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容
摘要:我國農村地區數育整體水平的落后。導致人才的培養存在著眾多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一些留守兒童來說,他們需要有專業的人員管理教育,才能夠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大多數農村都提倡寄宿制校園。在這樣的校園內部、有效的課余生活管理則成了重中之重。本文就是以此進行分析,探討農村小學寄宿學生的有效管理方法,找到最為有效的途徑,從而為學生的后續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學;寄宿學生;管理
前言:近年來,為了有效提升農村教學效率,寄宿制學校建設得數量不斷增加。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寄宿學校的安全教育格外重要。農村小學生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本身都長時間見不到家長,缺少安全意識,再加上寄宿學生較多,而住宿管理人員有限,不能有效照顧到每個學生,這些問題都可能會造成各種安全問題。因此,學校要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并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農村小學寄宿學生的管理現狀
在我國農村地區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之中,很大一部分校園依然采取的是寄宿制的模式,這樣的方法能夠保證大多數留守兒童擁有著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其生活質量的同時,改善留守兒童的不良習慣。但是,結合當前我國農村寄宿制小學校園的實際管理情況能夠看出,大部分校園采取的都是傳統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制度缺少一定的開放性,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成長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再加上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都欠缺良好的師資力量,大部分在職教師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后,由于無法接受農村地區的生活環境選擇了辭職,這也導致留下的教師所需要承擔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這也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渣失的現象。大多數的地區政府對于農村寄宿制校園給予的關注程度不足,不能夠及時地為校園提供有力的資金幫助,導致很多校園的宿舍內部過于擁擠,食品不夠安全基礎的設施建設不到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存在著一系列安全的隱患,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健康的成長,也導致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在寄宿制環境下,不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
除此之外,校園內部教師對于小學生課余生活在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比較小,自制能力較差,擁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好動的品質、在管理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比較注重的都是形式管理,忽略了學生個人的感受,這也導致學生出現了一些自卑、孤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后續的發展,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層層的阻礙。
二、農村小學寄宿學生的有效管理方法
1.完善校園管理制度
寄宿制學校在校園管理中,要實現有效的住宿管理,關鍵是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障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安全性。學校要加強校園管理制度的實施力度,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走讀和寄宿這兩種小學生的安全管理責任書,與學生家長進行簽訂。同時,要與各班班主任簽訂相應的管理責任書。制定宿舍管理、食品管理、門衛值班等多方面要求,值班人員和食品采購人員均采用輪流值班.務必要做到不與其他管理工作重復,做到人員定時,定崗到達工作崗位,從而使得每個時間段都有專門的教師來負責學生的管理工作。
2.鼓勵學生自主管理
學生自主管理是宿舍管理中的重要構成,但是學生自主管理在實施過程中仍有許多障礙。為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教師要智慧放權,拓展學生參與宿舍管理的范圍,實現“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我們可以從高年級挑選出一部分學生,組成負責宿舍管理的學生會,解決學生在校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在校生活進行基礎性監督。在這樣的管理中,學生之間更有共同語言,溝通更方便,比如低年級學生遇到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更愿意告訴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以獲得幫助。學生會成員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被管理的學生也獲得了成長,在管理和被管理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信任、關愛、互相尊重的關系,實現了教師放權、“以生制生”的目的。如此,一方面,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到一些平時容易忽視的情況,一舉多得。但是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放權的度,在選舉學生會候選人時,應防止“小組織”“小團伙”的出現,可采用學生集體匿名投票、學生自薦和教師推薦的辦法,鼓勵學生把真正有領導能力、品學兼優、值得老師和同學信任的學生推薦成榜樣級的學生會管理者。
3.逐步加強校園的師資力量
由于農村地區師資力量的缺失,導致很多教育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正是由于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才的有效培養。為了能夠避免教師一人從事多職而導致出現力不從、心職場壓力過大的現象發生,就要求學校能夠擴大教師的招聘,真正的完善校園內部師資的配置,也需要做好學生課余生活的有效管理,配置相關專業的管理人員和后勤的人員。
例如,在校園內部可以配置保潔的人員和保安的人員,減少教師工作量,讓教師能夠擁有更多的精力,做好教學的工作以及學生課余生活的管理工作,定期地展開一些有針對性的專業管理培訓,讓教師能夠參與其中,了解正確的學生課余生活管理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師的管理技能和水平。如、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寄宿學生完成一系列的活動手工課程,給孩子們家長般的溫暖,讓孩子能夠意識到,即便是在校園自己也能夠擁有溫馨的生活環境。同時,也需要發揮出教師教育引導性的作用、在課余生活開展的過程中,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夠吸收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教育和管理標準。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能夠合理的改善留守兒童的問題,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學校帶來的溫暖。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好管教,教師要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工作,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不斷的摸索、總結、改進并加以完善,讓學生在學校住的開心,學的開心,讓他們更好的開展活躍的思維,提高想象力,從而寄宿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薛艷清.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生活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教育,2019(23):42.
[2]王博.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課余生活有效管理途徑探索[J].新校園(中旬刊),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