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許斯
摘要:公共衛生事業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近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出,尤其是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對我國乃至全世界公眾的生命、健康以及財產安全都帶來了嚴重威脅,同時對各個國家、各級政府和醫療機構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考驗。2019年12月起暴發的新冠肺炎一直斷斷續續延續至今,全國各地政府和人民全員抗擊疫情反應快速,堅決阻斷傳染源的擴散。公立醫院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場所,是承擔救治患者的主體,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如何更加有效、科學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已經成為當下亟需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醫防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2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智庫調研課題專項課題(HNKJZK-2021-09B)
公立醫院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老百姓的健康,同時也維系著社會的穩定。一旦在爆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后,是否能夠控制事件發展趨勢,將事件損失降至最低,關鍵在公立醫院應急管理。本文通過立足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的角度進行分析,借鑒國外一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優勢和經驗,深入研究醫防結合的防控前置應對策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立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提升理論體系。通過將應急管理作為醫院運行過程中常態化工作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監測、預警、判斷、應對、恢復、總結、提高的良性循環。
一、深化公立醫院應急管理的制度建設
1.制定醫院疫情監測制度。要求醫務人員,尤其是醫生加強自身學習,掌握各類傳染病的診斷標準、傳播途徑等相關內容,在接診時應保持敏感性并做好門急診日志的登記工作,以便日后核查患者信息,并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全面跟蹤,快速識別其中存在風險,再對這些風險進行綜合評估。
2.完善醫院疫情報告制度。醫院要制定疫情報告制度、登記制度、獎懲制度,首診醫生負責制等相關制度及流程。醫生要了解掌握報告時限及報告要求,一旦爆發傳染性疾病的公共衛生事件應該及時向上級部門進行匯報。疫情報告管理部門及專員每日核查就診患者檢驗結果和報告病例,及時與接診醫生溝通,避免由于醫生工作繁忙而造成漏報。
3.強化醫院公共衛生法規和預案建設。醫院制定應急預案要依據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體系,全面優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流程;統籌分析醫院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的運行狀態,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衛生應急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全面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各種形式組織與應急預案實施密切相關的人員進行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定期更新修訂應急預案,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工作結束之后對應急處理過程中的反應、協調、完成等情況進行評估,針對評估提出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同時還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更新來及時更新修訂預案內容,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4.建立醫院應急評估機制。醫院要建立應急評估機制,應急評估有助于醫院在事后重新審視、分析、評估應急管理過程,總結不足,吸取經驗,議案促改,不斷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二、完善公立醫院應急管理的體系建設
1.健全醫院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健全完善醫院應急管理組織機構,成立日常應急管理機構,包括應急領導小組、應急辦公室、專家團隊、臨床救治團隊、感染防控團隊、后勤保障團隊等。建立高效精確的溝通協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處置流程,這樣才能夠在爆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快速做出反應,有序進行各項工作部署和應急處置。
2.完善醫院早期監測和預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前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非常有效的就是健康戰略,因此,提升醫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早期監測預警,實現早發現是當務之急,也是成功防范的關鍵。這就需要醫院不斷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對發生的異常健康事件及時進行改進,全面監測發生的不明原因的疾病,有效增強監測敏感性的評估水平。通過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疾病監測體系,逐步完善傳染病網絡直報、輿情監測和醫療衛生人員報告等多種途徑信息,構建良好的監測預警體系。
3.當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公立醫院應積極與政府部門開展協同聯動工作。尤其是當前交通和通訊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突發危機事件的擴散速度更快更廣。因此,如果單純依靠醫院的力量是難以更好的防控的,還需要政府部門積極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進行協助,從而快速有效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先,通過建立起完善的協作機制,逐步形成跨部門協同應對制度。通常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候將會涉及到衛生、消防、公安、交通、工程、宣傳和教育等多個部門,所以便需要在這些部門之間構建起完善的協作機制。其中,需要醫院等各個醫療衛生部門應該與消防、公安等部門之間建立起多層次和全方位的聯防聯控制度,讓政府的各個部門能夠積極進行協同應對,統籌整合防控措施。其中,建立的聯防聯控機制應該包括下列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應該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衛生現代化信息系統,充分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讓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能夠更好的實現共享。尤其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過程中,需要保證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共享互通,全面做好衛生事件的防控準備工作。其次,制定完善的部門例會制度。通過組織各個部門的成員每間隔一段時間便進行危機進展和防控工作通報,讓各個部門對發生的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分析,以此保證各項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再次,建立起完善的應急聯合防控機制。通過強化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合運作,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最后,通過成立突發疾病防控工作小組,將各項應急政策全面落到實處,優化應急保障資源調配,以更好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51C5A4F-3B0E-4163-9782-6385CCD2205E
第二,通過動員廣大社會成員參與到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中。通過積極組織社會組織與個人建立起專業的應急服務隊,充分凸顯出應急服務市場的引導作用,統籌整合社會組織的力量,并逐步形成規范,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建立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組織,更好的進行應急志愿隊伍培訓、招募,充分調動起志愿者參與應急工作的措施,讓當前社會組織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宣揚。
第三,政府可通過采取國際合作的形式積極引入先進技術。通過進行現代科學技術創新交流與分享,真正實現國際間的技術資源更好的互補共享,讓各個國家的應急處置優勢得到更好的整合,從而有效改善應急效率,讓應急資本的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
4.構建精簡效能的感染防控運行機制。重視感染防控工作,完善建筑布局、流程及各類硬件設施,以符合感染防控要求;嚴格落實床位和感染防控專職人員比例;加強感染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設,開展基于數據規范化采集、管理信息共享的感染防控信息化監測體系;更新優化感控工作理念,科學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框架下的感染防控策略,統合醫療、護理、疾病控制等各個重要的力量,形成多部門、多學科合力,并將各個醫療機構所承擔的感染防控管理責任的關系全面理順,逐步加大廣大醫務人員對感染防控管理責任的認知,從而更好的將責任落實到位。
5.提升醫院輿情應對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輿情處理上,須按照快速、準確、透明的原則,醫院占據主導地位,引導利用媒體在應急響應領域中的導向作用,并對事件輿情進行監測與快速反饋,避免輿情過度發酵,提升輿情應對能力,讓現代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認知有全面的了解,避免猜疑和隨意進行傳播。
6.建立心理干預機制。一是制定心理危機預案,重點建立針對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心理干預流程;二是組建心理危機干預團隊,配備心理醫師進行心理干預工作。心理干預不但要注重干預的時效性而且要注意心理干預的方式。如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傳染病的爆發時,心理干預的方式就盡力避免面對面的交流方式。醫院應該利用非接觸式的方式,如網絡論壇、咨詢熱線等方式為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既能防治直接接觸造成的感染風險,也可以在情感上對患者心理進行支持。國內外較多實踐表明,心理干預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有效緩解突發事件所產生的不良影響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專業衛生應急隊伍建設
通過建立合理的人才柔性引進機制,通過從多個途徑中引入預防醫學、流行病學、衛生應急學、醫學信息學等公共衛生應急人才。同時,采取多個學科融合的措施來推動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逐步打造高水平的衛生應急人才隊伍,強化人才培養和交流,充分發揮其管理、預警、監測等能力;應急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公共衛生職能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有效降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家也多次下文明確要加強感染防控部門建設,加強感染防控專業人員隊伍配備,確保各項感染防控要求落實到位,建議教育、人社、科技、衛生等部門構建起完善的感染防控人才培養體系,并在一些高等醫學院校內設計感染防控專業,合理的將相關的課程內容納入到醫學生的必修課程中,開展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加快高水平感染防控專業人才和科研人才培養。對感染防控專職人員的薪酬待遇、職稱晉升、專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支持,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職業前景,打造高素質、穩定的醫院感染管理專業隊伍。
四、強化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
1.強化“人人都是感染防控實踐者”意識。在省級層面下撥醫療機構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培訓專項經費,保障全省三級醫院書記、院長及感染防控科、疾病控制科、醫政科、護理部負責人等人人經過省級感染防控、傳染病防控、疫情防控專業崗位培訓,有效提升“人人都是感染防控的實踐者”的意識,從而在臨床診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全面貫穿感染防控要求。
2.建立全員培訓與考評工作長效機制。通過在公立醫院的運行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衛生事件預案體系,根據所在地公共衛生事件要求和醫院功能定位,完善行之有效的全員培訓與考核評價體系,逐步構建起完善的培訓長效體制,并由多個部門進行聯合協作,
制定傳染病防控、疫情防控知識與技能全院培訓方案,通過定期培訓與演練,以提高應急處置和職業防護能力,確保培訓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全方面分析各個科室不同崗位的特點,并合理的設計培訓內容,
如針對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職業安全防護和職業暴露等方面的知識、技能與方法。
定期組織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一是通過各種形式組織與應急預案實施密切相關的人員進行應急預案培訓??梢酝ㄟ^編制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發放培訓材料、組織集體培訓研討等方式讓相關人員掌握預案的內容,明確自己的職責,熟練預案實施的流程,以便用更短的時間投入到應急工作中。二是重視應急演練方案可實踐性。通常應急演練方案設計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應急演練的效果,一旦發現部分醫院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存在的漏洞時,便需要全面增強各個部門間的協調能力,強化各個環節的協作,以此保證應急預案的功效。
五、加強公立醫院應急管理后勤保障體系建設
充足的應急保障物資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可或缺的,健全應急物資保障機制,醫院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應急物資采購管理辦法、應急物資管理規定、物資儲備管理制度等相關規章制度,對物資的采購、存儲、發放等做出規范要求。一是醫院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于應急物資儲備在常規醫療物資儲備中的比例,結合物資使用率、采購時間、資金周轉等實際情況調整各種物資儲備數量。二是要對倉庫進行合理規劃,擴大儲存能力,加強倉庫日常管理,特別是一次性物品、清潔物品、消毒物品及無菌物品存放管理,并確保物資安全。三是要專人管控,嚴防無關人員進入倉庫,確保應急處置及臨時救治的正常供給。四是醫院要建立信息化備用保障系統,能夠及時啟用備用系統以應對突發事件,在常用信息系統崩潰時可保證日常工作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王嵐,魏雄杰,文尚春,方菊芬.對構建我國醫防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的探討[J].公共衛生管理.2021,41(4):292-295.
[2]魏麗榮,黃鵬,吳國安.北京地壇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分析與探討:以新冠肺炎救治為例[J].中國醫院.2021,25(5):82-84.
[3]張曉旺,廖忠鷺,黃宏,劉曉冬.公立醫院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3):2363-2364.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智庫調研課題專項課題(HNKJZK-2021-09B)251C5A4F-3B0E-4163-9782-6385CCD220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