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貴
摘要: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平情”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五彩繽紛的情感世界。而小學語文蘊合的理念和情感,對學生情感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上好語文課,只有注重情感的鋪墊和情緒的調動,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
關鍵詞:語文;情感;共鳴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一、調節課堂感情,用導語和結語去感染學生。
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都聽說過邱少云的故事,1952年10月,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園,邱少云烈士長眠在朝鮮那塊神圣的國土上。又逢10月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偉大的戰土。”
新課授完后,我作了如下結語“絕美的風景,常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邱少云烈士雖然犧牲了,但他的光輝形象在烈火中永生,他的自覺尊守紀律的崇高精神,國 際主義精神將永垂不朽!”
這樣的導入和結語奠定了全文感情的基調,師生都沉浸在慘列悲壯的情感氛圍中。
二,創設情景,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音樂、圖片、語言描述,動作演示等方式,創設與渲染氣氛,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從而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如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時,放一絲談淡的哀樂,教師帶著沉痛的心情,通過飽含情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濃厚的悼念氛圍中,再如教《爬天都峰》時,通過出示天都峰畫面,引讀課文,觀察課件及教師語言的描述相結合,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對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運用情感性語言啟發學生討論,培養發散性思維
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時,我是這樣啟發學生討論的;“邱少云烈火燒身,壯烈犧性,沒有留下半句豪言壯語,但我們可以聯系前面的內容,根據他像千斤巨石一般的外表來窺視他的內心世界。假如你是邱少云,烈火燒身時,你會怎樣想呢?”
有同學說:“我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能暴勇目標。”
有同學說:”為了拔掉像毒牙一樣的“391”高地,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我寧愿犧牲,也要紋絲不動,保證這次戰斗的勝利。”
……
在學生圍繞“寧愿犧牲自己,也要紋絲不動,保證這次戰斗的勝利,這個核心問題展開討論時,我話鋒一轉又加以提示:“邱少云抗美援朝,保家為國,不遠萬里,來到朝鮮,烈火燒身,即將長眠在異國他鄉。此時此刻他還會想到什么?”這時有位同學淚眼朦朧地說“再見了可愛的祖國!永別了可愛的爸媽!
師生們都有點情不自禁,教寶里出觀了短暫的觀寂。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創設一些有效的情感氛圍,才能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體會文章的美。只有心動、情動,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