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韓詠梅 楊濤
1.昆明維恒升自控技術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105;2.云南迪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 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云南迪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普朗銅礦,一直秉承綠色、環(huán)保、數字化礦山的建設理念,對礦區(qū)的給排水系統提出智能化集中控制的要求。普朗銅礦生活水來自孫諾永河,雨季水質較差,全礦飲用水安全存在安全隱患。給排水系統較為分散,給水凈化站、生活污水處理站遠離礦區(qū)需人員值班,回水處理及加壓泵房、鍋爐房也需要現場值班人員。為了實現無人值守,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降低飲用水安全風險、消除選礦工藝流程的回水加壓系統的安全隱患,實施水質在線監(jiān)測及給排水自動化改造,實現調度中心遠程在線集中監(jiān)控,實現礦區(qū)給排水自動化遠程控制,無人值守,長期穩(wěn)定運行。
現場有生活給排水水處理工藝流程,水質在線監(jiān)測,給水凈化站、回水處理及加壓泵房、供暖鍋爐房、生活污水處理站四個作業(yè)點。實現給排水PLC控制站與DCS系統通信,最終集成到調度中心,實現自動化控制、遠程監(jiān)視與控制。
根據現場設備分部情況,結合各工段工藝流程運行原理和其間的相互聯系,新建6套PLC控制站,結合原有的PLC控制站,分別監(jiān)控給排水系統區(qū)域內的設備。現場PLC控制站施工、調試完成后,與礦區(qū)原霍尼韋爾DCS系統的連接、通信、融合。
分析原DCS系統的網絡架構,確定了新建PLC控制站融入原DCS系統的接入點,根據各接入點的現場情況,制定了不同的通信融入方案,確保新老系統成為一個整體,長期穩(wěn)定運行。
圖1 自控系統網絡結構圖
根據現場情況,依據工藝特點,本著就近原則,確定了4個PLC匯集接入點,1個DCS系統匯總接入點。
1.2.1 ①號給取水、給水凈化接入點。生活水壩控制站PLC1,生產水壩控制站PLC2,新增次氯酸鈉控制站STC,原次氯酸鈉控制站PLC3-1,全部接入PLC3,PLC3作為生活水取水處理區(qū)域的匯集點,與給水凈化站DCS站通信。
1.2.2 ②號回水加壓泵房接入點。回水處理及回水加壓泵房PLC4,接入回水加壓泵DCS站。
1.2.3 ③號鍋爐房接入點。原鍋爐自帶的PLC5-1,2,3, 3套PLC接入鍋爐房控制站PLC5,接入磨浮車間DCS站。
1.2.4 ④號污水處理站接入點。原污水處理設備自帶PLC7控制站,接入污水處理控制站PLC6,通過備用光纖,經職工食堂機房、調度中心機房,接入磨浮車間DCS站。
1.2.5 DCS匯總接入點。前述的4個PLC匯集接入點,最終匯總連接到磨浮車間DCS站,磨浮車間DCS作為控制副中心,接入調度中心DCS系統,對給排水系統進行實時遠程監(jiān)控。
做自控系統綜合調試時,發(fā)現污水處理PLC6、PLC7控制站與DCS系統間的數據傳輸不穩(wěn)定。在調度中心DCS上位機界面觀察,污水處理系統的數據時有時無,控制指令不能及時傳達,嚴重時通信中斷。在磨浮車間DCS上位機界面檢查,情況相同。
前期做污水處理自控系統分部調試,狀態(tài)良好,PLC現場觸摸屏操控正常,初步判斷,④號污水處理站PLC6接入點及后續(xù)的網絡連接出現問題,導致通信故障。
2.1.1 通信故障分析。分析光纖連通路徑,原光纖回路使用原用1芯A,為原DCS系統通信回路,通信穩(wěn)定。
重點檢查新光纖回路:從磨浮車間DCS機柜到污水處理站PLC6機柜,接入點為④號,選用原單模光纖的備用芯(光纖B);磨浮車間DCS機柜中,跨機柜尾纖4根15m跳線,通過4km的單模光纖(光纖B)連接到調度中心網絡機柜,跨機柜尾纖3根3m跳線,通過1km的單模光纖(光纖B)連接到職工食堂網絡機柜,跨機柜尾纖3根3m跳線,通過0.8km的單模光纖(光纖B)連接到污水處理站PLC6機柜。光纖線路長,機柜間尾纖跳線多,光纖熔接點多,施工處理不當,設備選型不當,都將影響到網絡通信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
圖2 污水處理站PLC6到磨浮車間DCS光纖路線圖
2.1.2 光衰問題發(fā)現。檢查通信光纖(光纖B)回路的連通情況。采用最直接、簡單的辦法,用紅光筆檢查光纖的通斷情況。
把紅光筆發(fā)射端口對準磨浮車間DCS機柜尾纖盤端口,打開開關后紅光發(fā)射,在污水處理站尾纖盤對應端口,目測檢驗,紅光強度極弱,基本無光。
再分段檢查,從磨浮車間DCS機柜到調度中心網絡機柜,對應尾纖端口,紅光較強;從調度中心網絡機到職工食堂網絡機柜,對應尾纖端口,紅光較強;從職工食堂網絡機柜到污水處理站PLC6機柜,對應尾纖端口,紅光很弱,初步懷疑是光衰問題。
2.1.3 光衰問題分析。查找關于光衰發(fā)生的原理分析和光衰消除處置的相關資料。首先要知道影響光纖衰減的因素,才能對癥下藥[1]。
2.1.3.1 造成光纖衰減的主要因素有:彎曲:光纖彎曲時部分光纖內的光會因散射而損失掉,造成損耗。擠壓:光纖受到擠壓時產生微小的彎曲而造成的損耗。雜質:光纖內雜質吸收和散射在光纖中傳播的光,造成的損失。不均勻:光纖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勻造成的損耗。對接:光纖對接時產生的損耗,如:不同軸,端面與軸心不垂直,端面不平,對接心徑不匹配和熔接質量差等。
2.1.3.2 確定光衰數據和重點問題部位。用光功率計檢查測量光衰情況,調整光功率計波長為1310nm,逐段檢查單模光纖光衰數據。一般來說,光纖允許的損耗最大值是-40dB,但要達到穩(wěn)定的效果,光的損耗不能大于-25dB,這是光終端設備正常、穩(wěn)定運行的臨界值。
從磨浮車間DCS機柜尾纖端口,到調度中心網絡機柜對應尾纖端口,光衰值為-18dB,本段合格。
從調度中心網絡機柜尾纖端口,到職工食堂網絡機柜對應尾纖端口,光衰值為-21dB,本段合格。
從職工食堂網絡機柜尾纖端口,到污水處理站PLC6對應尾纖端口,光衰為-35dB,光衰比較嚴重。
根據測量結果,現場分析問題出現的重點部位和原因:①職工食堂網絡機柜和污水處理站PLC6之間,尾纖接頭可能熔接不好,尾纖接頭可能有松動。②各光纖傳輸段均有光衰,累計光衰值很大,導致最終光接收端污水處理站PLC6柜內對應尾纖端口幾乎無光,需處理好光傳輸的各段導致光衰的問題。
通過反復試驗,考慮光纖質量較好,結合現場情況,排除光纖衰減主要因素中的光纖本征、雜質、不均勻的影響,著手從光纖彎曲、擠壓、對接等方面解決光衰問題,同時更換合適設備,增加光傳導強度[2]。
3.2.1 磨浮車間DCS機柜與污水處理站機柜增加一對光電收發(fā)器,增加光傳輸的收發(fā)強度。
3.2.2 從職工食堂機柜到污水處理站PLC6,更換24芯光纖中的備用芯。
3.2.3 重做職工食堂網絡機柜和污水處理站機柜內尾纖熔接,固定尾纖接頭;固定其他各段尾纖接頭。
最后用光功率計檢查測量光衰情況,光纖全線段測量,磨浮車間DCS機柜與污水處理PLC站機柜間光衰減數值為-19dB合格,通信正常、穩(wěn)定[3]。
圖3 光衰問題及消減方案圖
經過艱苦的努力,光衰問題得以解決,污水處理PLC6控制站與磨浮車間DCS系統之間通信,實現了數據傳輸穩(wěn)定,通信良好。新增自控系統融入原控制DCS系統,礦區(qū)的控制系統成為一個整體,穩(wěn)定運行,給排水系統自動化改造工程順利完成。本次成功改造,降低了1200人生活飲用水安全風險,減少現場值班人員,提高了普朗銅礦自動化程度,為實現綠色、環(huán)保、數字化礦山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