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蕙璇?徐暢?呂笑微?楊潔
摘要: 中醫學對于孕婦的產后護理問題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認識和調理方法。產后婦女生理性特點多為多虛多瘀,通過合理的中藥膳食調理,達到三個主要目標:1.幫助產后身體恢復,防止產后疾病的發生;2.維持產后乳汁充足,防治嬰兒疾病;3.以食為養,幫助產后疾病盡快恢復。
關鍵字: 中醫學? 產婦? 中醫藥膳? 調理
【中圖分類號】 R271.4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其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中醫康復護理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中醫傳統養生思想是祖國醫學的瑰寶,而食療在中醫養生保健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醫學養生理論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產后護理,我國自漢代起就有坐月子的習慣。從中醫學角度解析,女人在產后往往氣血大虛,當注意補益氣血。根據中國傳統養生理念,應該"養在先,治在后,食為先,藥為后",所以月子期的飲食對于產婦的健康調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中醫學針對婦女產后這一特定體質、特別階段的保健和養護具有獨特的基本理論和具體方法,十分注重個體的差異和整體觀念。因此,在現代產后護理中,中醫調理在產后恢復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推崇。[2]
1、中醫產后膳食護理的目標原則與方案
1.1膳食護理的目標
(1)有助于產后體質康復,避免產后病癥的出現。主要體現在經過提高對產后生殖系統的修復,調整產后人體重新回歸到正常健康狀態,同時經過調補氣血,增強人體機能來防止產后病變的出現。
(2)保證產后奶水豐富,促進哺乳和預防新生兒疾病的出現。
1.2產后膳食護理的原則
(1)治未病,一般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主要方面。
(2)辯證調護,辯證論治是中醫理論的基礎原則上,這一理論原則在運用于產后藥食調護上也有很大的指導性。
1.3產后膳食護理的方案
(1)促宮縮,抗感染。
(2)促進乳汁分泌,主要從通絡、滋陰養液、理氣、調和方面入手。[3]
2.產后膳食指導
2.1飲食宜忌
(1)食物有節是指飲食要有節制,三餐必須按時、量化,要貫徹”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切忌饑飽不調,或狂飲暴食,以免損傷脾胃。
(2)謹和五味是指食物應當合理搭配,而不能偏食。且以谷類、青菜、瓜果等素菜為主,并輔以相應的肉類、雞蛋、魚,不可過食油膩或厚味。
2.2辨證配膳
(1)寒性體質的產婦宜食用比較溫補的食品,以增進血液,如麻油雞、四物湯等。忌用寒性的蔬菜,如越來越多、木瓜、梨子、楊桃等。
(2)熱性體質的產婦,宜吃山藥雞、魚湯、青菜豆腐湯等;而蔬果方面則可選擇絲瓜、冬瓜、蓮藕等,更為降火。
(3)中性身體的產婦通常不熱不寒,無特異情況的日常病癥。飲食上也較容易挑選,保持基本膳食原則即可。
3、產后膳食調理四個階段
3.1階段一
即為產后第1周,著重在"排",亦即活血化瘀,促排出惡露,利水消腫。可多食用一些動物內臟。著重是要將過剩的水份和生化毒物包括惡露排除體外,每日飲生化湯,食麻油或煎豬肝。而產后一周,主要原因是生新血、化瘀血日久,中醫學上認為剖腹產時由于流血而大量耗氣,產后則血虛邪寒乘虛而入,造成惡露不暢行,所以這一周建議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可以適當吃一些豬肝薏米湯,既可以下奶,又可以排水。
3.2階段二
即為產后的第2周,要點就是"調",即調理脾胃,回縮內臟,有助于子宮和骨盆的復原,可多食用一些能夠補血補氣的食品,比如豬腰、瘦肉、魚類、蛋和紅棗等。主要是提高骨骼和腰腎的功用,修復骨盆,天天吃炒腰子;注意不要食用大補大熱的食物。產后2周的月子食譜,產后虛不受補,不宜立即進食大補大熱的補品。
3.3階段三
即產后的第3周,著力于"補"上,亦即營養進補,以補益精血,這時產婦體內的各種機制都已逐漸回復至正常孕前狀況,奶水質量也已開始逐漸保持穩定,飲食功能重點就是幫助分娩產婦營養進補,以促進奶水的形成,應當多食用那些能夠催乳的食品,如豬蹄、鯽魚、花生、黃豆等。產后3周的月子食譜,逐漸可以進行不同程度的"補",仍不宜進行大補。
3.4階段四
即在產后的第4周以及之后,重在"固",即滋補養身,促使體能復原,從而調整產后身體。適量地多食些羊肉、黑芝麻、蓮藕、海帶等。第4周原則是補氣養血,所以這個階段一般以八珍湯、十全大補方打底,配不同的食料。月子進補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營養搭配合理。[4]
4.產后婦女的生理特性為多虛多瘀
4.1產后多虛,補氣養血為首要任務
婦女懷胎,血聚于胎,生產后氣血驟然消耗,所以會導致婦女身體虛弱。新產亡血傷津,元氣耗損,抗病力弱。所以在方藥中,以補養營血為主,且氣屬陽,血屬陰,補血兼以益氣。
4.2產后多瘀,祛瘀生化尤為重要
婦女產后惡露不止,比較常見,是臨床中的常見病。這種情況一般是非虛即瘀。病在沖任,會導致惡血內留(即惡露),如不及時排出,會引起少腹痛、血崩等癥,甚至會遺留后遺癥。《產后總論》更明確指出:“大抵新產后……塊痛未除,不可逮加參術。”由此說明大補之品,可能會導致氣血的瘀滯,必須要等到瘀塊消除,才能使用。
5、產后調護
產后調護的目標基本有三:一是調補氣血,氣血充足有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預防產后疾病的發生;二是促進泌乳,乳汁分泌充足有利于寶寶的成長發育;三則是以食為養,產后飲食調理既要顧護脾胃,調理中焦,又要利于惡露的排除。產后飲食調護的原則是宜溫、宜多服羹湯、宜多用血肉有情之品,顧護脾胃。忌用生冷寒涼之品,忌用肥甘厚味,忌回乳之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藥膳特別適合產后調護。[5]
參考文獻:
[1]范文昌,蔡麗華,莫妙玲,梅全喜.“坐月子”之藥膳食療[J].亞太傳統醫藥,2018,14(12):77-79.
[2]何美鶯,張傳鈴,黃秀欽.中醫藥膳在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17):116.
[3]劉革新.中醫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12-113.
[4]趙玉蘭,兀麗仙.從中醫理論談飲食護理[J].光明中醫,2011,26(02):386-387.
[5]茍雪.關于中醫產后養生方法的探討[J].現代養生,2017(2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