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鳳 葉鋒
摘要??? 高校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高素質人才,應當以新時代“四有”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好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普世的仁愛之心。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公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和輿論監督力度的逐漸加大,象牙塔中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也逐漸凸顯和暴露出來。本文從高校教師易出現的師德問題談起,分析其原因,思考師德行為法制化的內涵。
關鍵詞??? 師德滑坡;師德建設;法制化;高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4.016
Analysis on the Issue of the Legalization of Teachers' Moral Behavior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AO Lifeng,YE Feng
(Jiang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56)
Abstrac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teaching team,and should strictly demand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Four Haves" teachers in the new period.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universal benevolence. However,in recent years,with the genera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our citizens and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the ivory tower have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and exposed.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morality that are easy to appea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alyzes its causes,and considers the connotation of legalization of teachers' moral behavior.
Keywords demoralization of teachers;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legalization;college and university faculty
沒有教師的國家或民族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教師這個群體肩負著知識的承載和傳播的歷史責任與國家振興的希望。教師把知識的火種傳遞給下一代,把智慧播撒在人間,人類文明才得以延續。近年來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高校教師本身是高素質和高修養人群的代表,但由于種種原因,出現了害群之馬,引發輿論對高校教師群體形象的廣泛質疑。極少數高校教師為何會深陷師德缺失的輿論漩渦?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與自身修養不足有關,恐怕也與師德行為相關立法的遲遲未確立脫離不了關系。接下來,我們首先來看看形形色色的師德問題,再討論師德行為法制化問題。
1??? 從高校教師師德滑坡談起
1.1??? 高校教師師德滑坡現象頻發
高校學術道德行為失范問題亂象叢生,科研經費腐敗問題屢屢曝光,已然引發輿論對高校教師立德樹人形象的信任危機。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楊某某溺水身亡。楊某某生前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校方對其導師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了其導師的研究生招生資格。北京大學校友要求現任南大文學院教授、原北大中文系教授沈某對在北大任教期間導致學生高某自殺事件負責。事件爆出后,北京大學率先公布了當年處理結果。南京大學文學院隨后發表公開聲明,建議其辭去教職。還有已被認定性侵的北航被撤銷長江學者頭銜的陳某某和已被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王某事件。2017年4月,國際知名期刊《腫瘤生物學》突然集中撤銷2012年至2015年發表的中國研究機構107篇論文,涉及多所知名大學,主要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梁某被曝光至少15篇論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這股學術妖風甚至蔓延到研究生身上,如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材料科學領域某博士生因圖片篡改、內容重復和虛假署名問題被撤稿11篇。
1.2??? 師德問題引發的思考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程門立雪”的故事家喻戶曉。到了近代,胡適弟子羅爾綱著有《師門辱教記》,記述了他在胡家工作五年的事。現代作家六六也曾給丈夫的導師打工。師生關系有時可能類似于以前的師徒制,師傅也需要時間考察徒弟的資質、秉性和品行,然后傳授其技能。更多的時候老師和學生之間保持多少距離才合適取決于老師的品德、初衷和本意,蘇聯教育專家馬卡連柯也曾說過:“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老師交代的事情學生一般是會欣然接受并完成的。問題是,如果老師越了界,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判斷力和勇氣指出老師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忍氣吞聲縱容其越界行為呢?是否應當設立相關的監督機構和投訴機構?因為學生永遠是弱勢一方,一旦遇到責任教師品行不端,就可能會毀掉一生。
另外,學生厘清與老師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以現代做學術研究的師生關系為例,導師和學生之間就是以科研為紐帶的,一般除卻學術生活,其他方面沒有交集是很正常的。科研壓力是很大的,論文能否順利發表決定著研究生能否順利畢業。如果對本專業興趣不大,溝通和抗挫能力不強,再加上來自導師的言辭刺激,很可能會導致個別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人生之中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能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好老師不僅傳授知識,其人格魅力也會感染學生傳播正能量,比如黃大年和鐘揚這樣的忠于自己熱愛的教育科研事業并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的好老師的光榮事跡感人肺腑。但是由于教師群體思想道德素質良莠不齊,一位品德不佳的教師可能會成為學生的噩夢,被媒體渲染見諸報端的師生關系緊張或不正常的案例也不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書育人,偏離初心的老師讓人心寒。只有教師將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德施教,教師和學生之間才能建立一種正確的權利義務關系。
1.3??? 高等教育對師德賦予的內涵
究竟什么是師德?師德體現在什么方面?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規范的道德品質的總和。師愛是師德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愛護學生。2011 年12月30日頒布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明確規定高校教師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和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品質。可以說,在規章制度層面,無論是在政治覺悟、精神境界還是學術水平方面,國家對高校教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第一標準應是師德師風”。[1]客觀上來看,當代教師面臨著來自爭創“雙一流”背景下的教學科研要求提高、教育復雜程度增大、高校功能增多、社會分配差距加大和社會觀念影響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在現實背景下,教師首先自己要身心健康,才能帶給學生陽光和積極的心態。2014年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文件中明確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如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學生、學校合法權益等法律政治問題,學術不端等學風問題和性騷擾學生等作風問題。[2]
1.4??? 高等學校教師師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等學校教師師德滑坡現象的原因有哪些?違法亂紀懲治力度太低和學生對老師的監督太微弱是其中的顯性因素。以學術不端為例,國內懲治科研腐敗行為的力度太低,這樣的縱容最終帶來的必然是學術創新意識的淡薄和社會公信力的喪失。在日韓歐美國家,出現了學術不端這樣的事情,即使沒有遭到刑事處罰,后果也會十分嚴重。在職務上,會遭到警告、降級、撤職、解約等處罰;在學術上,會被取消博士學位、取消教授資格,各大基金會、學術期刊和出版社的大門也會對其關閉;在行政上,會被取消政府頒發的各種榮譽。在歐美高校中,學生擁有獨立的申訴機構和學生自治組織,使得師生關系處于對等的地位。反觀國內,學生發聲的機會太少,有時甚至還會被校方壓制以消除不良影響。
弘揚師德,需要激濁揚清的制度環境和引人向善的政策導向。高校自身的教育管理和評價體系已然成為師德問題的隱性因素。國內已有專家學者反思我國現有的制度政策,認為對于大學教師的考核評估過于功利化,如把科研成果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職務任用的最高標準,而將師德表現視作“小節”。[3]如何調整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和評價體系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近年來教育部出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該辦法已將師德師風納入長江學者選聘和強制退出的首要條件。[4]
2??? 師德法制化建設
2.1??? 師德法制化建設的內涵
師德法制化是指以法律的形式規范教師倫理道德范疇的行為。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依靠國家強制力確保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具有強制性,與在道德層面進行約束相比其性質、程度和方式都大不相同。法律紅線不能等同于師德底線,如性騷擾問題絕不能在學校內部私了,而要上交到司法機關介入調查。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法治化要求高校教師首先應該以我國與教師師德相關聯的法律規范作為自己從教的主要規則,以服從相關法律規范作為自己從教的直接目的。只有如此,才能使相關法律規則在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得以確立。[5]法制化是高校師德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一個系統工程,唯有通過多方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2??? 師德行為法制化建設的基礎
為了整體提高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防范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發生,我國已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文件為師德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基本保障。比如《教育法》規定“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高等教育法》規定高校教師應“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相應的教育教學能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這一系列制度規范的出臺,豐富和補充了高校師德建設的法制體系。高校教師師德法制化建設道路漫長而艱巨,在以上大的法律框架下,還需要豐富教師的法制思維,營造教師的法制化文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細則,進而繼續健全師德法制化制度。[6]
2.3??? 道德規范的內化和法制形式的外化
師德是一種內在的道德標準和規范,自律性強是其顯性特征。當然,師德更需要道德之外的法制準則與約束,因此還具有他律性特點。[7]法律規范具有指引和評價作用,師德建設法制化有利于實現師德評價從無序到有序、從隨意到標準的法制化轉變,從而促使教師正確認識民主與法制、自由與紀律、權利與義務的辯證關系。師德制度化體系構建是對教師師德的有效規范。[8]師德行為法制化建設從國家到地方政府應繼續出臺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并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9]各高校也應建立一系列科學、民主、具有可操作性的師德管理制度,對教師隊伍進行宣傳、管理、培訓、考核,將師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10]在新的歷史背景下,依法執教、依法育人是法律賦予高校教師的新的使命。高校師德法制化建設長路漫漫,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在法制建設、教育管理、個人自律、社會監督等方面一同努力,共同推進高校師德法制化建設進程。
3??? 結語
德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見,教育本質是至高、至上、至真、至美的。現在師德行為不端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小部分教師教書育人意識淡薄,學術道德衰微,課堂教學浮躁,功利思想嚴重。在道德層面,新時代的高校教師要用“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人民教師。在法律層面,只有將師德建設全面推向法制化,才能有效地維護教師職業形象,更好地實現高等教育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A].(教師(2014)10號),2014.
[3]應歡.試論從法治角度推進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制度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法治與社會,2020(1).
[4]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的通知[A].(教黨(2018)51 號),2018.
[5]魏彥芳.高校師德建設的法治化困境與出路探析[J].新絲路,2015(11). [6]張小磊,王雪.高校教師師德師風行為法制化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1(4).
[7]蘇忠釗.基于依法治國視角的高校師德法治化建設探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5).
[8]顧以傳.師德倫理問題解析與師德制度化體系構建[J].教學與管理,2020(15).
[9]劉永林.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等教育法治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 中國高教研究,2020(1).
[10]王芳芳.高校師德建設制度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