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英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依托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該注重積極創新以及變革語文教學方式,行之有效地將任務群學習教學策略與當下教學相結合,進一步優化以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好地夯實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任務群學習;教學實踐
一、注重“群文”任務布置
“任務群”是在過去老師們探索出的群文閱讀、大語文等教學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任務群”的本質是學習任務的結構化、組織化,而所謂的學習任務,不外乎三條: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在設計某個單元或某篇課文的“任務群”教學內容時,不宜太單調,而應充分挖掘關聯的語文資源。因此,“任務群”是提倡群文教學的。
例如:筆者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首先讓同學們對魯迅先生做了一個課前了解,魯迅先生年少時對待自然風景情有獨鐘,喜歡聽民間流傳的有趣的故事,喜歡學習,愛看書,并且有著活潑生動的性格,具有探索的生活情趣。而本課,正是魯迅先生在現實生活的無奈苦惱下,對童年時期的自己無憂無慮生活格調的追憶,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你們讀完課文之后,能夠體會到魯迅先生對于童年時園子里的意象有什么情感嗎?”馬上有同學舉手了,“在文章中作者先追憶了在百草園的童趣生活,給我們講述了美女蛇的故事和在百草園冬天捕捉鳥類的有趣生活,緊接著寫他離開百草園去三味書屋讀書,介紹了他是怎么入學的還有先生對于他的約束。因此通過對比可以知道,魯迅先生認為園子里的一切東西都是有趣的,而學堂中的東西都是嚴肅刻板的。”在“任務群”教學中,老師增加了《荷塘月色》《秋天的雨》這兩篇文章的閱讀任務。這三篇文章主題思想不同、文風不同、組織材料的結構不同,將三篇文章對照講授,就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于文章中場景與作者心境的關系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課程設計注重情境的真實性
任務群”的教學應綜合這三種思維,努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許多教師對情境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情境是客觀的環境。比如學杜甫,老師就帶著學生重履杜甫的行跡。這就偏離了語文課的初衷。所謂的情境是針對語文學習活動而言,是學生們在他們的年齡段,能夠思考、介入、實踐的題目,這個就叫真實的情境。
例如:筆者根據自己對于情境教學的思考,在課堂上教授《最后一課》時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并深入理解到課本中所要傳達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師首先引入話題,“同學們,當你們上完學期的最后一節課時,一定滿心歡喜,內心雀躍,現在你們設想一下:如果你們身處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控制,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實行愚民教育,控制中國的教育自由,大半個中國陷入戰火,而你們正在課堂上上最后一節國語課,日語課將要取代國語課成為你們學習的課程,那時的你們心情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體味被普魯士占領的法國人民當時的心理活動吧!”同學們本來對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的民族恩怨不甚了解,但是當教師代入中國與日本的民族矛盾之后,同學們紛紛有著“同仇敵愾”之勇,帶著民族關懷走進《最后一課》的學習。緊接著,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完成了本文的基本閱讀之后,派各小組扮演課文中提到的角色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普魯士士兵,進行文章情境的還原,并讓學生們直觀地體味到“平日上課”和“最后一課”的明顯區別。在進入到學習交流與學習思考環節時,讓學生再結合課外的《紀念劉和珍君》《祝福》兩篇文章,體味魯迅先生文章所要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對于那時候的中國愚昧進行批判,并聯系到從前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處境以及當今形式下中國尚需發展的既定方針,由課堂聯系實際,熏陶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烈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這類問題就深入學生的真實情境了。只有真實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思想,“任務群”通過創設這類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能力。
三、建構與運用——語言文字的主體性
四大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是基礎。相對應的,課標明確說明,七大必修學習任務群中,“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是貫穿必修和選擇性必修所有課程的基礎。事實上,語言文字能力的建構和運用,一直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也是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這個任務群的教學,首先要以課文為材料,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字、詞、義。如果我們像過去一樣僵化地念詞典義,學生對意義的感受能力就會越來越差。現在我們希望學生在語境里體會、概括詞義。我們可以組織一個單元,比如可以選一篇《十一月十日風雨大作》,這首詩中“雨”的意象表達著作者獨特的思想感情。而《約客》中“黃梅時節家家雨”中的雨,又代表著黃梅時節落雨紛紛的意象,這說明同樣是一個“雨”,卻有不同的語境意義。這樣的教學化抽象概念為具體理解,學生易于掌握。
總而言之,學習任務群的運用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已經日漸興旺,其取得的成果也日漸顯著,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意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破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申佳潞. 高階思維培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21.
[2]張倩.“學習任務群”背景下初中語文必讀書的閱讀指導策略[J].課外語文,2022(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