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龍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含有大量與政治制度、法律有關的知識,法治觀念、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初中學生的相比小學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道德觀念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這個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他們不能正確約束自己的行為,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培養初中生的法治觀念,還可以讓他們在自身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使用法律的武器來保障自己的利益。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展開對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研究,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培養策略;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法治意識養成的關鍵階段,了解現階段學生法治意識的現狀、尋找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策略十分必要。初中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和完善法治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忽視法治教學的實踐性,避免法治課堂教學知行脫節。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重要性
(一)讓學生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雖然身體發育得很快,但是在心理上還是還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與自我約束力都相對較差,如果教師忽略學生的這一特點,那么學生在一些小事上可能就會做出不正確的行為,從而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基于此,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引導是每一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初中道德與法治因其獨特的學科特點,非常適合作為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工具,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底線,并且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在人生道路上快速前進,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學生主要生活和學習的地點之一是學校,學校就像一個小型社會一樣,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這樣學校才會是一個溫暖的、像家一樣的集體。同時,學生也應該有對國家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每一個人都具備擔當意識、責任意識、付出意識與風險意識的時候,“大家”會變得更和諧,“小家”也會變得更美好。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其是國家的一份子,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這會激起學生的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學生也會更加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從而為了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學習。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的策略
(一)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案例
初中學生尚未步入社會,還處于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中,幾乎不能近距離接觸到違法犯罪事件,也認為這些事情距離他們非常遙遠,同時,他們對于此類事件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往往認為一些小事無法構成犯罪。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當學生學到《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結合一些真實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分析這些行為都觸犯到了哪些法律,會因為這些違法犯罪行為承擔什么樣的后果,教會學生要如何做才能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還有如果自身遭受到了違法犯罪行為的傷害,要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通過這樣具體的分析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此類行為有深刻的認識,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正確分辨不良行為,并能夠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二)生活化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解《法律保障生活》這一課時,首先,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身邊都有哪些法律的影子。有的學生說,自己家長的婚姻受到《婚姻法》的保護;有的學生說,他爸爸利用《勞動法》維護自己在單位的合法權益;還有的學生說,自己的爺爺去世后,家人按照《繼承法》合理地分配了爺爺留下的遺產,沒有產生糾紛。最后,由教師做了這節課的總結和評價,學生通過聯系親身經歷會更容易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因此重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
(三)知行合一,注重法治教育實踐性
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啟思、明理,還要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口頭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為主,極少涉及法律實踐活動。但是法治意識的培養不能只局限于知識和概念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進行相關的法治實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親身體會,將理論的法治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法律行為,在頭腦中形成法治意識并長久地保存下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師在講解“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課題時,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感知:為什么車輛能夠在道路上有序行駛,為什么無證駕駛要被警察扣留,為什么車輛和行人都是靠右行駛?以此,教師將課堂上的知識與學生親身的實踐相結合,達到了強化的作用。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只是把學生當作管教對象,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單方面的服從,學生逐漸變成了“應聲蟲”,而沒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培養時,教師要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除了要加強法治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法治意識培養的實踐性。學生只有通過現實生活去領悟課堂上所學的法律知識,學以致用,才能塑造自己的法治思想。
結束語
學校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它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不僅要進行理論講授,還要進行實踐檢驗,注重法治意識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王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現狀和對策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8.
[2]曹謙.法治意識培養的三個著力點[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6):61-62.[3]秦麗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意識的培育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