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憶?鄔元曦
摘要:作為我國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宮頸癌由于危害大且預后差的特點使得廣大女性深受其害。并且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社會對于宮頸癌的預防和治療產生了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宮頸癌病因學的研究進展、宮頸癌的預防以及宮頸癌的治療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宮頸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意義。
關鍵詞:宮頸癌;研究進展;預防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11.74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宮頸癌的病因學研究進展
當前在國內外的研究當中均表明宮頸癌的發生與HPV(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大多數宮頸癌患者在接受HPV檢測后檢測結果呈陽性,且檢出率較高。再加上HPV檢測屬于無創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廣泛,早期對宮頸癌的篩查也多采用HPV檢測法。
近年研究發現部分宮頸癌患者通過HPV檢測無法篩查出。進一步研究當中發現宮頸癌是多因素的病變結果。從致病病原體來看,人類孢疹病毒、支原體以及衣原體等都有可能引發宮頸癌。Frenkel在1972年就提出2型單純皰疹病毒對宮頸癌的發生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還有研究表明宮頸癌患者在病變的過程當中,HPV檢測可能會經歷由陽轉陰的過程[1]。但總體而言,宮頸癌患者HPV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幾率較低,宮頸癌的大規模篩查仍然以HPV檢測為主。
在現代腫瘤學的觀點中,宮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與個人的環境因素以及生活習慣等具有較大關聯。目前有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生發展與吸煙、多產史、不潔性生活以及手術終止妊娠史等有著較大的相關性[2]。在產婦的分娩方式與宮頸癌的發病率之間關系的研究當中發現兩者具有一定關聯性,選擇陰道分娩的產婦具有更高的宮頸癌發生率,而選擇剖宮產的產婦則較少發生宮頸癌。這有可能是因為選擇陰道分娩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對引道和宮頸進行擠壓,進而產生裂傷,并由于處理不當而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機會,進而誘發宮頸癌。對于宮頸癌的發生與分娩方式的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和研究,但這一研究可為宮頸癌的預防提供思路。
1. 宮頸癌的預防研究進展
針對宮頸癌的預防目前主要為HPV疫苗,與其余的病毒性疫苗相同,HPV疫苗是通過促進機體產生抗體從而激發機體內的免疫保護反應,能夠較好地抑制HPV的感染和傳播。相關的研究針對HPV疫苗的接種者進行回訪調查發現疫苗對未感染過HPV的人群具有較好的防御作用,預防效果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3]。然而由于HPV疫苗的安全性受到質疑,我國在此前并未大規模普及HPV疫苗的接種。而我國開始大規模進行HPV疫苗的普及開始于GSK公司HPV疫苗的研發和上市,初期上市的HPV疫苗共分為16型和18型。HPV疫苗逐漸在我國實行普及,這也表示我國對于宮頸癌的預防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國當前最新的HPV疫苗共分為二價、四價和九價三種類型。二價HPV疫苗可預防HPV的16和18亞型;四價HPV疫苗可預防HPV的6、11、16和18亞型;九價HPV疫苗適用于16到26周歲女性群體,可預防HPV的6、11、16、18、31、33、45、52和58亞型。總體而言,HPV疫苗在我國的推廣與使用使得我國宮頸癌的預防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但其預防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 宮頸癌的治療進展
早期宮頸癌由于組織未受到侵襲,多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而晚期宮頸癌則一般采取降級后手術或是放療與化療治療方案,目前對于宮頸癌的臨床分期仍然沿用2009年FIGO(國際婦產科聯盟)的分期標準。
在早期宮頸癌的治療方案中首選為腹腔鏡手術,針對FIGO分期為≤ⅡA期的宮頸癌患者使用腹腔鏡手術能夠很好地清除腫瘤細胞并獲得良好療效,這是由于早期宮頸癌的腫瘤細胞尚未侵犯宮旁及膀胱組織。最為常用的手術模式為廣泛性子宮切除與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并且該手術療法在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大部分宮頸癌患者經過手術都能夠獲得較為良好的療效,且預后良好。腹腔鏡手術相較于傳統手術具有創口小、術后恢復好、避免對周圍組織的牽扯以及手術視野更加清晰等優點。而隨著近年來腔鏡器械的優化和發展,為腹腔鏡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相關的研究表明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患者相較于接受傳統手術的患者其術后生活質量更高,這與其術后恢復能力有關。除了腹腔鏡手術以外,針對早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還可以采取傳統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與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但為了減少患者的創傷以及對周圍組織器官的損害,多采用傳統手術結合其他治療手段的方案。
在臨床分期為≥ⅡB的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當中,由于此時的腫瘤細胞已經侵襲了周圍組織,這是進行手術的難度是極高的,并且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損傷也較大。相關研究表明對晚期宮頸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五年生存率小于40%,因此手術治療并非晚期宮頸癌的最適治療方案。當前針對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首先可以采取兩到三次的新輔助化療,這是為了幫助患者實現分期降級的目的,同時還可能采取同步放化療的方案。相關的研究表明相較于單純性化療或是單純性放療,將兩者進行有效結合使用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治療的作用,并且宮頸癌患者的預后以及術后生存率更加具有優勢。近年來對于腫瘤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靶向治療,但針對宮頸癌的靶向治療研究仍然由于缺乏經驗仍然處于初步研究階段,難以投入到臨床治療當中。這也與宮頸癌的發病機制不清有關,但靶向治療仍然為宮頸癌的進一步治療提供了研究的方向。盡管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究仍然處于初步階段,但由于各類靶點的研究為宮頸癌的治療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治療藥物,靶向治療有望成為治療晚期宮頸癌的有效治療途徑。
結語
作為婦科惡性腫瘤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宮頸癌由于危害大且預后差的特點使得廣大女性深受其害。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進步,宮頸癌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無論是病因學研究上的進展或是預防和治療上的進展,都有了質的變化。當前通過對宮頸癌的大力篩查能夠使得其發病率大大降低,再加上對HPV疫苗的推廣使用使得宮頸癌預防得到了質的提升,在治療上通過從病因學和靶向治療出發使得宮頸癌取得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本文通過對宮頸癌病因學、預防以及治療的進展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宮頸癌的研究進展起到推動作用,進而為宮頸癌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高佩佩,彭婷,吳鵬.宮頸癌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0,12(05):7-12.
[2]常佳豪,黃夏曼,陳威,朱耀魁.宮頸癌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7,13(04):486-489.
[3]張燕茹,王月云,劉植華.宮頸癌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5,24(12):99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