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舜?郭芳松?鄧獻
摘要:目的 分析深度燒傷創面選擇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SD)治療的作用。方法 選擇本院收治的150例深度燒傷病患為研究主體,2019年1月研究開始,并于2021年12月完成。從其中隨機挑選50例病患,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病患劃分成(25例)的常規組以及(25例)的實驗組,予以常規組常規換藥處理,予以實驗組VSD技術治療。對比每組病患治療效果;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移植皮片存活率以及創面再次感染率;治療前以及治療一周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得分。結果 實驗組與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依次是96.00%、76.00%(P<0.05)。實驗組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移植皮片存活率高于常規組,創面再次感染率低于常規組(P<0.05)。治療一周后實驗組VAS得分低于常規組,并且同組組內治療一周后VAS得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結論 深度燒傷病患在創面治療時選擇VSD技術,能夠縮短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提升移植皮片存活率,降低創面再次感染率,改善疼痛感,提高治療效果,發揮一定干預作用。
關鍵詞:封閉式負壓引流;創面;深度燒傷;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 R644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2
燒傷主要是指受到火焰、高溫氣體等影響而導致的組織損傷,一般是在皮膚和/或黏膜部位出現損害,程度嚴重者還可損傷皮下或/和黏膜下組織,例如肌肉、骨、關節等[1]。其中深度燒傷主要是指創面自行愈合需要二十一天以上的燒傷情況,在臨床上主要有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燒傷、Ⅲ度燒傷以及Ⅳ度燒傷,一般需要開展手術治療。對于深度燒傷病患而言,其治療時間較長,通常需要開展多次植皮治療,不僅會增加病患痛苦性,還會增加其治療費用,加重家庭經濟壓力[2]。因此,對于深度燒傷病患需盡快實施創面處理,改善創面軟組織水腫、缺氧和缺血等情況,減少并發癥,改善疾病預后。清創換藥是臨床干預燒傷創面的傳統方式,能夠一定程度上去除創面壞死組織,但是頻繁換藥一方面會給病患造成較大痛苦,另一方面還會增加創面感染風險,降低治療效果[3]。近年來,臨床對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SD)有一定研究,但是其在深度燒傷創面治療方面的研究較少,仍需開展深入分析。為提升深度燒傷病患創面恢復效果,本文對實驗組病患開展VSD技術治療,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就研究相關內容作出以下介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開展深度燒傷治療的150例病患為研究主體,治療時間開始于2019年1月,結束于2021年12月,隨機挑選50例,再依據隨機數字表達將所有病患劃分成(25例)的常規組以及(25例)的實驗組。常規組與實驗組中,女性病患例數依次是10例、11例,男性病患例數依次是15例、14例;年齡平均值依次是40.52±10.16歲、40.61±10.22歲;燒傷面積占體表面積平均值依次是13.52±3.04%、13.57±3.07%;體質指數平均值依次是22.98±1.07㎏/㎡、23.04±1.10㎏/㎡。將全部一般資料錄入在統計學軟件內并開展計算,P>0.05表明能夠以該種分組方式繼續開展研究。納入標準:(1)全部病患在開展臨床檢查后均被確診為深度燒傷[4];(2)病患及其家屬知情,自愿簽署醫療文書;(3)年齡在30歲至60歲之間。排除標準:(1)病患存在嚴重精神功能障礙情況,正常言語無法順利交流;(2)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3)淺度燒傷病患;(4)伴有全身性感染疾病者[5]。本院專家在對研究內容審核后表示符合醫學倫理要求。
1.2研究方法
予以常規組病患常規換藥處理,將病患燒傷創面壞死組織全部清除,對于出現玻璃樣變性的肌腱組織需將其剪除,創面充分止血。依次選擇無菌生理鹽水、碘伏溶液以及過氧化氫溶液反復沖洗創面。將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21000IU/5g,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01)均勻涂抹在創面上,并選擇凡士林油紗布將創面覆蓋,外側使用繃帶以及棉墊開展加壓包扎。對于創面上存在大量壞死組織者,需要開展多次清創手術;對于創面上無壞死組織,同時有肉芽組織生長的病患,需要開展游離皮片移植手術治療。予以實驗組病患VSD技術治療,對病患燒傷創面實施充分清潔,將已經喪失功能組織內的膿液或污染物去除,部分病例實行游離植皮,依據病患創面范圍選擇相應的封閉式負壓引流材料,并將其覆蓋在創面上。在敷料下方置入一根或多根12號硅膠引流管,在引流管邊緣部位分別剪出多個側孔。將創面四周皮膚以及敷料邊緣部位進行間斷縫合,創面四周皮膚選擇75%醫用酒精去除油脂,之后使用干紗布將創面四周皮膚上的水漬、消毒劑等擦拭干凈。在創面上粘貼生物透明透性密封貼膜,將創面完全封閉。連接負壓吸引裝置和引流管三通接口,開放負壓吸引設備,并調節負壓在125mmHg至450mmHg之間,一周后將敷料揭開,查看創面恢復和皮片成活狀態。在病患出院后對其進行持續隨訪。
1.3觀察項目
(1)對比每組病患治療效果情況。治療后病患創面基本愈合,創面縮小超過75%,同時各種臨床表現基本消失屬于效果優異;治療后病患創面縮小程度在50%至75%之間,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屬于效果尚可;治療后病患創面縮小程度在25%至49%之間,并且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屬于效果一般;治療后病患創面縮小程度不足25%,同時臨床癥狀無變化屬于效果差[6]。本文將優異、尚可以及一般歸屬于總有效。(2)對比每組病患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3)對比每組病患移植皮片存活率以及創面再次感染率。(4)對比每組病患治療前以及治療一周后疼痛得分情況。選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7]開展判斷,最高分為10分,最低分為0分,最終得分同病患疼痛感呈正比。
1.4數據處理
在本次研究中,數據均使用SPSS22.0軟件開展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的形式表達,實施t檢測;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達,實施 X2檢測,當檢測結果顯示 P<0.05時,表明數據存在研究價值。
2研究結果
2.1對比每組病患治療效果情況
常規組病患治療總有效率低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1:
2.2對比每組病患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常規組病患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長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2:
2.3對比每組病患移植皮片存活率以及創面再次感染率
常規組病患移植皮片存活率低于實驗組,創面再次感染率高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3:
2.4對比治療前以及治療一周后每組病患VAS得分情況
治療一周后常規組病患VAS得分高于實驗組(P<0.05)。見下表4:
3討論
深Ⅱ度燒傷病患表皮發白或棕黃色,在將壞死皮去除后,創面微濕或紅白相間,感覺遲鈍,能夠觀察到粟粒大小的紅色小點,通常需要三周至四周愈合。而Ⅲ度燒傷局部表現為蒼白、焦黃,病情嚴重者還可出現焦灼狀或炭化,皮膚喪失彈性,干燥無滲液,需要手術植皮治療,并且在愈合后會留有瘢痕。深度燒傷創面感染一般是因創面延遲愈合而導致,臨床常規處理措施為清創和外科換藥等,通過采取上述常規措施,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創面愈合,但治療時間較長,并且在換藥時會給病患造成較大疼痛感,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降低治療效果。因此,臨床將探尋何種有效的治療措施作為研究關鍵。
VSD負壓引流技術是一種處理淺表創面以及用于深部引流的新型方式,可徹底去除腔隙或創面的分泌物以及壞死組織,針對內部難以治療的疾病可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屬于外科治療的技術的革新。在李欣等[8]人的研究中,其對深度燒傷病患開展VSD創面修復治療,治療后總有效率是96.72%,創面愈合時間為16.51±1.33天。因此其認為將VSD技術應用在深度燒傷病患創面治療中,能夠促進創面愈合,提升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在治療效果方面,實驗組是96.00%,相較于常規組的76.00%高;在創面愈合時間方面,實驗組是15.972.11天,相較于常規組的25.063.52天短,在住院時間方面,實驗組相較于常規組短;在移植皮片存活率方面,實驗組相較于常規組高,在創面再次感染率方面,實驗組相較于常規組低;治療一周后在VAS得分方面,實驗組相較于常規組低。分析結果可知,在深度燒傷病患創面治療方面開展VSD技術,一方面能夠對創面實施高負壓引流,提升創面引流量;另一方面還可維持創面濕潤度,降低創面滲出物酸堿度,降低頻繁換藥而引起的感染風險升高情況,因此能夠降低創面再次感染率[9]。并且還可摒棄盲目使用抗生素情況,提升病患自身免疫功能。另外,通過負壓引流還可改善病患創面血液循環情況,對創面部位微血管進行擴張,有利于創面血液供應,因此移植皮片存活率較高[10]。該引流系統呈封閉狀態,利用負壓引流可將引流部位壞死組織有效清除,并且還可減少創面污染情況,能夠避免頻繁換藥,因此可降低疼痛感,促進創面愈合。
綜上,深度燒傷病患使用VSD技術開展創面治療,能夠縮短創面愈合以及住院時間,提升移植皮片存活率,降低創面再次感染率,改善疼痛感,提升治療效果,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戚偉偉,陳晨,徐飛,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頸部及軀干深度燒傷植皮修復患兒生活質量和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1,21(17):3336-3340.
[2]李澤鋼.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術聯合VSD治療大面積深度燒傷的臨床療效[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15):2419-2421.
[3]閆永宏,武淑華,來治國,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游離植皮治療深度燒傷創面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質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20):3875-3878,3887.
[4]劉名龍.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及納米銀敷料對深度燒傷患者創面愈合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16):97-98.
[5]董兆君.vsD技術聯合削痂植皮術對深度燒傷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創面愈合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6):71-72.
[6]黎鴻章,肖昌明,銀西洋,等.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深度燒傷創面及對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響[J].創傷外科雜志,2019,21(1):60-64.
[7]孫充洲,王帥道,趙婷慧,等.二次負壓封閉引流對小兒大面積深Ⅱ度燒傷創面愈合的療效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3):31-33.
[8]李欣,朱桂玲.VSD對深度燒傷后創面的修復效果及術后護理方法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2):145-148.
[9]趙國凱,劉小龍,查天建,等.深度燒傷植皮術后創面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20,32(2):96-101,104.
[10]李賢,吳艷坤.深度燒傷創面患者接受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的臨床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49):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