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內高校興起多校區辦學熱潮,受到辦學定位、文化傳承等因素影響,師生認同感、歸屬感低的問題普遍存在,影響辦學效果。本文旨在探討解決提升多校區師生認同感、歸屬感的問題。
關鍵詞:多校區;認同感;方法
多校區辦學是高校拓展辦學規模和辦學空間的主要形式,多校區空間、管理上的差異,造成師生對學校認同感、歸屬感的不確定,容易產生“同校”“不同校”現象,無法形成統一的精神氣質、發展合力,違背辦學初衷,影響學校綜合實力。本文旨在研究多校區辦學模式下提升師生認同感、歸屬感的關鍵要素、方法途徑,力求在差異性認知情況下,探究符合更廣泛人群認同感和滿意度的最大公約數,實現多校區辦學統一與個性并存、和諧健康發展,最終形成“1+1>2”效應。
一、當前高校多校區建設現狀
當代國內高校多校區辦學始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一般分為發展型、合并型、混合型三種類型。進入21世紀后受政策,如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進一步擴大高等學校招生、專業設置等自主權,高等學校可以到外地合作辦學”等影響,眾多高校開始設置異地校區,于近年達到高位。
為防止高校盲目擴大規模,鼓勵高校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教育部于2018年10月10日,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06號(教育類051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明確指出,“對于高校擴張中出現的異地辦學問題,由于異地校區在辦學定位、師資隊伍建設、辦學經費保障、辦學質量和水平、校園文化傳承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教育部歷來不贊成高校舉辦異地校區,原則上不予審批。”
二、提升多校區高校學生認同感的主要思路
1.提升的主要思路。提升師生認同感、歸屬感不是單純的解決思想問題,是系統性工作,涉及到科學規劃、發展保障、價值認同、文化傳承、需求滿足、同校同權、物質保障等多要素,同時要厘清不同要素保障間的邏輯關系;從多校區建設的角度看,提升師生認同和歸屬感,應該從規劃階段起,貫穿校園規劃設計、基礎建設、運行管理、教育教學、綜合保障各階段,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2.影響學生認同感、歸屬感存在幾個基本要素。①多校區發展規劃。學校總體規劃是否明確“一個大學”的原則;是否在“一個大學”原則下,統籌規劃各校區發展;學校總體規劃是否符合學校實際,具有科學性、前瞻性,能夠統領學校發展;學校總體規劃是否獲得師生認可;涉及的多校區規劃是否體現因地制宜原則,為學科發展積累潛力。②師生生活發展需求。多校區建設是否最大程度滿足師生生活、發展的現實需求,讓師生擁有滿足感、獲得感。③學校精神文化傳承。作好多校區模式下學校校園精神、校園文化的統一和傳承,創造共同的精神家園。④師生權益權力保障。多校區辦學模式下,體現師生“同校同權”的制度保障,要解決哪些關鍵性問題。⑤多校區管理運行。多校區辦學模式下,如何實現“一體化”校園綜合保障與運行管理;多校區辦學模式下,辦學成本核算與辦學目標實現比較問題。
3.確定基本要素的重要原則和邏輯關系。①多校區發展規劃中,學校總體發展規劃優先學院學科專業規劃;學院規劃建設中,優先考慮教師、學生發展需求。②最大化滿足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方面合理需求、“以人為本”是多校區校園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③多校區辦學模式下,統一的校園精神、校園文化傳承應優先于各校區特色文化發展。④多校區辦學模式下,師生“同校同權”保障,應優先于辦學成本考量。⑤多校區辦學模式下,提升師生認同、歸屬感,采取全方位“浸潤式”措施,應優先于單純的思想教育。
三、提升多校區高校學生認同感的方法
提升師生認同感,關系到多校區辦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調研表明,必須從規劃階段開始,貫穿規劃、建設、管理、運行、保障的各個環節,以師生需求為導向,采取有效措施獲得師生最廣泛的認可和支持,才是推進多校區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1.基于學校發展定位,科學確定各校區學科發展規劃。為確保學校發展規劃的系統性、科學性,學校學科總體規劃必須確立“學校發展”一個核心目標,站在全校層面上實施統籌規劃。
2.基于學科專業規劃,充分征集師生建設需求。基于學校總體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確定兩校區學院、學科、專業設置后,要廣泛征求各學院師生辦學空間拓展條件后的相關需求,拓展辦學空間的同時,解決影響學院建設方面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如調研中學院普遍反映的實驗室建設問題、科研用房不足問題、無獨立教師辦公空間等長期影響師生教學研究的現實問題。
3.新校區校園規劃設計,融入學校文化具象化元素。為拉近師生對新校區的親近感,新校區校園規劃設計在立足“布局科學合理、功能完備適用、特色鮮明”要求基礎上,可以具象化學校歷史性元素,塑造可觀、可聽、可感,和諧統一的校園精神和氣質。
4.基于“同校同權”理念,建設多校區一體化平臺。多校區辦學模式下,影響師生認同感、歸屬感重要因素之一,是在“一個學校”模式下,師生教育、學習權力的跨校區保障。學校當前采取的是現代高等教育模式下的“學分制”教育管理,同一校區內,師生跨學科教學、選課、學習、交流較為便利,多校區空間上的障礙,可能影響學生“校內”接受跨學科學習交流,需要建立一體化保障平臺。
5.傳承優秀校園文化,實現多校區師生心靈契合。校園文化承載著學校精神和氣質,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傳承好的學風、教風,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加強多校區校園文化的統一、傳承,有利于提升師生認同感、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歐國慶. ?高校多校區辦學成本控制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8).
[2] 陳榮榮,宋廣文. ?多校區辦學模式下大學生歸屬感問題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02).
[3] 劉建新,姜爾嵐,程昌華. ?高校多校區功能定位與管理體制探索[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4] 劉筱勤. ?高校多校區辦學條件下教育教學的困境[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7(03).
作者簡介:辜慶,男,華中師范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04E89231-89A6-43CC-9DE5-9BFFB06D44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