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啟海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一大批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如“自主學習模式”“活動式教學模式”“小組完成任務型教學模式”等。縱觀其核心都是圍繞新課程改革的主題——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眾多一線教師也充分認識到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積極互動,通過對話與交流,創設能引導學生愿意參加、積極參加的教學情境,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對話、溝通、探索的平臺。但是實踐越多困惑越多,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往往存在于形式與表面,不能使“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落到實處。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如何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營造動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師生互動;動態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40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情感的變化,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興奮、愉快的狀態,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學會敢于在課堂上表明自己的觀點。通過師生互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課堂教學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培養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有重要意義。
一、精心準備教學設計,注重互動環節
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備課,因此,教師重視備課環節,對于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師生互動是必要的。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就充分準備,才能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提升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善于發現教材中那些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表演活動來展現教學的內容,將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示出來。如在上《網上交友新時空》時,筆者課前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生活實際,準備了的小品,把針對網友的邀請見面后可能出現的情景讓學生展示出來,讓大家真正懂得了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從而達到本課教學目標。這種方式把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實現了快樂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一過程包括:一方面是重新組合那些原來的經驗知識,另一方面是要形成新信息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很多因素如性別、喜好、空間位置等都會對生生互動產生影響,學生的興趣愛好性別如果是相同的,或者是位置靠得比較近,就會有更大的可能有互動行為。對此,我們教師應該運用這些互動規律,讓學生有合適的健康的積極的互動。如《男生與女生》這一課中講到優勢互補時,我們可以把全班同學分為男生和女生兩個小組討論,男生組討論在日常班級生活中女生可以為男生做什么,女生組討論男生可以為女生做什么?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起來了。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懂得,男生女生各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要善于發現和學習對方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促進自我完善和共同發展。當然課堂討論的形式具有多樣性:既有小組討論,又有自由討論,也有師生共同參與,師生互動。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互動參與的同學要多些,廣泛的人際交往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所以,教師應該經常設計人數較多的課堂討論小組,人數界定在10-12人最好。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參與教學互動
道德與法治課不只是單純的知識性的活動,也是情感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 “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強化師愛的作用,建立對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把教師當朋友,學生才能真正參與教學互動。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是權威,學生是服從者和接受者,要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實際需要的是師和生之間平等、信任。因此,師生互動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努力構建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師生的交往中,要求教師從傳統的教師觀念中走出來,要改變自己的角色,要由不對等的權威轉變為平等的交流者。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師生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爭論辯,討論,各抒己見。在課堂學習中,要盡力營造輕松、愉快、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心情會舒暢,學習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起來了,才能多次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無論學什么知識,都會變得有趣。我們要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只有充分調動師生互動的作用,才會讓學生的潛能得到釋放。
三、創設教學情境,搭建師生互動的平臺
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有助于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助于信息的有效傳遞。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增加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趣味性和理論聯系實際性,這樣既避免道德與法治陷入枯燥、乏味,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無意識心理,調動他們的認知潛能,從而高速掌握和消化所教的學科知識。教師應設計和營造教學情境,用情景結合教學,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了解上課的內容,產生探究的欲望。每次上課前,筆者都會準備一些與當堂課相關的電視電影、歌曲、小品、新聞材料等。比如,在上《少年有夢》這一課中,筆者運用多媒體教學列舉一些因為有夢想而成功的例子,比如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成功的那一段接受媒體采訪的視頻,張海迪的故事等,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有夢想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內心世界里有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他們帶著對新知識學習的渴望和好奇,迅速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為師生互動的展開創造了良好的開端,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隨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實踐的深入開展,對師生互動的理論探索日益完善,而實踐操作層面也在不斷做細做實。但如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這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學技能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從最基本的教學能力、情感、心理、專業素養等各個方面,來促使師生互動的實現,要把握好互動的時機和方式;要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教學設計時要善于留“白”,為課堂的精彩生成打好鋪墊。
(作者單位:云南省楚雄州姚安縣龍崗中學 675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