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藝源
摘要: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奠基階段,為后續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幼兒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就我國目前許多幼兒園教育的情況來看,許多幼兒園的教育都出現“小學化”的情況,嚴重影響幼兒的良性成長。本文以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為例,利用文獻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深入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從幼兒教育以及“小學化”的相關概述入手,首先詳細的闡述了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具體表現,并且敘述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影響,通過對具體表現以及影響的深入分析探究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成因,最后針對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具體表現提出了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解決對策,以期有效的改善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的“小學化”現象,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得幼兒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stage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education, s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y kindergartens in China, many kindergartens have become "elementary school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Taking th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s in Laian County of H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primary school" in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Starting with the related overview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primary school",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primary school" of th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s in Laian County of Huizhou Province in detail.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elementariza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s in Lai'an County of Hui Province are described.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elementariza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s in Lai'an County of Hui Province are explored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e. Finally,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elementariza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imary school" phenomenon of th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s in Laian County, Huizhou Province, and create a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so that children can grow up healthily and happily.
Key words: rural area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1.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夢”的提出,幼兒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幼兒教育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動幼兒教育,其中特別強調要發展農村幼兒教育。農村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領域的短板,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村幼兒教育的普及程度,同時也能有效的解決農村幼兒教育長期存在的“小學化”現象。我國的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小學化”現象,其中農村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最為嚴重。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忽略幼兒的情感體驗以及身心發展,過度的注重課堂教學,不僅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容易讓幼兒出現厭學的情況,使得幼兒對學習存在強烈的抵觸,不利于幼兒以后的教育。并且幼兒在學前階段是最純真的階段,擁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能夠對幼兒進行良性的引導技能有效的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小學化”完全扼殺了幼兒的童心,導致幼兒的許多潛能都不能被有效的開發出來,所以深入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2.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國內關于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的研究大多沒有針對某一具體案例來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為例,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深入的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以期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同時豐富我國在這方面研究的理論基礎。并且為我國其他農村幼兒園的教育提供借鑒和參考。
(2)實踐意義
本文以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為例,深入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從而有效的改善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使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可以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得幼兒可以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研究內容及方法
1.研究內容
本文以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為例,總共分七個部分來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內容是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國外研究現狀以及國內研究現狀。
第二部分是相關基礎理論,簡單介紹了幼兒教育以及“小學化”。
第三部分是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表現,闡述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具體表現。
第四部分是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影響,詳細的闡述“小學化”現象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第五部分是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成因,通過對具體表現以及影響的深入研究,探究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出現“小學化”現象的成因。
第六部分是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解決對策,針對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具體表現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第七部分是結語,對全文的內容進行總結,分析研究不足,并進行展望。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筆者在確立研究課題之后,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去學校的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文獻和著作,從而更加全面、正確的了解所掌握研究本文的理論。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此領域的研究歷史和現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為例,深入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通過對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表現,分析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影響,并且更加深層次的探究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解決對策,在改善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同時,為其他農村幼兒園提供借鑒和參考。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Susan Achora等人(2018)在研究中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體現在幼兒教育中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育管理和小學教育一樣。幼兒教育的教學方法應該以游戲為主,但是現今的幼兒教育卻以課堂教育為主。教學內容也變得晦澀難懂,完全超出了幼兒的理解范圍[1]。
Hobbs Emma C等人(2018)在研究中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不僅不能讓幼兒更好的適應小學教育環境,還會使得幼兒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對于知識只會死記硬背,不會深入的思考,做不到舉一反三,不僅加重了幼兒的課業負擔,還會使得幼兒產生厭學的情況,對學習產生強烈的抵觸[2]。
2.國內研究現狀
張學仁等人(2017)在研究中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有三個危害:第一個危害是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得兒童過早的失去童年,不利于幼兒的情感培養。第二個危害是導致幼兒對學習喪失興趣,幼兒每日都承受沉重的課業負擔,極容易誘發幼兒的抵觸心理。第三個危害是不利于幼兒個性形成。在“小學化”的影響之下,每個幼兒的個性都是相同的,不利于幼兒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個性[3]。
敖春美(2017)在研究中認為,“小學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錯誤的認知,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會要求幼兒園加強對幼兒的知識教育,在家長的壓力和要求之下,幼兒園只能用課堂教育代替游戲,加強對幼兒的知識教育,從而促使“小學化”現象的出現[4]。
二、相關基礎理論
(一)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家務、參加社會活動等等,都屬于是幼兒教育。從狹義的角度來說,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5]。
(二)“小學化”
“小學化”指的是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于小學階段,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的具體教科書知識。“小學化”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身體各部分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小學化”完全違背了幼兒身心的良心發展,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的成長[5]。
三、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表現
(一)教育課程存在“小學化”現象
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幼兒教師都致力于教給幼兒更多的語文、數學知識,培養孩子們遵守紀律,以“能適應小學生活”為最終目標。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的教育課程有語言、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科學、智力、社會等等,可以充分的看出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的課程設置非常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幼兒的課業負擔。
(二)教育管理存在“小學化”現象
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培養目標上更傾向于為中心小學輸送合格的生源,在確保盈利的情況下,還必須保障教學。因此中心小學對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有一種隱性的管理。特別是管理人員都是來自于小學,因此在進行幼兒園的管理時,不可避免會帶有小學管理的痕跡。
(三)教育環境存在“小學化”現象
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每個班都有獨立的教室、教具、玩具、電子琴和幼兒桌椅,除了教材配套的教具外,還配備投影儀、電視機,玩具數量很少,更多地是雪花片、積木等。
四、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影響
(一)損害幼兒的身體健康
“小學化”現象導致幼兒的課業負擔非常重,幼兒無時無刻都在學習,長時間的呆在教室中會對幼兒的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教室的空間過于狹小,眼睛的活動區域相對有限,所以很容易出現近視的情況[7]。并且如果幼兒的坐姿不標準,長時間的學習也會導致幼兒駝背,嚴重損害幼兒的身體健康。
(二)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
幼兒處于幼兒園階段的時候,大腦的智力開發并不完全,對于周圍事物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所以幼兒園階段的主要教學手段是游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和擴充自身的認知。“小學化”現象中主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多以教師交,學生記為主,完全不需要思考,僅僅憑借死記硬背去學習,這樣的教學情況并不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
(三)不利于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化”現象容易使得幼兒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因為一年級的大部分知識都和“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所教授的知識重復,許多幼兒覺得學習太容易,從而對學習產生輕視的態度,所以對學習的內容不僅進行深入的思考,短期內這樣的習慣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但是如果長期保持這樣的狀態,在接受新的知識的時候,幼兒并不能夠更好的適應學習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幼兒的學習質量[8]。
五、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成因
(一)幼兒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地位較低
幼兒教育同基礎教育其他階段不同,不僅不在義務教育范疇之內,國家和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教育沒有硬性的、標準化的考核,而且明文禁止在幼兒教育階段進行文本化考試。并且在人們的觀念中,幼兒教師擔任的就是保姆的角色,所以幼兒教師的地位也相對較低,充分說明幼兒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地位較低。
(二)應試教育和城市化傾向影響
小學教育的應試取向和城市化傾向促使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產生。因為相較于城市孩子的家庭和社會支持充足,農村的學生不得不在學前班、幼兒園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迎接中小學教育以書本知識為核心的外來文化,以便自身可以在選拔考試中脫穎而出,從而更好的適應現今的社會環境[9]。
(三)鄉村文化內在價值偏低
現今的農村幼兒教育也脫離鄉村根基,成為城市文明改造的對象,校園里彌漫著濃厚的由城市文明駕馭的教育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將幼兒培養成讀書好不沾土氣,能考上好大學的成功人士,這樣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貶低了鄉村文化內在價值,導致鄉村文化內在價值偏低,促使“小學化”現象產生。
六、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解決對策
(一)開發農村自身的幼兒教育資源
對于農村的幼兒教育來說,鄉土文化和城市文化存在一定的差距,鄉土文化的生生命力和價值非城市文化可以比擬,因此農村幼兒教育應該結合自身的鄉土文化,開發獨屬于農村自身的幼兒教育資源[10]。對于農村自身的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充分利用農村的地理空間。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農村的地理特點開展一日游活動,將幼兒帶入到大自然中去游戲,極大程度上提高幼兒的游戲享受。(2)引入自然資源。根據不同季節草木的不同形態設置教學內容,讓幼兒充分的感覺到四季的變化以及草木的生長過程,充分的感受到自然景觀的魅力,自主的前去探索自然景觀的奇妙,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政府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建設和監管
為了有效的遏制“小學化”現象,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職能,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建設和監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學化”現象。政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建設和監管:(1)完善自身的管理體制,建立獨立的管理機制,專門負責幼兒教育的建設和監管。同時也要明確管理機制的工作內容以及職責所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管理機制的工作質量。同時上級部門也要對獨立的管理機制進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訓,規范管理機制工作行為,提高管理機制業務水平[11]。(2)幼兒園應該和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彼此互相幫助的完成“幼小銜接”工作,在遏制“小學化”現象的同時,還能是的幼兒更快的適應小學環境,使得幼兒可以得到更加良性的發展。
(三)重建鄉村文化內在價值
隨著我國的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鄉村文化獨有的自然氣息反而更受到人們的青睞。自然氣息不僅能夠安撫人們焦躁的生活態度,同時還是的人們回歸到寧靜的狀態,從而有效的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對于農村的幼兒來說,這樣的環境在現今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應該利用傳播媒介重建鄉村文化內在價值,引導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鄉村,從而激發幼兒對自然環境的熱愛,使得幼兒自覺的去探索大自然,通過對大自然的不斷探索對農村文化產生深深愛戀,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2]。重建鄉村文化內在價值是打破“小學化”現象的關鍵,可以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得幼兒可以在良性成長的同時,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七、結語
本文以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為例,深入研究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主要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的教育課程、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環境存在“小學化”現象。
(2)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影響有損害幼兒的身體健康、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以及不利于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
(3)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成因有幼兒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地位較低、應試教育和城市化傾向影響以及鄉村文化內在價值偏低。
(4)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的解決對策有開發農村自身的幼兒教育資源、政府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建設和監管以及重建鄉村文化內在價值。
由于個人能力以及時間有限,因此本文對于農村幼兒教育中“小學化”現象的研究并不深入,并且也不能夠全面的了解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的教學現狀。因此提出的解決建議需要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才能有效的改善徽省來安縣示范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得幼兒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Susan Achora,Gloria Thupayagale-Tshweneagae,Oluwaseyi A. Akpor,Yohana J.S. Mashalla. 2018,17.
[2]Hobbs Emma C,Mwape Kabemba Evans,Van Damme Inge,Berkvens Dirk,Zulu Gideon,Masuku Maxwell,Bottieau Emmanuel,Devleesschauwer Brecht,Speybroeck Niko,2018,23(3).
[3]張學仁,賈曉靜.文化生態學視域下廊坊市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調查研究[J].才智,2017,12(28):154-155.
[4]敖春美.寧夏農村地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及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06(11):252-253.
[5]劉萍.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5(06):149-150.
[6]葉彰媯.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與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04(03):100-101.
[7]張銀愛.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探析[J].呂梁學院學報,2016,03(01):59-61.
[9]李曉紅.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社會背景解讀[J].科技展望,2014,08(23):250.
[9]馮玉梅.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3(03):159.
[10]于淑貞.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探析[J].教育探索,2013,10(12):151-152.
[11]王淑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改變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農村幼兒教師培訓模式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08(26):246.
[12]高桂梅,何元.我國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研究綜述[J].當代學前教育,2013,07(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