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中圖分類號】 R684.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常見于中老年群體,50歲以上約80%、60歲以上約90%、70歲以上約100%有這種改變,其中有癥狀者約15~20%左右,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略高。該病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與健康,膝骨關節炎患者應該做好個人防護。
一、什么是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骨性關節炎最常見,通常是人到中年后,關節軟骨以及骨出現退行性變化所引發的結果,具體發病機制還不完全清楚?;颊呓洺械较リP節疼痛、腫脹、打軟,特別是在上下樓梯或蹲起的時候表現較為明顯。此病初期的臨床表現比較輕微,但如果未及時進行治療,病情會慢慢加重,嚴重的可導致膝關節變形,關節畸形甚至殘廢。繼發性膝骨性關節炎是由于外傷、關節畸形、關節不穩定等導致的關節面對合不良所誘發的疾病。
二、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常見病因
從大量病例中我們發現,此病的主要誘因是由于膝關節長時間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造成膝關節軟組織受損。有研究發現,體重的上升與此病的發病呈正比關系,體重超標可加重病情,減肥則有利于降低此病的發病風險。此外,軟骨或韌帶損傷、骨折等膝關節損傷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病變,致使關節老化時間提早。若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得僵硬,則說明它對壓力的耐受性變差,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就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
我們在平地上行走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小,但是在蹲起以及上下樓的時候,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平地行走的6~7倍。在如此高壓力的狀態下,若關節本身有問題的就容易表現出來。大部分患者在上下樓,尤其是下樓的時候會感到膝關節疼痛,腿發軟、支撐不住等,或者膝蓋疼痛蹲不下去,也站不起來。如果有上述表現,要考慮是否為膝關節炎,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三、膝關節骨關節炎應該怎么治?
目前,關于此病的治療大致可分為中醫與西醫兩類療法。其中,西醫療法又可分為保守療法與手術療法。保守療法主要是內服與外用藥物、物理治療等措施。臨床常用的藥物包括透明質酸、鎮痛劑、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等等。物理療法通常采用紅外線、超聲波等治療。外用藥物一般以消炎鎮痛,改善癥狀為主,常見的包括扶他林軟膏、吲哚美辛巴布膏。若保守療法無效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又可劃分為保留或不保留關節面兩種。保留關節面手術能夠改善一些關節功能,減輕病情。不保留關節面手術是指膝關節單髁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這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影像學特點以及醫生評估進行合理選擇。
中醫在治療骨科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此病有獨特的治療優勢。中醫治療也分為中藥內服或外敷、中藥熏洗、針灸推拿等方法。中醫治療相對于西醫治療不良反應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患者接受度也較高。另外,不少患者膝關節疼痛時喜歡貼膏藥,這能減輕一些癥狀。不管是中藥類膏藥還是西藥類膏藥,其治療原理都是利用皮膚滲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不過貼膏藥對病情的控制與延緩并不明顯效果,因此,建議不要長時間使用膏藥,一般在癥狀嚴重時才可使用。
四、哪些人最容易得膝關節骨關節炎?
1.超重者
肥胖人員容易出現膝部內翻畸形,導致膝關節兩端間隙負重不均衡,進而誘發膝蓋退行性病變。尤其是老年肥胖者,長期積累的勞損與細微損傷,也容易造成軟骨下骨硬化,誘發軟骨退變,最終出現骨關節炎。
2.長期伏案工作、使用計算機或開車的“久坐族”
這類人群由于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也易得此病。
3.絕經后的婦女
相對于男性而言,絕經后的婦女發生骨關節炎的風險更高。
4.有家族史的少部分骨關節炎患者
遺傳因素造成軟骨基質中相關合成酶不正常,進而誘發此病。
五、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
1.消除關節勞損因素
肥胖病人應節制飲食,減輕體重,對不良姿勢,如扁平足、膝內翻、膝外翻、脊柱畸形等應盡量予以矯正。使用手杖或拐杖也是減輕關節負重的好方法。
2.少穿高跟鞋
細高跟鞋雖然能讓女性朋友顯得更婀娜多姿,但是細高跟容易擠壓腳趾,并使腳趾跖骨受到更大的壓力,同時使踝膝應力變大。在行走時女性為了凸顯線條往往需要前挺保持平衡,長期下去就會造成膝關節韌帶變松,軟骨受到磨損。建議廣大愛美的女性平時應多穿矮跟膛寬的鞋,生活中盡量多選擇軟底鞋,有利于吸收震蕩,平衡膝關節負荷,少穿皮鞋、高跟鞋。
3.盡量不要在濕度大、寒冷的環境中久待
膝關節炎的典型表現就是一到氣候變冷、空氣濕度變大時,膝關節就會不適,患者會感到腿無力、酸痛、打軟。因此,根據季節變化我們應及時添加衣物,少到室外活動,不要在空調下直吹,溫度不可太低。這對防范膝關節炎非常有利。造成膝骨關節炎的常見外因就是季節氣候異常以及生活居住環境不好。值得注意的是,夏天要特別注意控制好室內環境的溫濕度,避免長時間空調溫度過低。
4.避免經常爬山、登高或長時間快走
不少人喜歡通過爬樓梯、快走、登山來鍛煉身體,不過一旦過度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導致膝關節軟骨磨損,提前出現關節炎。爬山、登高等運動并非適合每個人,有不少患者是在爬山后接受骨性關節炎手術的。大家在選擇健身項目前,不妨到專業醫院開展一次骨骼運動系統評估,防止運動損傷。其中,走路是最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法,建議走路速度控制在≤100步/分鐘,運動時間≤1小時為宜,有利于保護關節。
5.口服維生素
與男性相比,女性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更高,尤其是更年期后女性雌激素明顯減少,軟骨變得薄脆,不耐磨損,若此時才注意保護膝蓋、補充鈣質,效果是不明顯的。對于女性朋友而言,建議40歲前就開始注意保養,要控制體重,不要貪涼,少登高、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項目,多曬太陽,多喝牛奶。另外,可適當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D,可有效預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曬太陽能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有助于機體攝取與吸收鈣、磷等元素,從而避免骨質疏松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
6功能鍛煉
以主動不負重活動為主,先做增強肌力練習,再逐漸練習增加關節活動。四步練功法:①直腿抬高。②負重直腿抬高。③負重短弧練習。④負重長弧練習。251C5A4F-3B0E-4163-9782-6385CCD220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