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優裕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 北京 100020
現代建筑工程建設中,所應用的工程機械設備種類和數量都有了明顯增加,這無形中加大了施工設備管理難度,經過對當前設備管理整體情況的分析能夠發現,施工設備得不到高效利用等問題的仍然普遍存在,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設備管理工作效能,很有必要在該項工作的具體開展中合理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詳細探討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設備優化資源配置中的應用,有助于促進建筑施工設備管理模式的改進與創新。
建筑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用到大量機械設備,在對它們進行管理時應采取的第一步驟是資料管理,機械設備從出廠之日就已經把所有有關的基本信息資料配備齊全了,包括產品的使用說明書,合格證書,維修卡片,規格型號以及警示標識等,建筑企業須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由專業人員對此進行整理歸納和保存,可以為日后的維修作業提供參考依據,這些管理內容都屬于硬性資料,除此之外還有對設備使用過程產生的維修金額和次數等票據進行整理保存,便于后續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會計與成本核算。
建筑施工設備除了上述必要的資料管理之外,還要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對其實時運行狀態進行嚴密監控,監控設備的安裝須進行編號,與之前的設備編號相對應,編好的監控設備序號連接到全球定位系統,通過實時監控設備運行,能直觀可視地發現設備關于損壞和防拆方面的資料,而監控的預警系統也會在適當時候向管理人員發出預警信號,全球定位系統能準確記錄設備的使用情況,作為一種影像資料加以保存,設備內部也可在適當位置加裝攝像頭,能準確反映出設備運行狀態下內部構件的實時狀態,方便管理人員的實時觀測并保存資料,管理人員可以不到施工現場,可隨時隨地在終端上對設備運行狀態加以監控,大大豐富了監控手段。
建筑企業承攬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這些成本既有人力資源費用和原材料費用,設備的成本費用也有很大占比。設備成本除了租賃或購買與維護保養費用之外,還包括使用過程產生的能源消耗和其他費用,設備成本費用的大量花費要求建筑企業必須加以重視,其中設備運行能源消耗就是重要一環,這需要由專業的管理人員對設備運行過程以及能耗情況進行管理控制,在確保設備運轉效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壓縮運行成本和能耗費用,為企業獲取經濟效益做好保障。這方面的管理除了需要企業設置專職人員之外,還須為設備加裝關于能耗的相關監測儀器,以便對設備運行過程中的能耗進行監測和準確計算,除此之外還包括設備所需的加油費用和頻次也要記錄保存在案,這也是設備能耗的組成部分,精準的設備能耗測算有助于管理人員精準管理設備運行和能耗記錄,財務部門以此為據對工程進行準確報價,大大減輕了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財務工作失誤率也會明顯下降。
這是建筑企業設備管理工作的最后一項,它負責收攏匯總建筑工程整個施工過程設備使用所產生的全部數據信息資料,整理和分析過程可首先對全部設備數據進行各自歸類,最后形成圖表結果。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建筑工程對設備的使用太過頻繁,產生的數據浩如煙海,所需制作的圖表也是很大一部分工作量,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進行設備管理信息數據的分類整理,需要圖表制作時向軟件數據終端輸入,由它實施圖表的自動生成,設備管理信息可一覽無余。對設備管理數據還須進行時間段的劃分,各時間段設備信息單列,與其他時間段明確隔開,然后篩選數據,得到所需的設備管理信息,設備管理人員可借此分析設備的各種問題,既方便又準確。數據庫能輔助管理人員更好地管理設備信息,減輕工作負擔,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企業從事某種生產經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這些成本與最后的實際收入之間的比例就是投入產出比,這個數據非常重要,企業運作的優劣常以此為標準進行評估,一些建筑企業形成了很大的企業規模,同時承攬多個工程項目,更有甚者有多個項目在同步運作中,這就需要租賃或購入大量的機械設備,但是很多企業設備一旦投入使用即聽之任之,根本沒有有效進行科學管理,設備報廢或閑置現象比比皆是,投入產出比因而大幅降低,據不完全統計,一些建筑企業7.9的投入產出比非常落后,對比鐵路工程項目動輒15.4或19的投入產出比,建筑企業的設備管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1]。
建筑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管理質量差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反映到設備管理方面粗放型管理仍然大行其道,工期吃緊時設備就長時間超負荷運轉,根本談不上規范化操作,而科學嚴格的設備管理和維修保養工作又沒有及時跟進,設備損毀程度相當嚴重,建筑企業并未在設備使用記錄和考核管理方面出臺完善的管理制度,設備亂用屢見不鮮,即使已有的設備管理制度也形同虛設,聊勝于無。
建筑企業工程開工建設對設備的選擇偏重于性能質量優良,故障率低的設備,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好設備一旦引進,老舊設備幾乎就無人再用,而好設備卻需要調劑使用,使得設備利用率非常低。
建筑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奉行大而全的發展策略,建筑施工技術是不斷進步的,施工設備性能也會越來越先進,企業在上述理念的引導下持續引進高端設備,設備數目快速擴張,利用率低,拉低了投入產出比,企業并未就設備使用出臺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設備長時間無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建筑企業的分公司擁有對所屬設備的獨立管轄權,企業總部沒有就設備管理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各分公司的設備信息不能及時共享,互通有無,資源優化配置更是無從談起,分公司只考慮本公司施工需要,互相之間設備配置秩序混亂。
建筑企業的考核多是利潤考核與績效考核,而設備管理考核卻無人問津,設備管理包括很多內容,維修保養,規范操作,閑置設備等都屬于管理考核范疇,設備無論是利用率還是產能挖掘都偏低,投入產出比長期低位運行,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有害無益。
第一,就設備管理進行系統性構建,讓系統涵蓋總公司下屬的所有分公司的全部設備,實施系統化集中管理,各分公司之間對設備實時運行狀態數據進行共享,并對本公司的設備需要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報告,報請總公司制定設備配置規劃方案,總部再根據方案對設備資源進行合理調配;第二,各分公司須結合本公司實際合理制定購置年度計劃并報請總公司審批,總公司依規進行嚴格審核,堅決剔除購置重復項目,總公司收回各分公司的獨立設備購置權,由總公司審批后再行購置,鼓勵各分公司之間共享設備資源,把設備功效發揮到最大限度。
建筑工程需要大量大型機械設備開展工程施工,通常情況下這種設備成本高昂,一旦出現閑置會給企業效益帶來負面影響,要做到最大限度利用大型設備,總部須就這一問題進行系統化的統一管理,對這些金疙瘩統籌規劃使用,避免過度配置帶來的成本高企和設備閑置,讓設備在各分公司之間流動使用,把投入產出比提升上去。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很多建筑企業實際上已經構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但是用途多落實在集中管理和維修保養方面,設備采購則不在此列,而是由分公司結合自身需要獨立購置,由于未進行信息共享,重復和過度配置帶來的浪費資源現象非常嚴重,如果信息化管理系統能把設備采購納入其中做集中管理,不但規避了重復購置現象,資源的優化配置也可順利實施,而且由于集中購置數目龐大,會得到更多的價格優惠。
把設備凈值創效系數納入對企業分公司的業績考核體系,有助于督促各分公司加強設備的管理使用,讓設備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這個系數指標的原理是在企業利潤和設備產生的凈值之間得出一個比例值,以此促進分公司加快對設備進行資源配置的傳統模式的更新換代,讓設備盡量少占用企業資源,以此帶動經濟效益的增長。
建筑設備的傳統模式是管理,使用和維修保養,而現代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租賃和測算的內容,有效進行設備租賃,可對大量閑置設備實現盤活,企業也可借此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設備數目也會逐年增加,傳統設備管理模式手段落后且效率不高,現代技術已經可以實現信息化的設備租賃管理,可隨時線上檢索查詢設備和客戶信息以及設備實時動態,簡化了人員配置,工作效率卻大幅提高了。
建筑企業通過對設備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總公司實現了對全部設備進行統籌集中管理的改革創新,設備租賃業務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設備的雙向流通實現良性互動,設備資源的優化配置納入了體系化管理機制,通過改進績效考核體制,使優化配置實現了長效機制,確保建筑企業設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
借助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建筑企業設備管理進行信息化改造,由總公司集中統籌管理,可動態掌握設備的實時存量和運行狀態,以良性效果實現了設備在企業內部的順暢流通,加強了設備資源的優化配置。
企業總公司對分公司的設備采購計劃進行了嚴格有效的審批管控,設備資源購置中的重復購置,過度購置以及混亂無序狀態被徹底扭轉,設備資源的內部使用率大幅提高,閑置設備明顯減少,數據統計表明,企業設備的原值本來是呈年年遞增的態勢,加強設備管理力度后,閑置設備比改革前反而有了6%的降幅,設備的原值也降低的增長速度,僅比之前上漲了10.9%,顯然,設備管理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顯著的節支創收效果[3]。
總之,建筑施工設備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內容,能否切實做好建筑施工設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建筑工程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并且能夠對建筑工程經濟效益造成一定影響,所以為了促使建筑施工設備得到充分利用,相關工作人員應有效分析總結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不足之處,著重探索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建筑施工設備管理措施,借此助推建筑施工設備管理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