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安徽電信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1
電子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極大程度上為行業發展、社會進步打下了良好基礎。就學科意義而言公共管理中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面對復雜的實踐應用挑戰,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保障管理質量的基礎上提高管理效率。通過計算機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等提高管理執行效率,為行政機關的工作開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徑,同時有利于提高群眾服務質量,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因此有必要對公共管理中電子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探討。
在公共管理工作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管理效率、加強管理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資源整合管理則與政務的處理、辦公模式的信息化轉型等有著緊密的聯系。區別于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電子信息技術能夠以更快捷高效地方式實現對不同數據信息的分類分級處理,以智能化的數據處理技術實現信息整合,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更強大的有效數據支撐[1]。信息共享加強了不同行政部門之間的聯系緊密性,在優化管理流程的基礎上以全局性的角度將不同體系內的數據資源進行統籌管理,減輕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務負擔。公共管理體系和政策執行流程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不斷優化發展,突破了傳統管理模式的局限,在萬物互聯的科技創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了各地方政務及公共管理體系的銜接,充分發揮了信息資源共享的作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管理中的信息傳遞效率,數字化的信息處理方式對傳統管理框架進行了完善。依托互聯網技術提高信息傳播效率的同時實現了成本的有效控制,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整合管理為群眾提供相關的便民服務和跨部門的信息查詢功能,優化辦事流程的同時提高信息查詢精度,為群眾提供更多服務選擇。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強了公共管理系統中的資源整合能力,為群眾提供了更豐富、更高效的服務方式,加強了行政機關決策效率和執行能力,對于優化業務流程、控制管理成本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電子信息技術與公共管理的有機結合突破了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在信息資源整合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現有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有效提高公共管理的調控和執行能力。電子政務及辦事流程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實際管理效率息息相關,由于政府機關部門其本身的特殊性導致傳統管理模式中業務處理往往需要劃分為多個步驟,辦事流程的復雜化不僅造成了公共服務率,同時也增加了相關成本投入。公共管理中涉及的業務內容較為復雜,為提高群眾服務質量、建立完善的行政機關組織結構需要對法規政策、公文檔案、財政管理、業績評價等多方面業務流程進行優化。
圖1 2020年我國政務數據共享建設情況
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將政府及相關單位的辦事業務流程以更公開透明的方式呈現在群眾面前,有利于拉近政群關系。通過搭建科學的數據管理平臺、維護行政機關的服務門戶網站、拓展與群眾之間的網絡互動渠道等方式廣泛地聽取群眾對公共管理服務提出的意見,直面群眾心聲。除了面向群眾的便民服務外,通過電子信息技術搭建數據處理系統實現了不同機關體系的信息互聯,文件數字化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借助現代化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管理網絡化、流程信息化以及辦公自動化落實,優化公文流轉和審閱流程的同時對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科技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公共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傳統的公共管理中受技術水平限制業務流程通常較為煩瑣,對行政執行人員的管理能力要求較低。而面對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深入帶來的需求升級,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參與下公共管理在多方面都有了調整和改進,管理人員不僅具備基礎的業務操作能力同時應兼具一定的專業化信息處理技術以滿足電子業務處理的需求。因此行政管理人員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習電子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知識,為加強自身業務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礎[2]。在實際操作中管理人員應當緊跟時代步伐,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和管理要點,結合公共管理具體需求針對性強化自身管理能力,在堅定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強調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有效性。公共管理的業務開展通常被細化為多個環節,煩瑣的業務流程之間容易收到時間、空間、業務處理部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由此造成傳統管理模式下業務處理效率相對較低的困境。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電子政務的推廣和普及,在降低服務成本的同時需要公共管理人員能夠轉變服務理念,加強對信息化平臺和服務管理的關注和重視,從意識層面進行改革優化,從而有效推動公共管理能力的升級。
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中涉及的業務流程通常而言較為煩瑣,尤其在當前人口密集的發展趨勢下公共管理的工作任務強度相對較大。電子信息技術與公共管理的融合在某種角度上緩和了業務流程帶來的工作壓力,但與此同時如何在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作用,為服務群眾提供技術基礎成為當前實際工作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因此為優化社會公共管理服務質量,推動管理模式的智能化、高質化、人性化發展提出以下應用策略。
公共管理中包含的內容相對而言較為復雜,電子信息技術的融入在提高處理效率、減輕管理人員任務負擔的同時仍然缺少一定的獨立性,加強人工管理與技術應用的整合才能充分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行政機關單位應當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或直接派遣專業技術人才處理相關業務,協調好人工管理與信息技術系統應用之間的關系。突破傳統管理模式的制約首先應當從觀念更新入手,面對當前需求增長的公共管理業務壓力,管理人員應當擺正工作心態,以正確積極的視角客觀面對電子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注意強調需求導向,結合公共管理中業務操作中的具體需求針對性的學習相關信息基礎操作及處理技術,組建具備專業化技術能力的高素質公共管理人才團隊,為推動公共管理服務質量提高做好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應當客觀看待人工管理與技術應用之間的協調關系,電子信息技術的參與并不意味著公共管理能夠完全脫離人工輔助[3]。對于面向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而言,加強人工管理質量永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參與和支持下更應當提高對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標準和要求,避免出現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下降等問題。政府以及機關單位應當結合當前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定期組織電子信息技術的相關專業化培訓,培養管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意識,有利于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加強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建設。面對當前業務壓力增長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公共管理部門應當以積極的心態協調人工管理與技術應用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推動電子信息技術在公共管理中的落實和應用,提高群眾服務質量的同時充分發揮基本社會職能。
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在保障業務操作流程規范標準的同時也降低了公共管理的靈活性,不利于其長期發展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應當提倡政府靈活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堅定以人為本的基礎服務理念,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避免傳統模式帶來的思維束縛,應當結合具體業務開展需求提高對電子信息技術的關注和重視,通過與網絡媒體的系統協調合作以豐富的活動形式加大公共管理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覆蓋面積,使群眾能夠更快速的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公共管理服務更新[4]。尤其在當前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移動互聯網絡已經成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豐富的社交平臺擴大宣傳范圍能夠使群眾更深刻地認識到公共管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業務的動態信息更新情況,加強行政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為推動公共管理模式的創新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公共管理事業的發展而言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業務開展效率,一方面對管理人員的技術操作要求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有關部門應當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避免傳統模式帶來的思維固化和僵化,以為群眾服務為基礎理念結合以往經驗對當前業務開展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電子信息技術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負擔,同時也對其工作積極性、自主性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當結合具體制度加強業績評估管理,從而強化管理人員的責任和服務意識,推動公共管理的長期發展。
綜上所述,在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和現代化發展對公共管理質量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加強公共管理建設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為群眾提供生活便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必要結合實際對此展開討論和分析,為加強公共管理水平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