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澤 田春宇 辛小林 張榮
(1.承德醫學院,2.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學習投入是指學生對學習表現的一種持續性,出現專注集中感與充沛精力感,個體體會到沉浸式學習的樂趣,并很難受到他人的不良影響[1]。通過了解護生的學習投入狀況,可以有效反映當前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從各方面協助個體成才,以良好的精神狀況建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更快地提升個體學習與成長的環境,同時有助于高校對當前教學工作的思考與改進,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去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業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習者能否利用自身的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同時解釋為個體評價和測量學習任務過程中是否有效完成的一項標準[2],具有主觀性。自我效能程度較高的個體有明確的條理與思路來充實、歷練自己的學習過程,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并且為此不斷地努力去實現目標和積極地解決遇到的困難,從而在學業中形成良性循環[3]。調查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投入這兩者相關性,有助于培育合格的專業護理人才,提升其相關護理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
采用便利抽樣法,分別選擇某醫學院護理專業每個年級的一個班級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四個年級一共四個班級共發放114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1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一般人口學資料問卷
問卷由學生年齡、性別、所在年級、戶籍所在地、本人是否為獨生子女、學業成績在班級中的排名、是否對護理職業感興趣等組成。
2.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4]
問卷由20個條目,分別從情感、動作和思想投入三方面來進行評測。使用5級評分進行測量,總分越高則代表學生投入程度越好。
3.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5]
該問卷中有22個條目,分別由學習能力和行為兩方向的自我效能來測量,也是采用5點計分,1分到5分分別代表著“完全不”和“完全可以”,分數的增長,預示學業自我效能感程度越好。
統計軟件SPSS23.0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用頻率、百分比、均數、標準差描述人口學資料和兩個變量的現狀,采用皮爾森相關系數法分析二者之間的相關性。
(一)一般資料
114例研究對象中,男生21人,占17.1%,女生93人,占75.6%;三個年級學生分別為40人,37人和37人,分別占32.5%,30.1%和30.1%;獨生子女90人,占73.2%,非獨生子女24人,占19.5%;喜歡本專業學生90人,占73.2%,不喜歡學生24人,占19.5%;農村學生69人,占56.1%,城鎮學生45人,占36.6%。詳見表1數據。

表1 一般資料
(二)學習投入與學業自我效能得分
結果顯示,學習投入總分為(61.01±8.859)分,學業自我效能總分為(70.10±9.093)分。詳見表2數據。

表2 學習投入與學業自我效能得分
(三)學業自我效能單因素分析,詳見表3數據

表3 學業自我效能單因素分析
(四)學習投入與學業自我效能相關性分析,二者呈負相關關系,詳見見表4數據。

表4 學習投入與學業自我效能相關性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護生自我效能感處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主要來源于社會的肯定、他人的模范效應、自己的親身體驗等。而護理專業學生對自己能否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持懷疑態度,自我效能感較低,現亟待采用相關措施提升護生的自我效能感。與眾多研究結果一致,男生在學習的態度等方面更占優勢,自信心十足,相對于女生,更堅信自己可以順利通過學習考驗。綜合環境條件對男生女生的期望值與培養男生女生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男生從小被要求面對困難要堅強勇敢,因此男生的性格特點是理智冷靜、自信果敢。但是女生由于長期以來偏弱勢的刻板印象,遇到困難時被允許依賴求助他人,致使女孩養成柔弱感性、敏感細膩的性格,從而引起自我效能不理想,水平弱于男孩。而農村戶籍學生的學業信心也受到影響,表明來自城鎮的護生主觀方面篤信本人可以通過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恰當方式幫助自己達到學業目標,或許是因為農村長大的護生相較于城鎮長大的護生沒有更優異的學習資源,而城鎮長大的護生又有各種興趣班,接觸到的世界豐富多彩,視野開闊,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更廣泛,信心自然更高。大一新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水平較好,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學,自我感覺良好,對專業課的學習充滿信心和期待。其次,大一的課程設置并不是很繁忙,能夠充分協調自己的時間,有很大的興趣探索將要學習的護理專業知識。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業的加重,學習難度的增加,或許還會伴隨教學方式的改變,這會讓一些護生感到費力,在中學階段表現優異,在大學里卻并不突出,就會產生無力挫敗感,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學習內容的深入,更了解了自己所學的專業,認同感降低,學習沒有了目標和動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產生了抵觸情緒,挫傷了學習積極性[6]。
研究表示,生源地這個變量對學習投入狀況起到一定作用,與以往研究有所不同。可能是因為農村與城鎮相比,農村的教育水平相對落后,這就導致來自農村的學習護理專業的學生很重視來之不易的學習氛圍,有效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料與資源。研究還發現,學習優異的護生對專業知識渴求和投入程度更多,和李維[7]報道的結果類似。以上都說明,學習專注力與最終考核成績有很大關系,取得優異成績的護生對待學習專注力越好,反之,較低成績的護生學習專注度也較差,授課教師和輔導員老師要選擇恰當時機糾正護生錯誤的學習行為,幫助其端正態度,將專注力放在專業理論和技能的提升中,對提高學習成績會產生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曾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即指一種信心或信念,當人們在自己特定領域確立目標,完成此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即為自我效能,它有效展現自身潛能,可以通過調節控制自身情感行為來對我們的選擇及努力的持續時間等發揮一定的作用,當個體一直處于某種狀態,呈現出良好的專注程度后,往往會在日復一日的無盡重復機械的作業中,慢慢產生一種心理,疲憊、困乏,甚至厭倦,稱之為倦怠,我們投入自身大量資源能量,收獲的卻微乎其微,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源于對某件事情的承諾和完成此承諾所承受的學習壓力,而自我效能則是導致倦怠的一個中間變量,起到調節劑的一個作用。陳雨飛等人報道結果說明,漫長學習經歷中產生的良好的信念與自我評價,會激勵學生發現自我優勢,找到自我閃光點,協助個體建立自信心。當個體在面臨緊急情況時,自我效能會對自身的應激反應產生決定性作用。學業自我效能越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越有信心,情緒也會跟隨信心而調動起來,緊張焦慮感就會降低,這時如果遇到障礙或挫折,他們會冷靜下來認真分析問題,希望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狀,減少在緊張焦慮中浪費的時間,選擇有效策略和方式,更快完成學習任務,并會取得較滿意的成績,也會從中感受到成就感。當護生自信心不足,直面眼前學習困境時,往往會進入自我懷疑階段,懷疑自我能力有限不足,停留在此階段,難以前進,問題越得不到解決越緊張焦慮,此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從而產生倦怠現象[8]。
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進一步加強教育質量,并且學業自我效能感可提升學生社會的應變能力、抗壓能力,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融合,綜上所述,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可不容緩。通過研究可進行以下對策。第一,學校應為學生創立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以高標準、嚴要求作為學業目標,從而發展學生智力,開拓學生能力,激發學生刻苦鉆研、發奮圖強的精神。學業難度與學習投入度成正比,學校應嚴格考核學生學業成果,制訂學習激勵政策,提升學生興趣。其次,學生應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合作學習、科研活動和知識競賽等社會實踐,從而增強求知心理,培養個人熱愛學習、篤學不倦的學習態度。同時在學習中創造尋找樂趣,增強學習趣味性,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豐富的學識和實踐經驗可增強自信心,同時也有利于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9]。最后,教育部門和高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心態和學習方法,通過進一步精密分析,教師可對不同類學生因材施教提出適應的學習策略,確保加深學生學習專注程度。在專業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注重加強師生溝通,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學校對于學生學習心理狀態情況不可忽視,學校應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進一步探討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及現實意義等問題[10]。
【相關鏈接】
承德醫學院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一所隸屬于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普通高等醫學本科院校,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河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牽頭單位。學校創建于1945年9月,時稱冀東軍區衛生學校,曾先后易名為中國醫科大學第四分校、熱河醫學院、承德醫學專科學校等,1982年經教育部批準定名為承德醫學院。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校園占地74.8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9.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7.9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13億元;館藏中外文紙質圖書82萬冊,中外文期刊611種,電子圖書160萬種;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隸屬附屬醫院22所、教學醫院24所,設有18個本科專業、4個專科專業;有教職工2195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全日制在校生10554人,本科在校生8954人,專科在校生243人,研究生在校生1122人,留學生2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