”構建的良好教育生態,與家長協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通過興趣引領、愛的浸潤、勞動鍛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幸福成長。
一、“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共促學生幸福成長的意蘊
1.“雙減”是學生幸福成長的需要
(1)學生幸福成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習近平在2020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寄語廣大少年兒童時強調:“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贝龠M兒童健康成長,能夠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資源和不竭動力,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今日的少年兒童,正是明日的祖國棟梁,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們要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樹立遠大志向、培育美好心靈,讓少年兒童成長得更好。
(2)學生幸福成長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卻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的價值。”我們的教育要致力于讓學生幸福成長,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3)學生幸福成長是個體發展的需要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在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可見生命早期愛的力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只有讓少年兒童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才能避免出現自閉癥兒童、抑郁癥患者,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雙減”為學生幸福成長提供了保障
“雙減”政策的本質是讓學生回歸到理性的學習成長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學生的幸福成長提供更多的保障。
(1)時間的保障
“雙減”政策減輕了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使學生可自主支配的時間增加。學生睡眠的時間也有了保障,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2)空間的保障
“雙減”政策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家長的精力負擔,使家長的焦慮情緒有所緩解。家長有時間和精力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給孩子提供了放飛心靈的空間保障,有利于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
二、家校協同,共促學生幸福成長的實踐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艱苦的工程?!痹凇半p減”背景下,學校要引導家庭更新教育觀念,專注孩子興趣、個性發展、勞動教育、創新和實踐能力等素質的培養,提高對學生道德發展、成長成人的重視度和參與度,形成學校、家庭協調一致的育人合力。筆者在家校協同促進學生的幸福成長之路上進行了以下探索:
1.興趣引領——感受幸福成長最好的動力
“雙減”政策的落實,使家長們清晰地感受到社會育人環境的變化,超前學、超難學教育方式有所降溫,開始關注孩子個性的發展、興趣的培養。作為班主任,筆者充分利用“雙減”構建的良好教育生態,和家長共同引導孩子發現、培養興趣愛好。
在教室環境的布置上,筆者將學生的獲獎證書和手工作品擺放在醒目的位置。教室榮譽墻上掛著6張學生的誦讀二等獎證書;窗臺上和儲物柜上,擺滿了學生的手工、培植作品,以及爭章園地各種標志。這些都潛移默化地浸潤著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釋放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為了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筆者邀請班級家委會和一名學生的家長(上海某中學物理老師)陪全班同學觀看了2021年12月9號下午的“天宮課堂”第一課的直播,3名航天員演示的微重力環境下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實驗、水球成像實驗、泡騰片實驗深深吸引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大家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時而發出驚呼,時而滿懷激情,特邀學生家長和同學們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水膜成像、浮力實驗,讓學生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部分同學在觀后感中寫道:“長大后我也要當航天員!”活動激發了同學們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和探究科技知識的興趣。
為了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養成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質,筆者組織同學們開展了“學習工匠精神為幸福人生奠基”的主題班會,觀看了《大國工匠》陳行行等人的宣傳片,并視頻連線王同學家長,請他講述他成為某物業公司勞動模范的奮斗歷程,讓同學們討論交流:什么是工匠精神,列舉和發現身邊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如何培養自己的工匠精神。
在交流分享環節,大部分同學都提到,原來工匠離我們并不遠,只要學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也能成為未來的工匠。王同學家長寄語同學們:用興趣引領,踐行“工匠精神”,為幸福成長加碼。
2.愛的浸潤——汲取幸福成長的源泉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育人的主旋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契機,塑造學生的感恩情懷,為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雙減”背景下,家長們焦慮情緒有所緩解,對孩子的陪伴和情感互動有所重視。作為班主任,筆者協同家長通過每月給學生舉辦“集體生日Party”這一載體,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懂得生命的珍貴,讓他們意識到要有一顆珍愛生命、關愛別人的感恩之心,以此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增強學生的幸福感、獲得感。
“集體生日Party”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相關主題,由兩名主持人和當月壽星們一起策劃活動方案,讓壽星們準備發表感言,并在活動中設置親子互動環節等,邀請父母參加或現場連線父母,為學生與父母搭起傳遞愛的橋梁,讓學生在心與心的碰撞中產生情感共鳴,感受父母的深情與真愛。
家長們準備特殊的生日禮物送給孩子們。有的家長把孩子們的成長照片制成生日電子相冊,讓孩子們重溫幸福的美好瞬間,筆者借機進一步引導和啟發,拓展和豐富愛的精神內涵,讓同學們接納愛,傳遞愛,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同學們在感言中說,集體生日讓他們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精彩,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馨、老師和同學濃濃的愛,成為他們生命成長中的溫暖記憶,給予了他們幸福成長的力量源泉。
3.勞動鍛煉——體驗幸福成長的快樂
為促進“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學校召開家長會認真學習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做好“五項管理”,家校協同一起助力孩子的幸福成長。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的日常勞動教育中需要做“加法”——增設勞動志愿者服務崗位,每周評選最佳“勞動能手”,培養學生“人人能服務、個個都成長”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為每位同學體驗勞動、鍛煉能力提供舞臺。
“勞動能手”的評選激發了同學們的勞動情趣,他們爭先恐后地爭做志愿者,展示勞動熱情和技能。有的同學學以致用,展示勞技課上學到的技能,為班級制作垃圾筒、筆筒等;有的同學展示勞動小竅門等。班級涌現出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熱潮。
2021年10月14日是重陽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傳承“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到實處,筆者組織班級舉行了“敬老愛老話重陽”線上活動,家長們熱情參與,有的分享了孩子給長輩洗腳、剪指甲的視頻,有的分享了孩子做家務的視頻,多樣的孝親勞動服務方式讓長輩們體會到幸福生活的味道,孩子們也體驗到勞動帶來的樂趣,家長們紛紛撰寫感言并分享孩子勞動傳遞的快樂。如趙同學家長分享了趙同學陪爺爺打羽毛球的視頻,并配有趙同學的配音。家長在感言中說道:“‘雙減’真好,孩子終于不用再超前補課了,每周末都可以打羽毛球,真開心!”在剛剛結束的學?!岸憰敝?,趙同學獲得了羽毛球比賽二等獎,學生真正體驗到幸福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三、“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共促學生幸福成長的愿景
為了解“雙減”政策實施半年以來的情況,筆者對班級31位學生做了關于“‘雙減’給您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變化”問卷調查。31份問卷中,有23人認為“雙減”后書面作業量減少,有22人認為學習壓力減少,有20人認為陪伴家人時間增多,17人認為閱讀時間增多。在31份家長問卷中,全部家長認為“雙減”后親子關系和諧,26位家長與孩子有更多的溝通時間,9位家長讓孩子在課余時間培養藝術興趣。
在班主任開設的情感交流“15分鐘午約談”中,喜歡畫畫的安同學說,“雙減”讓她的課余生活很豐富,讓她有時間閱讀和畫畫,周末可以去上美術課,她很開心;朱同學父母離異,性格較內向,平時沉默不語,通過多次的家校溝通交流,特別是“雙減”后,朱同學比之前明顯活潑和開朗,面部表情也豐富起來了。朱同學講,他爸爸現在每周都抽空陪伴他,他感受到了爸爸
的愛。
“雙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今,全社會都在發力,為青少年架設幸福成長的橋梁。作為一名班主任,要落實“雙減”政策,繼續守住教育初心,牢記使命,積極追求“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個教育目標,和家長協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促進孩子們幸福成長的同時,成就自己的職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