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霓霞
摘要:目的 研究腦梗死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聯合高壓氧治療對其神經功能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診治的50例腦梗死患者納入研究隊伍,均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就診,并以隨機信封法為分組依據,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聯合組,常規組25例實施早期康復治療,聯合組加用高壓氧治療,對組間神經功能、運動功能、認知功能、預后情況作出評估,并就評估結果展開分析對比。結果 組間干預前神經功能(NIHSS)、運動功能(FMAS)評分均無差異,P>0.05,干預后相比常規組聯合組NIHSS評分較低,FMAS評分較高,P<0.05;組間干預前認知功能(MMSE)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相比常規組聯合組較高,P<0.05;與常規組相比(63.33%),聯合組預后良好率(90.00%)較高,P<0.05。結論 早期康復聯合高壓氧治療可改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與運動功能,降低其認知功能障礙,且預后效果較為理想,建議臨床推廣采納。
關鍵詞:神經功能;腦梗死;高壓氧;早期康復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腦梗死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危重及病情發展快速等特點,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受到當前我國老齡化現象日漸加劇、人們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持續改變的影響,腦梗死患者發病率呈逐年遞增式上漲,近些年神經康復與神經內科醫院在腦梗死的治療方面獲得較為理想的研究進展,但對于該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尚未獲得突破性進展,為此采取高效合理的治療措施,對減少患者神經功能的殘疾程度、減少運動功能障礙、挽救其生命、提升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臨床對于腦梗死患者已能較好的治療并控制病情,但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等恢復效果欠佳,有資料顯示[1],對患者及時展開早期康復治療,且在治療期間輔以高壓氧治療,能進一步促使患者恢復神經功能,高壓氧治療通過加強患者的腦組織氧含量繼而使其神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對患者早期恢復具有一定效果。現本文針對上述內容展開如下研究,分析早期康復聯合高壓氧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信封法為分組依據,將50例腦梗死患者列為常規組與聯合組,各25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經我院診治入院,本次研究均取得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號:2019年審(22)號],常規組患者中選取1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最低41歲,最高73歲,中位數(61.43±6.25)歲,聯合組患者中選取14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最低40歲,最高72歲,中位數(61.37±6.23)歲,所有患者相關資料無顯著差異,可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大面積腦梗死治療指南(2015)》中相關診斷標準[2];②無精神系統疾病,能配合此次研究,③發病時間低于24h;③患者與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全程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顱內病變或誘發顱內梗死疾病者;②既往神經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動靜脈畸形造成出血者;④心肌梗死者;⑤發病時間在24h以上者;⑥混合性卒中者;⑦不配合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早期康復治療:在患者病情穩定的48h后,優高資歷專業醫師依照患者個人狀況擬定針對性康復治療計劃:1.肢體運動鍛煉,運動鍛煉依照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的進展順序,依照由簡到繁與由易到難的原則展開鍛煉,指導患者依次展開主動與被動肩、肘、腕及指等關節活動鍛煉,并對皮膚肌肉進行按摩與拍打,關節鍛煉每次20min,每日鍛煉3次;指導患者適當展開步態平衡與床頭抬高坐位鍛煉,鍛煉期間仔細查看患者運動鍛煉狀況,對其錯誤動作進行糾正并作出相應指導,加強患者對自身運動的控制能力。2.認知鍛煉,當患者處于昏迷時予以觸覺、聽覺及味覺刺激,待患者清醒后,讓患者傾聽熟悉的聲音、觀看熟悉的電視節目或傾聽熟悉的音樂等,以加強其認知功能。3.日常活動鍛煉,指導患者自我練習如廁、洗漱、吃飯及穿衣等日常活動,若患者自我練習存在困難時則適當提供相應幫助。在治療期間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掌握其心理狀態,針對其負面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對其提出的疑慮問題耐心解答,使其負面情緒得到緩解。
聯合組在上述前提上加用高壓氧治療:實施高壓氧療治療,選取多人氧艙,將升壓時間、持續吸氧時間及降壓時間分別設定為20min、60min、20min,將穩定壓力調整為0.2mPa,持續治療10d作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對患者神經功能與運動功能作出評估,分別以Fugl-Meyer運動功能評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與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作為評估內容[3],NIHSS總分共42分,分值越高則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FMAS量表中包括上肢與下肢評分,總分共100分,其運動功能隨評分增長而上升。評估時間為干預前與干預結束后。
(2)以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對患者干預前與干預結束后認知功能作出評估[4],滿分為30分,27分以下為認知功能障礙;27~30分為認知功能正常,分值越高則認知功能越好。
(3)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評估,以哥斯拉哥預后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作為評估內容[5],GOS分值介于1~5分區間,1分為死亡,5分為能正常生活,得分越高則預后狀況越佳。預后良好率為4分率+5分率。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n(%)]表達,應用統計軟件SPSS 20.0實施t檢驗和χ2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后選用P<0.05表達。
2 結果
2.1 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比較
組間干預前NIHSS、FMAS評分均無差異,P>0.05,干預后相比常規組聯合組NIHSS評分較低,FMAS評分較高,P<0.05。詳見表1:
2.2 認知功能比較
組間干預前MMSE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相比常規組聯合組較高,P<0.05。詳見表2:
2.3 預后情況比較
與常規組相比(63.33%),聯合組預后良好率(90.00%)較高,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腦梗死是臨床多見的一種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發病,且近些年該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腦梗死通常會伴隨諸多并發癥,其中肢體功能障礙是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同時腦梗死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患者神經功能與腦部組織,甚至會致其死亡,為此需采取相應治療措施改善這一現象[6]。
對于腦梗死患者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但只能緩解腦部組織的壓迫,其他臨床病癥仍未能改善,如缺氧等,且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等恢復速度較慢,會較大程度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本次結果顯示:組間干預前NIHSS、FMAS評分均無差異,P>0.05,干預后相比常規組聯合組NIHSS評分較低,FMAS評分較高,P<0.05。分析原因在于高壓氧能增加血氧含量,且抑制神經細胞的凋亡,利于恢復患者神經功能,并顯著提升了患者的血液循環,使血流動力得到改善,而康復治療則能使得失去神經支配的組織從鄰近組織軸突的芽生激活喚醒知覺,繼而獲得新生,促使靶組織及突觸精準連接,繼而恢復大腦功能,能促使肢體的血液循環而避免肌肉萎縮,繼而加強神經營養功能[7]。此外本次分析組間認知功能與預后情況后發現: 組間干預前MMSE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相比常規組聯合組較高,P<0.05;且聯合組預后良好率較高,P<0.05。高壓氧通過加強患者腦組織氧含量、提升氧彌散、減少顱內壓與降低腦出血而使腦缺血導致的腦屏障通透性與腦功能障礙得到改善,促進了腦電活動,從而改善患者腦功能,而早期康復治療中的肢體運動鍛煉加強了患者的運動功能,日常活動鍛煉使患者日常行為的協調管理能力,認知鍛煉則對患者觸覺、味覺及聽覺進行刺激,使患者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情感上得到釋放。為此早期康復聯合高壓氧治療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使其盡早得到康復。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聯合高壓氧治療可有效恢復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提高其認知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狀況,效果確切,建議推崇。
參考文獻:
[1]秦云,鄧國孫.奧扎格雷鈉和長春西汀聯合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作用機制[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0,27(4):444-448,462.
[2]杜偉,龐長河,薛亞軻,等.美國神經重癥監護學會《大面積腦梗死治療指南(2015)》解讀[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6,15(1):2-5.
[3]孫樹乾,張源源,王華,等.高壓氧聯合任務導向性鏡像療法對腦梗死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恢復及運動誘發電位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1,28(3):315-318.
[4]李姝,程莉晶,龐春陽.高壓氧輔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伴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4):34-36.
[5]冼曉琪,楊杰華,區大明,等.高壓氧聯合虛擬現實技術對腦梗死伴偏癱患者運動協調能力的影響[J].廣西醫學,2021,43(4):413-416,425.
[6]潘碧筠,李黎.高壓氧聯合有氧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頸動脈斑塊、 NF-κB、MMP-7和sICAM-1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13):1899-1903,1907.
[7]曹海蓮,焦富成.高壓氧輔助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其對血小板活化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1,28(2):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