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曉燕
摘要: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應當自幼培養,從幼兒期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形成能使一人的終身獲益。前蘇維埃教育工作者馬卡柯這樣講過:"假如在嬰幼兒期的,沒有予以正確的教導,使孩子形成不好的意識和習慣,那就會給今后的再教學造成幾倍、數十倍的麻煩"。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人的動作十之八九都是良好習慣,而這些良好習慣又多數是在幼兒時代形成的,所以孩子在幼年時代,必須格外重視習慣的培養。但是良好習慣并非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培養得正確,則終生受其福,而習慣培養得不善,則終生受其累。"所以,好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終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幼兒;習慣;培養;
引言
處在幼兒時代的孩子,對世間萬物都產生了好奇,并產生較強烈的求知愿望,可以自主地開展一些活動,獨立意志也開始萌芽,肢體活動更加敏捷,這一時期是孩子掌握各種技巧,并形成優秀行為的重要時期。而幼兒園既是孩子求學、生存的主要場地,更是孩子真正融入社會的首先,在幼兒園里,孩子在和其他小伙伴的交流、互動、合作等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幼兒園老師們若不及時對孩子的早期形成的行為加以規范和管理,則將會使得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而一旦不良習慣養成后,再要對其改正,則將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教育成效也不一定好。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注意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孩子形成優秀的行為習慣。
一、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
現階段,一般老師和父母對孩子智力開發關注度比較高,對其琴棋書畫技藝的啟蒙,對其數理化的指導,以及對其強健體魄的培養;但他們卻常常忽略了對其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于是,許多孩子的進食偏飲挑食、用眼不健康、遲睡晚起等問題,屢見不新。而這些不良習慣,已無法表述其窮盡原因,故將此不良習慣進行歸類并組合如下:
1.不良品德習慣:
亂使小性子、不使用文明用語、滿嘴臟言粗語、對玩具及書籍等隨亂扔掉或進行任意損壞、隨地大小便、浪費糧食,撒嬌任性,不尊敬長者,胡亂吐痰、說謊成性,任意摘花或破壞花木、踩踏草地等惡劣的品德習慣。
2.不良學習習慣:
錯誤的看書寫字坐姿,邊看視頻邊吃零食邊讀書,握筆不準確,遲起并隨意地不去上課,躺著讀書,在太陽的下面讀書,用眼不健康,看電視當成最主要的工作任務等錯誤讀學習習慣。
3.不良的衛生習慣:
咬手指或鉛筆,摳鼻孔、用衣身檫鼻嚏,以及飯前或便后不清潔洗手、睡前吃零食、以零食取代正餐、挑食偏飲、進餐姿態不好等不良的衛生習慣。
導致幼兒這種不良作風習慣產生的大部分因素都是出于對父母的過度寵愛與嬌寵,或者對孩子的任憑自流和無視,還有的是由于父母本身的不良作風慣對孩子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小孩最終形成各種各樣不好的習慣。
二、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
1.老師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的各種惡習都是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或者家長并未注意去指導的緣故,以致一誤再誤。培養好習慣難,培養惡習容易。所以,老師和家長在初始的時候必須教導好孩子。我們建議老師和家長針對低齡孩子可以開始利用游戲訓練孩子遵守游戲規則和達成任務目標,以此形成堅持規則的意識,然后利用日常生活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更關鍵的是規矩一經形成,必須遵守。
2.創設良好舒適的教育環境
幼兒園對教學生活環境的創造,要在整體教學中時時表現這種交往互愛的師幼人際關系和互學友好的同伴人際關系,并針對孩子的心靈和生理特征,通過創造積極向上、可愛生動、充滿孩子趣味和有特殊教育意義的壁畫、兒童活動區等,讓幼兒在這些情景下激發出各種快樂健康的思想情感,使孩子們沐浴在充滿健康、和睦的思想情感應答的精神生活環境中。
3.幼兒需要天天練習
訓練幼兒的好品行習慣養成與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次行動、每一次活動、每一細節中一點一滴地滲透與提高,寓教于日常活動訓練之中。一個幼兒的好品行習慣養成與教育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養成的,必須經歷一段由陌生到熟悉,后又從熟悉到自由化的經驗積累和養成過程。為了實現這一過程需要重復練習,并逐漸提高,尤其是對于記憶能力、情緒控制能力都比較差的幼兒而言,反復練習更為關鍵。例如:訓練幼兒要有熱愛勞動的品質,需要幼兒懂得自己穿衣服、脫衣服,將自己把玩過的東西收好等等。同時,可以采用口頭表揚、給予小禮品等方式引導幼兒重復訓練。經過持續的加強、持續的積累,經過嚴格要求,堅持不懈,逐漸培養幼兒們形成習慣。
4.注重戶外活動
人與大自然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幼兒園老師可以合理地運用大自然的特殊魅力,創造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孩子們在充滿大自然的環境中,充分地進行戶外體育活動與游玩,養成獨立的人格,養成英勇頑強的個性,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識,在愉快中學習,在歡樂中發展。
幼兒期是人體生長發育得最好的時候,而運動就成了孩子身體的客觀需求。同時,游戲也是兒童的天性。我們需要還童趣給孩子,還大自然給孩子,還戶外活動給孩子們。讓幼兒的身體在大自然中得到更充分地解放,在活動中體驗輕松、穩定、積極的心態,使孩子們能夠充分的體驗自然的魅力,并愿意且在以后的日子愿意和自然交往,并以此推動孩子們陽光人格的建立。
5.家園合作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僅僅依靠在學校里的訓練與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日本國教育者福澤諭吉講過:"家是良好習慣的學堂,家長是良好習慣的教師。"現在的中國家庭普遍為獨生子女,長輩的溺愛,會造成孩子不好作風習性的形成。所以,為了使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有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構建起家中、幼兒園之間協同統一的教育網絡,讓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工作,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育工作擺在首位,讓其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家里能構得以加強。
結語
培育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必須認真落實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全過程管理,并嚴格要求,不斷嘗試,執著追求地不懈努力。身為幼兒教育工作人員,應該注意對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將培育幼兒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一項事關幼兒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奮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大事來做。
參考文獻:
[1]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J].于俊霞.文學教育(上).2017(05)
[2]學前教育中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J].談婭妮.試題與研究.2021(04)
[3]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行為習慣芻論[J].尹秀芳.成才之路.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