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輝
摘? 要:課程思政能夠充分發揮價值引領與德育功能,將踐行和培育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構建、課程實施及資源開發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而大數據技術是優化課程思政應用理念,確保課程思政德育功能發揮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們應結合課程思政與大數據的基本內涵,明確課程思政在“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融合”“教師主動功能發揮”及“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上的難點問題,把握課程思政教學所擁有的“凝練價值”“挖掘價值”“點亮價值”等作用,以此為課程思政教學及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大數據;課程思政;教學難點;價值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1;TP311.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5-0-03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任務得以落實的根本性課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將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融合起來,通過挖掘專業課程、通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資源,切實實現全方位、全員育人的目標。然而在大數據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存在著諸多的難點問題,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彰顯其價值引領作用和功能,使大數據技術逐漸成為課程思政教學得以發展和優化的抓手,使學生教育與培養工作更契合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
一、大數據與課程思政的內涵
首先是大數據。大數據主要指數據資源規模龐大,難以通過傳統的軟件工具進行處理、管理、攫取及整理的數據集合,通常擁有真實性、低價值密度、多樣性、高速性、大量性等基本特征。而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是通過對海量數據集合的有效分析、挖掘、整理的方式,幫助人們獲取信息價值的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大數據比對等技術。在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中所積累的數據量龐大,類型多元,并且擁有較為豐富的潛在價值,只有通過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才能切實、高效地幫助決策者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提升教育管理的決策質量。而將大數據技術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的不同環節中,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決策支持、趨勢判斷、問題探究等功能,讓課程思政教學更具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效性。其次是課程思政。課程思政的根本理念是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親和力,滿足學生發展成長的期待,將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統合起來,形成同向同行的發展格局。其本質是立德樹人,通過立德樹人任務的夯實,為學校人才培養,樹立好風向標,為學校育人功能的挖掘,提供好抓手。通過完成立德樹人任務,使各專業各課程教師可以做好思想引導、道德指引工作。協同育人是課程思政最為基本的理念,通過堅持全程育人,可以將立德樹人要求融入學生成長的全周期,通過全員育人,將全體教職員工培養成思想教育的“行家能手”,而通過堅持全方位育人,將立德樹人融入課上課下,延伸到校外校內,覆蓋到網上網下,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德育環境。顯隱融合是課程思政教學的方法,通過深化專業課程的模式、結構、內容、目標的改革,將隱性的人格養成、文化自信、國家意識、政治認同融入專業教學的不同過程、不同環節中,讓課程思政教學發揮出真正的育人功能[1]。
二、課程思政教學的價值引領
(一)凝練價值
充盈的精氣神能夠讓學生一身正氣,幫助學生在勤于求知、敏于學習中專攻術業,使其善養心中正氣,放眼時代發展,立足民族復興,為祖國發展養成積極向上、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的社會心態。在大數據背景下,課程思政的凝練價值主要指凝練專業教育的價值,突出專業教育的實效,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功能的發揮,豐富專業教育的內涵,使專業教育的價值與課程思政所倡導的強國志、愛國情充分融合起來,指引學生自覺投入“報國行”的過程中。譬如,體育專業的根本價值是推動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是在強國強身的過程中,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而這與課程思政的愛國主義理念、民族復興思想相契合,兩者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能夠更有效地豐富體育教育的底蘊。
(二)挖掘價值
遵紀守法、科學求實、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中華精神不僅體現了思政教育的愛國主義情懷,更包含了以創新發展為主導的時代精神,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我國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挖掘價值本源是專業教師通過挖掘專業教育本源的價值,使其升華為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使其凝練成學生做人的基本準則。本源價值的挖掘并不等同于價值凝練,價值凝練是在原有價值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升華,考究和綜合。而本源價值的挖掘則是需要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的引領下,使專業教育所蘊含的深層次價值,彰顯出來。譬如,外國語類專業應充分挖掘自身所擁有的人文哲理價值,幫助學生體悟到自強不息在生命拓展中的意義,引導學生感悟到“苦”與“樂”的內涵,讓學生從文化角度出發,更好地認識到民族團結的深層次意蘊。
三、課程思政教學的難點分析
(一)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融合
課程思政教學的難點在于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不同的專業知識、技能都擁有鮮明的特征和特點。譬如自然科學學科的知識傳授追求“求真”,強調“實踐”,注重科學理念的培養。而課程思政講究真善美的充分融合與和諧統一。所以在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解決的問題就將“核心價值觀”“聚力凝心”充分地貫徹到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的全過程中,通過織牢知識探索與價值追求之間的精神紐帶,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文美、思想美及內涵美。而如何將專業教育的頂層設計深化、內化、轉化為核心價值觀,充分挖掘專業教育中的思政內涵,則是課程思政教學的另一難點。
(二)協同育人機制的完善和構建
課程思政引領著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同向同行,發揮著課程思政所擁有的價值引領和思想指引功能。然而根據實踐探究能夠發現,我國目前的課程思政教學還存在鮮明的協同育人機制問題。即協同育人機制不夠完善、協同育人作用難以發揮。并且在教育實踐中,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還未形成鮮明的協同育人理念。協同育人理念的缺失,導致學理性與政治性、知識性與價值性、批判性與建設性、啟發性與灌輸性、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難以得到和諧統一,無法幫助專業教師更積極、自主地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而協同育人機制的保障條件缺失,如缺乏激勵舉措、經費保障、組織領導等層面的保障,將導致學校難以營造出課程思政教學“有為”“敢為”“樂為”的氛圍,致使協同育人機制無法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能夠發揮專業教師的主導功能
專業教師是專業教學的實施者和組織者,要確保專業課程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就需要發揮好專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導功能。但其難點在于學校能否增強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能否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的問題,能否將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地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因此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學校應做好專業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可在此過程中,還存在“專業教師挖掘思政元素意識和能力”“專業教師形成課程思政自覺”以及“師風師德建設工作”等層面的問題。在師風師德建設工作中,只有引導專業教師將課程育人理念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才能切實幫助其將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專業教學的全過程,才能通過以德服人、以德施教、以德立學、以德立身的方式,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和成長。但在師風師德建設中,卻難以得到學校領導的關注。
四、大數據下課程思政教學的策略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是課程思政教學得到優化的關鍵舉措,能夠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破解課程思政教學中所存在的難點問題,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對專業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2]。
(一)融合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
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的融會貫通是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難點,同時也是課程思政建設所面臨的基本性問題。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首先,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應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探究學生就業、專業成長、崗位發展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優化課程思政內容,提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契合性,使思政教育內容成為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破解的抓手。其次,在健全人格與素養培養中,將團結合作、遵守規則、文明精神作為內涵,使其成為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專業教育的抓手,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將專業實踐教學中的“規則”與守法、用法、知法、學法等習慣結合起來。最后,在知識和技能的融合上,需要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挖掘專業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通過顯隱融合的方式,使兩種知識充分地結合起來,融合起來。不過由于教師能力有限或者思政元素挖掘難度較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了解其他院校在思政元素挖掘中的情況,明確主要的挖掘方法和元素類型,進而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判斷不同思政元素挖掘所擁有的效用,從而提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融合的質量。
(二)完善和改進協同育人機制
首先,學校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應提高對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重視程度,通過文化建設、會議開展等方式,引導思政教師、專業教師樹立協同育人意識和理念,使協同意識逐漸成為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依托。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學管理者可以通過課題研究、學術研究的方式,幫助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在實踐調研中,認識到協同育人的價值,形成協同育人的理念。其次,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學校應通過大數據技術明確協同育人機制建設與完善中的影響因素、支持因素,并結合學校辦學的特點,為協同機制建設與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譬如經費支持、激勵舉措及組織領導等。在激勵層面,需要將課程思政教學成果與教師職業發展、職稱評定聯系起來,讓教師能夠更自覺地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再次,改進協同育人機制。在協同育人機制改進中,學校應制定出相應的評價考核機制,讓協同育人機制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此外,學校還需要構建協同育人平臺,讓大數據技術成為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分析課程思政“效果”“質量”,改進、優化教學手段、協同方法的關鍵,切實改變傳統的課程思政教學格局,增強課程思政教學工作開展的信息化程度。
(三)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培訓
首先,學校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及其價值引領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開展專門性的教師培訓工作,全力培養專業教師的思政意識、思政理念、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及思政理論應用能力。特別在思政元素挖掘能力的培養上,學校應以思政教師為主體,幫助專業教師明確思政元素挖掘的方向、目的、范圍及標準,讓專業教師更好地挖掘專業教育活動中的思政元素,真正提高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質量。其次,加強思想指引,幫助專業教師形成“課程思政自覺”及課程育人理念外化于形、內化于心的理念;切實加大“師德師風建設”力度,使教師掌握立德樹人的原則、內涵及方法。再次,提升專業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讓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情況,從而科學優化教學方案、教學計劃,增強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特別在學情分析、學生思想分析上,大數據技術擁有難以替代的作用,譬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分析課程開展數據、學生考試數據、網絡行為數據及教學評價數據的方式,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的效率。此外,在大數據平臺支持下,將各類思政教育資源匯集成專業化、獨立化大數據資源庫,將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工作經驗,以及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整合納入其中。此過程中發揮思政教師專長,促進思政教師整合思政資源、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建成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后,專業課教師即可便捷獲取各類教學資源。且大數據技術能記錄教師資源庫訪問軌跡,繼而結合專業課程特點,為專業課教師智能化、個性化、自動化推薦資源,提升專業課教師備課效率與質量。除此之外,鼓勵大學生利用教學資源庫,結合自身需求自助獲取學習資料,為學生提供科學、嚴謹的思政學習指導,體現大數據技術優勢。
(四)驅動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大數據對課程思政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形成較大沖擊,亦為專業課教師組織和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新路徑。大數據整合各類課程思政元素、名師精品課程,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和借鑒,使其不斷改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思政教育具有隱性教育特征,與大數據本質屬性相契合,突破課程思政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局限性,可使師生走出傳統封閉課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實現課程思政潛移默化育人,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有效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大數據技術亦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習風格、思想道德水平、個性特征與興趣愛好,繼而針對性選擇教學方法。立足于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需求,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定期為學生推動思政內容,引導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在大數據技術支持下,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僅可基于宏觀層面分析思政教育整體情況,同時能從細節著手考慮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
(五)完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大數據驅動課程思政教育改革,需構建與之相匹配的科學評價方法。大數據技術運用于課程思政教學,思政教師能夠借助數據信息記錄,跟蹤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實現過程性評價,突破課程思政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導的局限性。一方面,思政教師可以總結學生線上學習記錄,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學習態度,繼而評價課程思政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思政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反饋,從思想傾向、行為習慣與價值觀等維度考核評價,將課程思政作為考核評價核心。總而言之,在構建考核評價體系過程中,需利用大數據技術全程跟蹤與評價,將實時信息反饋與終結性考核結果相結合,對學生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結果,以教學評價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
五、結語
大數據技術對破解課程思政教學難點,彰顯課程思政價值引領作用,擁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可以幫助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掌握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的整體情況,明確學生的發展訴求,進而從需求滿足的角度出發,增強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讓課程思政建設更加平穩、健康、有效,與此同時也能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帥.立德樹人理念下社體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探索[J].大眾文藝,2021(18):156-157.
[2]朱瑋.高職院校會計數據處理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0(5):50-51.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