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彬
摘要:灌輸式教學屬于傳統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隨著教育理念現代化發展,這種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需要培養其各項能力,在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角色,凸顯學生主體,為此在下文中,本人根據實際情況及經驗探討了問題探究式教學的策略,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深度;問題;引領;思考
問題意識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對其進行探討并加以解決的一種思想觀念,問題探究意識是數學知識學習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學生可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對其今后的數學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極大幫助。
一、小學數學問題教學現狀及其原因
在小學數學問題探究式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能帶領學生一步步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然而當前的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問題探究意識,同時還有一些學生不理解問題探究意識的概念及作用,筆者對問題探究式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知識的無序性,因學生及教師等更多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在開展學習活動時,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顯現,缺少主動性,其知識主要源自教師灌輸,而這種知識往往雜亂無序,導致學生所建立的認知結構同樣無序,即使學生遇到問題,也無法從這種認知結構中找尋出有用信息以明確問題。二是教學理念較為陳舊,目前來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仍局限于學習成績,也就是更關注結果,而對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培養則與所忽視,教師更傾向于將已有的方法、結論或經驗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沒有關注學習期間學生的疑問,導致學生無法體會到提出問題所產生的成就感,積極性嚴重降低。三是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教師、學校、家長乃至學生自身都更加關注考試成績的好壞,有時甚至只以考試成績進行評價,以此判斷學習能力、辦學能力及教學能力,受此影響,教師更青睞于題海訓練,學生習慣于模仿和套用,逐漸喪失質疑能力。
二、問題探究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運用問題導學展開探討
“學案導學 "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學案導學 "是指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一項教育任務,以學案為支撐,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導向,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會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開展課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且提出自身的疑問,以班級為單位展開,討論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最終獲得數學知識,形成探究思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起學生自主思考,并且運用數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最新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折線統計》部分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去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們去關心城市空氣質量,并利用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呈現出來,對比這兩個統計圖。教師鼓勵學生去提出問題,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很有幫助。
(二)運用思維導圖
人類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嘗試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知識點的驗證以及對比,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清晰的思維導圖。而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出發,對事物進行評判,因此具有深層的含義。在小學數學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深度參與到學習之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數學概念教學之中,這樣既能夠使得數學概念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數學概念,并靈活運用,克服學習障礙。思維導圖能夠使概念的邏輯關系以及相關性更加清晰,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以及梯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已知的知識點入手繪制思維導圖;例如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提出問題:如何區分長方形以及正方形?而學生也可以從這兩者之間概念上的區別,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幫助學生從長方形的思維導圖進行拓展,最終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三)創建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建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通過實踐操作創建問題情境,和其他理科類似,數學學科同樣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但與其不同的一點則是數學缺少操作性實驗,因此教師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建幫助學生參與其中,自己動手進行實踐,培養其問題探究意識。二是通過生活實際創建問題情境,數學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因此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事物等創建問題情境,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提高其問題探究意識。問題情境的創建能夠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問題的提出,同時還可為解決后續出現的問題提供依據及信息上的幫助。為了保證問題情境的效果,教師需要了解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如理解能力、學習進度、生活背景等,同時還要參考教材的內容,如此方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三是創建矛盾問題,就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科學定理是在討論中獲得的靈感,通過激烈的思維碰撞能夠催化其想象力,進而為后續的求證奠定基礎。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儲備更多數學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掌握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與思考的能力,進而產生各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發現實際結論和自己所學知識存在沖突的情況,能夠更好地培養問題探究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將問題探究式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時,除了要創造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學達.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2(09):104-105.DOI:10.16657/j.cnki. issn1673-9132.2022.09.047.
[2]王凱.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核心問題教學研究——以蘇版小學數學為例[J].小學生(下旬刊),2022(02):5-6.
[3]陸洪,金文蘭.運用思維導圖提升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2(02):5-6.
[4]馬志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J].新課程,2022(08):157.
[5]燕宏.新時代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對數學教學效率的影響[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01):97-99.
本文是福鼎市 2020年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 “讀思達“一體化教學中 “大問題”引領孩子思考的實踐與研究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