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摘要: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國項目式教學是新課標落實后一項新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在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能以學習項目作為載體,借助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能夠提升學生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也要積極開展項目式教學法,讓學生合作完成語文學科的各項任務,獲得能力提升。本文就高中語文項目式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項目式教學
引言
當前,我國注重素質教育發展和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的培育,已經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核心素養在教育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指培養學生發展各種能力和品質,以適應社會和個人需要。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和改革需要。
1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意義
高中生正處于塑造三觀的重要階段。將傳統文化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確保學生可以充分吸收謙恭禮讓態度、愛國主義精神等積極向上的三觀內涵,借助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將傳統文化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極為有利。比如,語文教師在對傳統文化予以滲透時,可以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了解文章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深挖文人、歷史與情愫,給予學生幫助,使其在人文故事中充分掌握相關知識。最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使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學習和欣賞文化時,便能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此便能充分調動學生了解作者其他文學作品的欲望,甚至可能產生對作者歷史背景的探究欲,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便加入到傳承傳統文化的行列之中,同時也能有效提高了其文化水平。
2寫作與經典閱讀結合,提高傳統文化素養
在進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是新課程改革內容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可以將寫作教學與經典閱讀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還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通常情況下,在寫作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文章,并引導學生關注現代文化發展現狀,以此來不斷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并使語文寫作更具文化氣息,在有效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經典作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做好寫作積累工作,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化積淀,還能夠為日后文化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教師也能夠開展經典文化專題指導和講座,使學生從中體會和感受文化熏陶,在提高學生文化底蘊的同時,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
3設計教學任務,規劃知識結構
在開展項目教學中教師應該要為學生創設好具體的項目任務,幫助學生規劃好知識結構。教師應該為學生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構建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更愿意沉浸在語文課堂中。比如,《雷雨》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是希望學生可以借助語言情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充分感受周樸園這個人物想象,然后體會戲劇語言的個性化特點。那么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安排學生對《雷雨》進行解讀,鼓勵學生對其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和關系進行一定地刻畫,能夠對劇情進行簡單概述和主題的探究。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和《雷雨》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自己說出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物。接著再對文本進行精讀,根據文章劇情的起伏變化,對于各個人物進行更為仔細地分析,領悟人物形象和具體的情感思想,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在探究中學生可以自己掌握分析人物的一些小的方法和技巧。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思考想要扮演的角色,說出扮演的理由,然后進行情景劇表演。通過小組教學,進一步地促進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使用錄像的方式將學生全程進行記錄,這樣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探究力和語文的綜合能力,對于學生全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教師進一步地關注。
4開展專題學習,提升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專題學習,是教師有意識地搜集同類作品,然后基于多篇文本開展學習的模式。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是外部灌輸的結果,而是學生自主建構的結果。專題學習模式中的所有學習材料都具有相關性,它們圍繞同一個中心組織起來,有助于激活學生同化與順應的認知機制,提升學生對同類古詩詞的審美判斷能力。教師可以將課內的同類古詩詞整合起來進行教學。如在高三年級學習《揚州慢》后,教師可將其與《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蜀相》組合起來,和學生一起探究“詠史懷古詩”的常見情感主題和表現手法。教師也可在教學課內古詩詞時,引入課外古詩詞開展比較閱讀。如在讀完杜甫《登高》后,可將其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杜甫的《登岳陽樓》、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形成一個比較閱讀專題。教師先將詩歌文本及其注釋印發給學生,然后組織讀書報告會,引導學生了解“登高懷遠”類詩歌的審美特質。專題學習突破了常規的精讀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鑒賞心得。
5優化考核評價手段
新媒體的出現,讓高中語文教學手段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這需要教師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完善評價手段,重點評價功能、評價對象以及評價內容。高中生的最終成績不再受某次考試結果決定,而是學生課堂表現及考試成績的有機結合。例如,目前微信、QQ都有推出打卡功能,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教授學生語文知識時,能夠運用打卡簽到小程序對學生的出勤情況進行統計,在直播間能夠看到學生有沒有登錄和觀看,統計結果則當做學生日常表現并歸納到學生的期末考評之中。研究更加有效且多樣的考核評價方法能夠激勵學生完成自我約束及管理,進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推動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嘗試,對促進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實現語文教學進一步創新具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饒凱玲.“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實踐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17)54.
[2]吳東.“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的理解與實施[J].語文建設,2020(5)98.
[3]陳暉.基于核心素養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2020(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