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佩佩,郗雪艷,郭 陽,彭吉林,李平飛
(湖北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湖北 十堰 442000)
醫學免疫學是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學科[1]。由于免疫學內容抽象、概念多、前后知識交叉多、免疫應答機制復雜、基礎理論深奧難懂、知識更新快,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醫學免疫學課程既難“教”也難“學”。傳統的線下授課通常以教師全程講授為主,“滿堂灌”式的課堂比較常見,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的機會。因此,學生普遍缺乏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3-5]。近年來,隨著數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習通、微助教及雨課堂等教學軟件應運而生,加上微型教學設計(BOPPPS)、基于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翻轉課堂及“金課”等多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實踐,這些都逐漸成為高校教師傳統式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6-11]。
從2020年開始,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后續簡稱“新冠疫情”)席卷全國,為保證疫情期間高校正常教學工作,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湖北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積極響應指示要求,針對醫學免疫學課程的教學特點,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參考其他醫學類院校的教學措施,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科學合理的線上教學計劃、整合在線教學資源、調整教學方法。在本校2018級臨床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中全面開展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線上醫學免疫學課程,以期在特殊時期更好地完成本教研室的教學任務,并為今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立足于本課程特點,本次線上教學經過集體備課及調試,最終制定了2個聯合策略。策略一:“雨課堂”線上預習聯合“騰訊課堂”線上直播;策略二:“雨課堂”習題前后測聯合QQ班級群答疑。此外,原課程計劃中的集體討論課選用“騰訊會議”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實驗課選用“醫學魔課MOEC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聯合QQ班級群課后答疑。理論課、實驗課及討論課教學全程靈活應用QQ班級群信息溝通的優勢,多平臺、多維度推進線上教學順利實施。具體實施過程總結如下。
1.1備課與平臺調試 首先通過線上預備會議討論線上教學實施方案,教師集體培訓并調試相關線上教學軟件,以保證硬件條件的支撐。通過集體參加培訓,每位老師都要求熟練掌握“騰訊課堂”“雨課堂”“EV錄屏”及“QQ群”等各類軟件的操作技巧及使用特點。經過調試最終選用“騰訊課堂”進行課程線上直播,“雨課堂”發布課前、課后小測,“EV錄屏”實現各類視頻素材的錄屏。全體免疫教研室教師按照職稱教齡、專業背景及性別等方式分為教學小組,再將教學班按照專業劃分給各教學小組,各教學小組指定1名教學助理,負責其小組班級QQ群管理工作,包括信息交流、問題解答和資料傳送等。
1.2教學實施 以理論課為例,具體教學實施過程見圖1??偨Y如下:(1)準備:要求教師提前錄制每節課程的重點內容講解視頻,時長保證為20 min左右,將視頻通過班級QQ群上傳,以防止因網絡等問題學生無法參與實時線上直播授課等突發狀況。此外,要求教師提前選材,例如利用“中國慕課MOOC”、Bilibili等視頻網站,錄取每章節課程的優秀視頻素材,通過QQ群上傳并通知學生提前預習,化解學生對于晦澀難懂知識點的理解困難。并且通過雨課堂發布適量難度適中的試題,前測學生的預習情況。(2)實施:理論課的實施過程采用BOPPPS教學模式(表1),通過雨課堂發布的前測試題,掌握學生們的預習效果,有的放矢每節課的講解重點?!膀v訊課堂”線上直播課,要求每堂課通過發布簽到、平臺數據留存等方式保證學生出勤率,課中利用騰訊課堂中“發布試題”“舉手”及“對話框”實時互動等方式實現課堂中學生的深度參與。課后利用“雨課堂”上傳后測習題,并要求學生上傳每章課程內容的思維導圖,既幫助學生預習鞏固知識,又使教師及時總結每節課的教學效果。(3)總結:在每章節課程后,組織集體線上會議,階段性討論線上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組織集體觀看優秀教師線上授課錄播視頻,敦促各位教師互相取長補短,及時總結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線上教學質量。

表1 每節理論課線上直播授課教學模式
1.3教學總結 通過本次線上教學,對于教師授課方面主要有以下三點總結:(1)突破疫情前固有的線下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師對線上授課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為后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奠定基礎。(2)借助疫情大背景及線上教學契機,教研室集體重新梳理《醫學免疫學》課程教學大綱,將疫情實時前沿信息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及時更新與疫情相關的課程思政要點。(3)通過全員深度參與教學各個環節,使各位教師更及時、更直觀地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本次借助線上教學平臺,例如雨課堂隨堂發布自測試題,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及時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制定教學目標時有的放矢。各教學小組利用QQ群、雨課堂等平臺,隨時對學生答疑解惑。此外,積極收集學生課程筆記,了解學生學習進度,總體形成多維度的教學評價。
醫學免疫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和紐帶[12],在疫情當下更是我們每個個體都倍加關注的領域。為更好地體現免疫學課程與醫學及生活的緊密聯系,教研室在集體備課中著重探討,如何將“新冠”與免疫學重點內容有機融合在線上教學中。除了理論課實時更新與新冠疫情相關前沿進展外,教研室利用討論課中師生實時互動的優勢,創新性地更新以往討論課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新冠疫情大背景融入討論課中,順疫情之機興好學之情。
2.1教學實施流程 前期教研室集體備課商討,將本次線上討論課教學內容設置如下:(1)面對新冠疫情,請你談談如何保持自己良好的免疫力?(2)請你詳細論述機體抵御新冠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過程及機制?(3)成也免疫,敗也免疫,請你談談新冠肺炎可能的免疫損傷機制?(4)免疫檢測技術在新冠疫情中的應用?(5)免疫治療手段在新冠疫情中的應用及原理?(6)全球目前新冠疫苗研究的類型及進展?
線上討論課開展流程如下:課前分配討論組(25人左右為一組)并通知發布議題,教師課前組織學生查閱資料,每個議題分小組以PPT匯報的形式在討論課中總結。課中通過“騰訊會議”全員集體討論,各議題小組分配1名主要總結陳述者,其余學生為議題補充發言者。教師全程詳細記錄學生發言細節,并總結各小組的發言和相關知識重點,整個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2.2教學總結 本次線上討論課主要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新冠”相關的議題立足于免疫學知識點,進而引導了學生利用免疫學知識思考臨床與生活中相關疾病。此外,最重要的是教師希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潤物細無聲地將課程思政理念落實:例如將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納入討論課,旨在為引導學生們疫情在家學習時,關注家人與自身的身心健康,啟發學生對“大健康理念之和諧家庭健康生活”的思考;通過免疫是把雙刃劍,通過“辯證思維”理解免疫系統對機體的保護或損傷機制;以及對新冠疫苗前沿研發消息的追蹤,建立“中國領跑新冠疫苗研發的大國自信”等。此外,在討論課上教師使用“騰訊會議”平臺,借助線上平臺交流便捷的優點,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互相探討。相對于線下學生因羞澀等原因不能主動發言,線上平臺打破此屏障,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討論課全員深度參與探究的意義。
為落實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策略,本教研室積極響應并迅速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在線教學方案,該過程催化了今后線下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本次線上教學的多舉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多種平臺的教學工具使用,多維度進行教學評價,創新性地更新教學內容。雖然“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是一種特殊時期的危機應對方案,但是高??苫C為轉機,借此促進現有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5]。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線下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深入線上教學。同時,通過培訓、實踐和討論,提升教師線上教學資源信息處理及線上教學軟件使用能力,為后續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夯實基礎。
此外,學生通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可深度、多方位體驗線上教學的靈活性,以及時刻感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些都獲得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但是,通過實踐作者也發現,線上教學仍無法完全取代線下傳統教學,教研室后續將側重探究實踐“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將如何利用優秀教學資源和工具,如何結合實際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如何實現對學生的全過程學習評價,以及如何更新教學內容以達到合理的教學目標等,這都需要通過積極的思考和實踐,以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新挑戰,為培養出更多優質的醫學儲備人才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