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睿嬋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組建起的合唱團以大學生群體為主體,其所參與的多樣文化活動成為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合唱團的組建對大學生群體的成長有諸多積極作用,同時也對院校育人環境營造、育人模式改革等都有現實意義。本文立足于我國當前的教育環境,分析了高等院校組建大學生合唱團的正向意義,闡述了大學生合唱團組建的形式以及訓練方法,指出了大學生合唱團組建后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普通高等院校? 大學生? 合唱? 訓練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4-0139-03
音樂教育是全面育人視角下,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內容。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中,既在大學課堂上涉及專業的音樂教育,還在豐富的藝術活動中涉及音樂相關訓練、實踐。其中,合唱是院校教育中相對升級化的音樂教育形式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為了讓合唱藝術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各普通高等院校都在積極、自覺地組建大學生主體合唱團,切實落實美育政策,讓大學生擁有更多系統化訓練聲樂的機會。我們研究普通高等院校進行大學生合唱團組建的正向作用,也是為了讓人們更加全面、深入地知悉如何讓大學生合唱團合唱訓練為學生發展、教育進步提供動力。
一、高等院校組建大學生合唱團的意義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對大學生的美育教育工作,與傳統第一課堂相對應的第二課堂也逐漸成為高校美育教育的新陣地,大學生合唱團就是這一陣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合唱團往往是基于彰顯學生個性潛力、激發學生興趣愛好、陶冶學生藝術情操、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等目標來組建的。學生們在合唱藝術中,會獲得無形的教育。很多大學生合唱團會根據組建及活動組織需要細分內部組織,如下設器樂部、聲樂部、策劃部等部門。
大學生合唱團亦是大學生社團組織之一,能夠對常規的校園音樂課堂進行延伸,作為其教學、實踐內容上的補充,而且形式靈活、豐富,較有格調,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的熱情參與。合唱的團隊性、藝術性特點不僅符合大學生群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而且能直觀地體驗音樂本體的魅力。高等院校主動、積極地組建大學生合唱團,其意義在于:
一方面,在合唱團帶領下,高校校園的社團活動得到了豐富,校園充滿青春活力,從而逐漸營造出健康、開放、積極的校園育人環境。合唱團在普通高等院校中相對普及,也能夠廣泛吸引大學生參與,有著豐富、多元的實踐形式,所以在陶冶大學生情操以及武裝他們的思想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能夠親近學生心靈,鼓舞他們的學習行為,起到廣泛的文化氣氛感染效果,從而使校園形成濃郁的育人氛圍。現在,諸多普通高等院校開始重視組建有本校特色的大學生合唱團,而且不斷創造、尋找各類型的合唱團參賽、演出機會,讓學生們的音樂藝術水準得到提升,也促使本校校園文化繁榮,并不斷獲得新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另一方面,在合唱團帶領下,高校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合唱團的科學組建以及合理的合唱訓練,能夠在提高學生們審美水平、情趣的同時,讓他們獲得更加專業的樂理知識,并掌握更有效的聲樂訓練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其藝術修養,這其實是推動了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整體的音樂教育水平,給大學生鋪就了更為便捷、寬廣的全面發展路徑,是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強大助力。如今,我國國家層面上也在積極宣傳、倡導美育,對國民素質的提升提出了殷切期盼和要求。普通高等院校的音樂藝術教育人員們應該立足于教育經驗、藝術實踐,自覺推動大學生開展豐富的藝術團體活動,為本校的特色美育模式的開創奠定基礎。
二、普通高等院校組建大學生合唱團的形式和訓練方法
(一)高等院校學生合唱團的形式
普通高等院校想要組建高質量的大學生合唱團,就要在組建的規模、水準上有所要求,從而切實使本校文化活動有好的基點,并使校園文化建設得以深化。普通高等院校要對合唱團進行基礎要素準備,包括生源、師資、器材設備、樂曲、訓練場地等的準備;需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特點,制定專門的、個性化的合唱團組織管理制度、訓練方案等;能夠形成合唱團組建中的一致的行事原則,如,從實際出發、不好高騖遠、自愿參與、因材施教、擇優選人等。
在具體的合唱團組建形式上,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根據基本聲部的分類采取以下兩種:混聲合唱團形式,其組織內有40到80個成員;同聲合唱團形式,其組織內有40到60個成員,并且區分女聲合唱和男聲合唱。由于各個院校的實際狀況不同,所以在選擇要組建的合唱團類型時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各院校主要是把握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立足自身特點、量力而為等原則,從本校優質生源中挑選出合適的成員,并采取其他一系列的合唱團組建舉措。例如,一些體育院校、師范院校的學生性別比例相差懸殊,則可以組建對應性別優勢明顯的男聲部同聲合唱團,亦或是女聲部同聲合唱團。
(二)合唱團訓練基礎是樂理教學和聲樂訓練
大學生合唱團需要歷經訓練的基礎階段。在該階段,樂理教學(理論)和聲樂訓練(實踐)需要有機融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和專門的音樂院系學生基礎差異較大,他們缺少音樂基本功,在入學前,大部分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專門的樂理學習、聲樂訓練,而且合唱團中也缺少專業音樂系成員的助力,所以非常需要更加系統、科學的基礎訓練。普通高校大多數都沒有開設合唱所需要的完整的培養課程體系,單一學習樂理知識會令人感到乏味,如果有機穿插練聲方法的訓練則效果更佳。
大學生合唱團在開始基礎訓練之前,應該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成員的音色情況,根據其個性特點合理地進行聲部編排,即預編排聲部,先做好音色測聽。當編排好聲部之后,合唱團可基于聲部編排規律建立旋律感、音高感,以及音響上的平衡感。這時的相關訓練要區別為兩方面:一是基于樂理學習的識譜、視唱、感受節奏等內容訓練;二是依托于練聲法訓練講授聲樂基礎知識。其中,合唱團成員用相對統一的高位音色來練唱是較為重要的。對于缺乏訓練基礎的普通高等院校學生而言,哼鳴訓練相對容易把握。合唱團成員可采取以弱唱配合氣息的方式來練習哼鳴,從而自主把握高位置歌唱技巧,體驗到訓練聲部與頭聲的協調統一。
(三)合唱訓練要以音色統一性與旋律、聲音準為重點
基礎訓練之后即來到了訓練提高階段。該階段的合唱訓練需關注的重點為音色統一性、旋律、聲音準等問題。其中,音色、音準兩者是應該合并訓練的。合唱屬于群體性音樂活動,其對于參與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合唱團生源足夠優秀,那么他們在歌唱的音量、節奏、音域、音準以及視唱等方面都會具有優勢,特別是有一定基本功的學生成員,在把握聲部的和諧、音色與力度等方面都會更加自如,平衡感強。
在合唱訓練中,多聲部視唱具備較強的應用價值。相關訓練中,合唱團成員要在歌唱時咬字準確、吐字清晰,而且要基于音色和諧的考量,主要運用直聲唱法。這是因為要讓成員的發聲保持相對穩定的氣息狀態,不讓聲音產生大的波動,以配合其他合唱成員,讓聲音形成共性。可見,在合唱訓練中,成員們需讓聲音相融。合唱要求所有人的聲音整齊劃一,高度相融,不可彰顯個體特色。如果人們追求讓四個聲目部個性突出,就會顯現出聲部的特征,合唱就會失去平衡。要想使合唱時的聲音融合度高、音色統一,且能夠在跟住旋律的同時把握音準,合唱團成員可努力讓四個聲部都朝女高音貼近,然后融合女高音的聲音去歌唱。這時,四個聲部的聲音可有機糅作一體。另外,成員要對發聲進行自覺、自主地控制,力求讓個人的聲音融到團體中,一邊遵循團體的指揮,一邊有意識地聆聽其他幾個聲部的聲音。成員聆聽其他聲部聲音的能力需要經過訓練。合唱團可采取縱向音準訓練法,讓各個聲部間的成員交相傾聽和聲效果,從而逐漸把握聲音以及力度等方面的統一。
(四)合唱的強化訓練,重點引導突破重點難點
訓練提高到一定階段之后,合唱團還能進行一定時間的強化訓練。強化階段的大學生合唱團已經趨于能力上的成熟,所以能夠讓人們看到相對理想的訓練成果。該訓練階段,重在反思總結,引導成員們突破以往的重難點問題。具體來分析,合唱團可重新整合以往演唱的曲目資料,回顧技能訓練,然后鉆研音樂作品細節,深化認知作品、精細排練作品。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音樂。所以,在合唱團演唱隊形排列方面,各校可靈活對待,或依據聲部安排從而有序排列,或為創意創新而靈活排列;演出準備時,合唱團可以設計一些律動動作、有趣的手勢,從而強化表演效果。
三、高等院校組建大學生合唱團的作用
(一)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
大學生群體青春、激情,對新風氣、新文化有追求,有向往,他們是追尋審美潮流的群體。大學生合唱團能夠成為大學生美育中的活躍因子,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大學生所接受的美育,既應該包含審美相關理論教學,也應該包含豐富的審美實踐活動,而合唱團的組建則是以學生團體為主體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廣泛的審美實踐路徑。合唱藝術對美的表現力強,其帶來的悅耳音樂感染人的心靈、熏陶人的情志,讓合唱參與者、聆聽者都得到心靈養分,逐漸培養出審美情趣與能力,建立更成熟的審美觀。
合唱藝術中融合了成員的多層次聲音,他們差異化的音色形成差異化聲部,讓交融的聲音富有層次感,突出人聲美。大學生可以在合唱中深切感受不同音色的層次,以及體驗聲音在交融中的多聲部動態變化,以理解樂曲中豐富情感的對立和統一。大學生合唱團通常會擇優選擇訓練及演出的歌曲曲目。這些曲目作品傳唱不衰,在民族性、藝術性以及思想深度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成員們經過長期的學習、訓練、熏陶,能夠形成科學的“人聲美”觀念,并在觀念導向下,形成對高雅藝術的審美取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道路上健康發展。
(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集體價值觀
在信息化社會,大學生受到來自多元化渠道信息、思潮的影響,容易漠視集體主義觀念。如果大學生群體未能保有正確的集體價值觀,就會表現為個體意識過強,沒有足夠的社會責任感。大學生合唱團本身就是集體性組織,是人為的為大學生創造了集體性教育活動,讓他們受到來自集體的人文素養熏陶,逐漸使他們形成集體意識、團隊協作觀念。合唱即是一種合作活動。在集體合唱中,大學生成員會明確自己的所屬聲部,注意完成合作要求,自覺地與他人的聲音去融合。這個過程是既注重獨立能力發揮,又注重整體效果把握的過程,對大學生意識觀念的培養鍛煉是非常具體化的。大學生成員會在不斷地學習訓練中學會收斂個性,兼顧集體,控制個人的私心、表現欲望,從而讓合唱表現得專業、和諧、統一,不存在隨意性。這樣一來,隨著實踐的深入、訓練的增多,大學生成員就愈發具有集體意識,形成正能量基礎下的集體價值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普通高等院校如果能以鼓勵的態度來組建大學生合唱團,對其學校的校園育人環境建設、教育改革都有積極意義。而且,大學生合唱團各項活動開展對于學生的美育、價值觀培養也都有積極作用。作為新時代教育的前沿陣地,各普通高等院校應該把握好組建大學生合唱團的形式、訓練方法,然后基于實踐來推進合唱團訓練、比賽、演出等活動開展。特別是在信息交流如此便利、頻繁的今天,大學生合唱團的組建、發展不能局限于本校,要積極走出去,以爭取到越來越大的發展平臺。其中,科學地訓練、排練合唱團,成為大學生合唱團獲得發展的動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顥鑫,李林謙.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效果方法研究——以西南林業大學大學生森林合唱團排演為例[J].大眾文藝,2020(10):214-215.
[2]王麗霞.淺析合唱團的管理思維——以普通高校為例[J].北方音樂,2020(07):231-232.
[3]易松.淺談普通高校合唱與指揮人才的培養[J].音樂教育與創作,2020(01):15-18.
[4]韓悅.試論合唱訓練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20(07):156-157.
[5]路凱程.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多聲部視唱在合唱訓練中的運用[J].藝術大觀,2020(30):10-11.
[6]范娟娟.淺論合唱訓練中的多聲部整體視唱教學法[J].黃河之聲,2020(0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