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生?趙寶生
摘要:目的:探究微創切除術與開胸切除術對治療食管癌的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28例。參照組行開胸食管癌切除術,實驗組行微創食管癌切除術。比較兩組的手術情況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癥少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結論:微創切除術對比開胸切除術在治療食管癌患者中效果更好,患者的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減少,且術后并發率降低。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R57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食管癌是多見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后多表現為無法正常進食,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患者疼痛感加深、無法進食,或出現擴散轉移導致死亡[1]。臨床中對于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開胸手術為常規術式,微創手術為新型術式,二者都能夠有效的將腫瘤切除,但是開胸手術切口較長,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風險較大[2]。而反觀微創手術切口較小,患者術后風險小,利于康復。有鑒于此,本文特研究微創切除術與開胸切除術對治療食管癌的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食管癌的相關診療標準;(2)存在手術適應癥;(3)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手術禁忌癥;(2)凝血功能障礙。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28例。實驗組男女之比為17:11。年齡均值為(59.48±9.46)歲;病程均值為(1.02±0.47)年;腫瘤大小均值(4.82±1.07)cm。參照組男女之比為15:13。年齡均值為(60.15±10.08)歲;病程均值為(0.97±0.52)年;腫瘤大小均值(4.91±1.22)cm。。比較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腫瘤大小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消毒、墊巾及麻醉。參照組行開胸食管癌切除術,指導患者采用右側臥位,在患者第五肋間進行20cm切口,充分游離患者皮下組織,隨后游離食管及胃,使病灶充分暴露,隨后切除病灶,并吻合食管與胃,止血、引流關胸。實驗組行微創食管癌切除術,指導患者采用左側臥位,分別在腋中線7肋、腋前線4肋及腋后線5、8肋處進行小切口,將腔鏡置入充分觀察患者的病灶情況,并采用牽引器將肺部牽引至腹部旁邊,以超聲刀將患者肺部游離至胸膜處,從頸部將食管進行游離。隨后切除病灶,進行吻合、引流、關胸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情況及術后并發癥情況。采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長評估患者的手術情況。本次研究中發生的術后并發癥包括術后感染、吻合口瘺、胸腔滲血、肺部并發癥。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性別、術后并發癥等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c2檢驗,年齡、病程、手術情況等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每當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實驗組手術情況中手術情況、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均少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見表1。
2.2兩組術后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率為3.57%,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率為21.43%。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見表2。
3討論
食管癌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手術治療作為食管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保證其療效的前提下,加強手術預后,降低患者的康復時間具有積極研究意義[3]。開胸手術切口長,康復慢,預后有待提高。有鑒于此,本文特研究微創切除術與開胸切除術對治療食管癌的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癥少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實驗組應用微創術式,可以有效降低切口大小,縮減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并利于術后的切口恢復,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開腹手術較為繁瑣,且病灶視野不足,微創術式通過腔鏡能夠更好地獲得手術視野,提高手術效率[4]。而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主要原因為術后病菌侵襲,而切口越大侵襲的可能性越高,微創手術對于降低各類術后并發癥均有較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微創切除術對比開胸切除術在治療食管癌患者中效果更好,患者的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減少,且術后并發率降低。
參考文獻:
[1] 趙珞,李力,何嘉,等. 人工氣胸下單腔氣管插管聯合支氣管封堵器在McKeown微創食管癌切除術中的應用[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21,37(6):375-377.
[2] 張勇,熊林敏,熊劍文,等. 電視縱隔鏡在微創食管癌切除術中應用現狀與展望[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21,37(2):121-124.
[3] 丁海如,張海峰,周曉琪. 胸腹腔鏡下食管癌切除治療的效果及對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18(6):164-168.
[4] 廖品文,周睿姣. 微創與常規開胸食管切除術醫療質量的對比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18):9-10.
作者簡介:劉東生,男,1988年11月14日,本科,河南省開封市,漢族,主治醫師,外科學,開封市祥符區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甲乳外科,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緯三路,475100,377587504@qq.com,1823786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