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深入下,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呈現出來,初中語文教師也應適時作出變革。“少教多學”是新課程下的主要觀點,也是遵循“尊重學生主體”的關鍵體現,通過該模式在閱讀課程中的構建,讓教師回歸到引導、輔導地位,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展開學習,既有效實現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思想、觀點去解析文本,幫助其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
引言:在“少教多學”視域下,需要教師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設計課堂任務、問題,驅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以自主學習或者學習共同體的形式閱讀、分析、理解文本,進而讓學生迅速把握文本的內涵,掌握重點知識,全面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因此,如何基于“少教多學”展開語文閱讀教學,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天賦,發展其思維品質、探究能力及閱讀能力,已成為語文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意義
“少教多學”式教學注重“引導、指導、輔導”,強調學生的自我學習,是一種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在導前”為核心的全新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師最大程度上弱化自身的主導作用,發揮其引導作用,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從根本上從“填鴨式”“滿堂灌式”教學中脫離出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限制,助力學生實現多元發展。“少教多學”也傾向于學生的自我導向和教師的以學定導,在師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一次教學活動,該教學模式不僅能促使學生多項能力的提升,還能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促使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二、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路徑
(一)注重預習,實現課前導學
為實現“少教多學”閱讀課堂的構建,教師方面要結合文本制定教學目標、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層次性、系統性地展開預習工作。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的教學中,教師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課前初步閱讀文章,找出文章的生僻詞匯和優美片斷,理清文章的寫景手法,能夠流暢地閱讀文章。在預習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直奔主題,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就可以再次自行閱讀教材或者同學相互討論,直至完全理解為止。
(二)任務驅動,給予學生“多學”的空間
教師在構建“少教多學”閱讀教學模式時,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只是作為引導者。因而,教師在教學時,只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即可,組織任務設計和問題設計,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以小組探究、自主學習等形式加以完成,無形中發散其思維,促進其對文本的掌握。比如在《貓》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讓學生結合“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居家的屋脊上”這一段后進行思考:“為什么它會死在鄰居家的屋脊上?死前它又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這只貓,你在生命彌留之際,想要對主人說些什么?”問題提出后,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交流探討,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文本的內涵,最大化優化閱讀教學效果。
(三)基于微課構建翻轉課堂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少教多學”背景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取得了廣泛運用,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陣地、空間。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可將知識結構強化輸出給學生,幫助學生自主理解。在此基礎上,課堂的教學活動開展就能更加高效進行,學生也能結合教材、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因而,為實現“少教多學”模式的有效構建,教師要積極運用“微課”等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結合微課自主學習,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多做多學。比如,在教學《香菱學詩》這篇課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到香菱是一個喜愛讀書之人,但難以了解香菱的背景、身世以及遭遇等,從而對人物的賞析比較片面。對此,教師可運用微課對香菱的信息進行精細化講解,并引入古箏曲《嘆香菱》,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課,在微課的精講下對香菱的身世、遭遇有所了解。比如香菱被拐后,被薛蟠強買為妾,遭受無數折磨,最后落得難產而死的結局。在微課的講解和古箏曲的熏陶下,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學習,深刻體會到香菱的不幸遭遇,并且對于香菱處于逆境依然不忘學習的精神而感到由衷的欽佩。
(四)提倡新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益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過于被動,教師也強調學生死記硬背,學生不僅學習效果不佳,其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也會遭到極大的限制。為此,教師要加大學習方式的傳遞,讓學生能夠有目標、有計劃、有方向、有方法地學習。具體而言,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除去利用創設情境、問題驅動教學外,還要傳授學生一些背誦、記憶、速讀等方法,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技巧。教學從來都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任務,而是教師語文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只有傳遞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辦法,才能夠讓學生在“少教多學”中取得最佳學習效果。同樣,教師在“少教多學”模式下,不能在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后,就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進度不管不顧,而是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輔導職責,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對于一些不專注學習同學,也要發揮出監管作用。在學生學習完成之后,要給予學生發言和提問的空間,如對哪些片段理解不到位,哪些語句理解存在偏差等,教師再就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幫助學生進行重點、難點突破,如此才能真正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益,避免學生在學習中“開小差”,做“無用功”。
結束語: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師也要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實現更新,意識到學生才是主體,學生的終身化發展才是根本教育目標。在課堂中,要秉持“學生為本”這一核心原則,積極采用“少教多學”式教學,注重引導、輔導及指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經歷一個閱讀、分析、探究和思考的過程,既有力實現學生多項學習能力的發展,也能發散其思維,促進其深度掌握文本內涵,突破重難點。
參考文獻
[1]丁一. 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之探討[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8):1.
[2]蘇亞平. 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