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輝?高玉廣
摘要:目的 分析神經介入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效果。 方法? 納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0例,診治時間為2020.2-2022.2,經抽簽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分得40例。對照組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觀察組聯合神經介入,對比臨床療效、血流動力學、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患者治療前血流動力學、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無差異(P>0.05),經治療,觀察組頸動脈最小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和運動功能評分更高,神經功能評分更低(P<0.05)。 結論? 予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介入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效果好,可改善血流動力學,利于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神經介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流動力學;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43.3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為腦血管病變,發生率和致死率都比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治療此病時,應以控制腦缺血發展進程為原則。阿替普酶為靜脈溶栓藥物,可激活纖溶酶原,促進血栓溶解[1]。神經介入是微創術式的一種,可在靶向定位的同時靶向給藥,可解除血管刺激,修復受損神經組織[2]。基于此背景,本研究予以急性缺血灶腦卒中患者神經介入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方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文中納入8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020.2-2022.2就診,經抽簽法均分。對照組40例,22例男性,19例男性,48-80歲,均值(63.12±2.18)歲,發作至溶栓間隔0.5-6h,均值(3.78±0.44)h,卒中部位:25例基底節,9例腦橋,4例中腦,2例延髓;觀察組40例,19例男性,21例男性,45-80歲,均值(62.54±2.32)歲,發作至溶栓間隔1-6h,均值(3.68±0.56)h,卒中部位:26例基底節,10例腦橋,3例中腦,1例延髓。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用阿替普酶(生產廠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批準文號:注冊證號S20160054,規格:20mg/瓶),劑量為0.9mg/kg,總藥量應在90mg內取其中10%與10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團注,其余藥物混入100mL生理鹽水后,經靜脈泵注,1h內注射完成。治療后24h行核磁共振檢查,確定無出血情況后予以阿司匹林口服,每次500mg,每日1次,連續用藥10d后,降至每日100mg,長期用藥。觀察組與神經介入聯合,經血管造影確定動脈狹窄程度和側支循環狀態,患者均行局部麻醉,穿刺部位為股動脈,在路徑圖引導下,用微導絲泵入20mL氯化鈉注射液(0.9%)和20mL尿激酶,以1mL/min的速度泵注,介入過程中注意檢測患者生命體征,經動脈造影觀察血管堵塞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判定療效[3]:癥狀完全消失,得分降幅在90%以上為痊愈;各項癥狀改善明顯,得分降幅在46%-90%之間為顯效;癥狀與治療前比較緩解,得分降幅在18%-45%這一區間為有效;癥狀無明顯變化,得分降幅不到18%,或是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血流動力學
于治療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頸動脈最小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和脈搏波速。
1.3.3? 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
判定依據分別為NIHSS評分和卒中患者運動功能評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4],其中NIHSS在0-42分之間,得分越高提示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MAS共為48分,分數增加提示運動功能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軟件SPSS 22.O錄入后處理數據,經百分數(%) 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經x±s和t表示檢驗,P<0.05為有差異。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 ,見表1。
2.2? 血流動力學
患者治療前,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經治療觀察組頸動脈最小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更高(P<0.05),患者脈搏速率無差異(P<0.05),見表2。
2.3? 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
兩組治療前評分無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評分更高(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見于中老年群體,若不及時救治,可損傷腦組織,導致各種后遺癥,既影響患者生存質量,也帶給所在家庭經濟負擔。因此,應盡早發現,及時治療,幫助患者疏通血管,延緩疾病發展進程。
藥物溶栓為常用治療方案,阿替普酶為靜脈溶栓藥物,對患者病情和癥狀有改善作用,但溶栓治療后的預后并不十分理想,難以有效恢復患者受損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5]。神經介入治療微創特征明顯,可在計算機技術的輔助作用下確定動脈狹窄或阻塞程度,靶向給藥,改善或恢復血管通暢度修復患者受損神經,利于患者盡早進行康復訓練,進而提高運動功能[6]。不僅如此,與傳統術式比較,神經介入幾乎無創傷,可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文中對比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和MAS評分更高,NHISS評分更低,可見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基礎上聯合靜脈溶栓,可獲得更為理想的疾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受損神經功能的改善。在此基礎上提高運動功能。
文中對比兩組血流動力學,可見觀察組頸動脈最小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予以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介入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方案,對患者血流動脈學改善作用明顯,主要是因為阿替酶普可與纖維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與纖維原高度親和,促進血栓溶解;神經介入以血管自身彈性為依托,可擴張血管內徑,解決血管狹窄,改善血流動力學。
綜上所述,予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介入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方案,效果更好,可改善血流動力學,利于提高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哈玲梅,楊麗榮,張賽,等.疏血通注射液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醫藥,2020,15(3):378-382.
[2]李世芳,王聯軍.血清球蛋白對神經介入術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炎癥因子和神經激素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20):2994-2997,3001.
[3]田宇.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輔助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19):3282-3285.
[4]包元飛,杜朝品,顧玉玲,等.基于任務態fMRI的rTMS促進腦卒中伴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及其機制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1,31(9):23-29.
[5]高薇.阿替普酶與丁苯酞聯合用藥方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36):1-3.
[6]陳靜,謝闖洲.神經介入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0,31(5):57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