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驗中心寫作教學是在世紀之交的新課改中興起的一種寫作教學新理念。這種理念強調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在專題性或綜合性活動后進行寫作。這種寫作理念是一種經驗性的、群體性的、高效的寫作,但也存在輕視寫作知識的作用和自視過高的認知偏差,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活動準備倉促、活動開展走向淺薄、活動結果導致雷同作文等問題。本文意在明確此理念的優劣,找到彌補此理念不足的策略,從而全面實現此理念的價值。
【關鍵詞】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價值
二十一紀是信息多元時代,二十一世紀的作文教學理念也呈多元發展態勢。根據學者歸納總結,國內外的寫作教學理念主要有三種:“結 果—文本”取向的“結果教學法”、“過程—作者”取向的“過程教學法”和“交流—讀者”取向的“交際教學法”。[1]相應的,我國二十一世紀前后的寫作教學理念也主要有三種,即知識中心、經驗中心和交際中心寫作教學理念。其中,從活動體驗視角來看,過程教學法主要對應“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因為這一理念十分強調寫前的“專題性或綜合性活動”過程。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在我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被提倡,至今依然是中小學比較盛行的一種寫作教學理念。
一、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的興起與呈現
從哲學源頭看,西方的經驗主義寫作理念可能要追溯到西方古代的自然主義哲學,繼而有盧梭和裴斯泰洛齊的自然主義以及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等。從教育思潮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重活動課程與經驗獲得”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促進了經驗中心的寫作教學。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因為認知心理學和實用主義語言學的發展,過程教學法興起,更是使經驗中心的寫作教學一度成為主流。
我國的經驗中心寫作教學最開始受到了杜威來華講學的影響。1919年5月~1921年7月,杜威在華講學期間傳播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做中學”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的形成。新中國成立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名師(如劉胐胐、高原、李白堅等)開始重視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而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因切于應試教育之痛和對語文素質教育的熱望,在我國第八次語文課程改革中,經驗中心的寫作教學理念才真正被重視并在綜合性學習中予以實施。
作為第八次語文課程改革的標志性成果,2001年版義務教育課標明確提出了與生活經驗、社會經驗相聯系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概念:“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2]重新修訂的2011年版義務教育課標也重復了這一觀點,還特別強調“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征”[3]。
語文教材是新課改理念的重要載體,新課改前的語文教材沒有“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而新課改后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都增加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不管是以前的人教版語文教材,還是2017年9月開始在全國大多數地區使用的統編版語文教材都是如此——這也說明了綜合性學習受到重視。
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或“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融為一體表述,更加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寫作”這一理念。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專題是“成長的煩惱”,其中有“說一說自己的煩惱”“采訪大人少年時期的煩惱”“替朋友解脫煩惱”三個活動話題,而交流或采訪后的目的是要分別寫出“成長日記”“通訊”和“書信”[4],這充分體現了“先進行綜合性活動,再進行寫作”的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
現在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綜合性學習”內容編排是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并列的。“寫作”與 “綜合性學習”單列,說明了選編者在寫作教學思想上的轉變:以前過于強調經驗中心的寫作教學,現在要將知識中心、經驗中心甚至交際中心的寫作教學并重,共同發展。例如,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的寫作教學內容,知識中心寫作包括“新聞寫作”“學寫傳記”“學習描寫景物”“語言要連貫”“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達要得體”等,經驗中心寫作即綜合性學習中的寫作包括“人無信不立”主題的演說詞、關于“身邊文化遺產”的調查報告和“網絡詞語”分類匯編等。[5]而且這些綜合性學習中的寫作都是依托綜合性活動開展的,是活動經驗之上的寫作,其實踐模式是“寫作活動與寫作實踐”,與知識中心“寫作內容、寫作技巧講解加寫作實踐”模式的寫作性質明顯不同[6]。
二、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的價值
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重視寫作前的專題性或綜合性學習活動,注重在活動中獲得寫作主題、材料、思路和結構等寫作知識,然后在現場積累的基礎上再去構思成文。這種寫作教學理念十分強調活動的形式和現場經驗的作用,認為寫作需要現場的情感激發和寫作要素的積累。與知識中心和交際中心的寫作教學理念相比,它自有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經驗寫作,內容真實
從寫作實質講,該理念是經驗主義寫作教學理念。其理論基礎,從哲學上而言是自然主義、實用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等,從課程論上而言是活動課程理論,從教學論上而言是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論。其特點就是根據經驗者的經歷來進行寫作,一般來說,內容是真實可信的。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下的寫作往往是在集體性的專題或綜合性的活動中進行的,學生共享的也都是各自的親身經歷,因而經選擇匯聚起來的思想內容和形式技巧也都是真實可信的。換言之,內容真實是經驗中心寫作的最顯著特點。
2. 群體寫作,博采眾長
從寫作主體而言,該理念是群體性寫作教學理念。從知識中心寫作教學理念而言,其寫作主體是個體,其寫作任務是由寫作個體完成的,其寫作目的是寫出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習作。但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與此不同,其寫作主體是全體寫作活動參與者,其寫作任務雖然最后由個體完成,但審題、立意、聚材、選材甚至組材等重要的寫作過程是參加活動的群體完成的,寫作個體只是完成了總結、表達和修改的任務。因此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下的寫作,從寫作主體看是群體性寫作,而不是個體性寫作。這種群體性寫作的優點是可以博采眾長。例如,圍繞專題或主題,甲可以貢獻典型案例,乙可以貢獻個性觀點,丙可以貢獻順暢思路等。4510B089-2734-44BC-8A0B-D6A4C4290835
3. 高效寫作,成文率高
從寫作效能也即成文率看,該理念是一種高效的寫作教學理念。首先,它激發了學生的寫作動機。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下的寫作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專題性或綜合性活動后再進行寫作,這些活動是學生感興趣并樂于參與的,因此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它為動筆寫作做好了充足鋪墊。寫作前的活動已經為寫作準備好了主題、題材、思路,甚至建構好了寫作框架,因此便于連綴成文。最后,它是集思廣益的群體性現場寫作,即使是寫作水平低的學生也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同伴的支持,因此基本上能保證所有學生都完成作文。
三、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的認知偏差與實踐誤區
1. 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的認知偏差
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固然十分重要,也在中小學寫作教學中得以踐行,但應該怎樣對待才是正確的呢?筆者認為,對這種新課改中推行的寫作教學理念,應該采取理性與辯證的態度。它既有看重學生寫作興趣、愛好和實踐經驗,尊重學生寫作主體性的優點,也有寫作知識傳授和訓練不足等弱點。
第一,輕視寫作知識的作用。一些人對這種寫作教學理念存在誤解:認為它只是重視實踐經驗即直接經驗,不重視間接經驗,也即現成的寫作知識。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實際上這種寫作教學理念既重視寫作實踐活動,也重視寫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不過不是直接、機械地灌輸寫作知識,而是在活動中傳播寫作知識,或者說是“隨活動學知識”。與知識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相比,它把活動學習放在首位,而把知識學習當成是活動學習的優質產品。從寫作知識角度講,它與知識中心寫作教學理念一樣,都是離不開知識的。只 是“知識中心寫作教學理念是一種先講寫作知識和分析范例,再進行模仿寫作的傳統教學理念”[7],強調把寫作知識放在首位,以知識來帶動寫作;而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把專題性或綜合性活動放在首位,強調以活動帶動寫作。
第二,過度強調自身之美。從一些語文期刊發表的活動體驗式寫作論文看,幾乎都是談這種寫作教學的好處,很少談這種理念的不足。這是宣揚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時的認知偏差,有必要對其進行理性反思。統編版語文教材改變了以前人教版教材一味在綜合性學習中進行寫作的做法,而將“寫作”“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等并列編排(見各冊目錄),使知識中心寫作和經驗中心寫作各在其位,共同推動寫作教學發展,這便是寫作理念回歸理性的具體表現。
2. 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的實踐誤區
該理念不僅存在認知偏差,還在“活動準備”“活動開展”“活動效果”等方面存在實踐誤區。
第一,活動準備材料不足,組織不力。就經驗中心寫作活動的準備而言,無論是活動材料準備,還是活動組織準備,都是有較大難度的。寫作活動材料往往浩瀚繁復,如要開展一個以“成才”為主題的專題寫作研討活動,就涉及“成才三要素”,即遺傳、環境和主觀努力三方面的材料,而這三方面的材料又都涉及“好、中、差”三個方面,比如環境就涉及“逆境成才” “順境成才”“平境成才”的材料。綜合性寫作研討活動的準備材料則更復雜。而從活動的組織工作來看,要確定寫作研討活動的主題,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要確定活動場所和具體方式等,組織難度也是很大的。正因如此,很多的經驗中心寫作教學準備都存在材料不足和組織不力的問題,從而也導致了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失敗。
第二,活動開展表面熱鬧,實為淺薄。這是從經驗中心寫作活動課堂內外表現而言的。由于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的準備難度較大,而不少教師沒有準備好就匆匆上陣,所以許多寫作活動課堂并沒有實際的寫作成效。在這樣的寫作課堂上,研討的主題、研討的內容、研討的方式都是隨意的,研討的結果則是膚淺的。很多學生所獲的寫作經驗甚少,所獲的寫作知識更少,又沒有細致的記錄,因而整個課堂寫作研討活動流于淺薄,歸于無效,學生最終可能還是難以成文。
第三,活動結果習作雷同,缺乏個性。這是從經驗中心寫作與知識中心寫作比較而言的。即使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下的寫作活動正常開展了,也取得了預期習作成果,但這種理念下的寫作教學還可能出現雷同的習作,因為寫作活動中的習作是經過合作學習、共同體驗、一起記錄而寫成的。雖然不排斥個性發揮,但畢竟共同記錄已經給主題、題材、思路甚至結構等定好了型,這之后的個性表達是有度的、受限的,難以對“共同記錄”的成果作明顯改觀。如果不采取有效改進措施,“習作雷同,缺乏個性”可能就是經驗中心寫作的一處硬傷,這一問題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而言更為嚴重。
四、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價值的全面實現
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理念需要充分吸取其他寫作教學理念的優點,從而彌補自身的缺憾,煥發生機。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促使該理念價值的全面實現。
1. 在寫前活動中加強知識傳授
經驗中心寫作教學,用李白堅先生的說法也叫“前作文教學”,即從學生開始提筆作文之“前”開始的作文教學。李先生認為,學生在寫作文之前進行趣味性或創新性的模擬寫作活動,可以獲取寫作素材和寫作激情。任何寫作活動都需要寫作知識支撐,前作文教學也是如此。例如,李白堅“我是小詩人”題型寫作活動的程序為:
(1)告知學生簡單的押韻知識;(2)請學生押二字韻,舉手發言;(3)請學生押三字韻,按照小組“排隊”發言,一個也不能少,講不出的站立一會兒以作懲罰; (4)教師出題作五言的押韻,將全班分為兩大組,一個一個做押韻比賽,看哪一組寫得又快又好又正確;(5)進行押韻競賽;(6)以“我們都是小詩人”或“押韻記趣”或“第一次學習寫詩”為題作文。[8]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隨活動傳授了“押韻”“二字韻”“三字韻”“五言韻”“按人或按事記敘”等寫作知識。可以說,正是活動中這些寫作知識的傳授才保證了押韻活動的開展和記敘押韻作文的成功。這個成功的經驗中心寫作案例說明,只要在寫前活動中加強寫作知識的自然、有序傳授,就能彌補該理念寫作知識傳授不足的缺憾。4510B089-2734-44BC-8A0B-D6A4C4290835
2. 在寫作選擇中凸顯個性偏好
經驗中心寫作是在群體性的綜合性或專題性活動后進行的,群體性活動的成果就是寫作的基礎。這些基礎是面對所有學生的,是基本共同的。如果寫作活動之后,大家不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簡單地選擇現成的主題、思路和材料進行表達,顯然容易寫出“千人一面”的雷同作文。相反,如果在寫作活動之后,大家都調動自己的寫作積極性,發揮自己的寫作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在主題確定、思路和材料選擇上以我為主、個性選擇,盡可能地顯示出自己的寫作個性偏好,那么就會避免雷同作文出現,在群體性寫作中寫出“人各一面”的個性作文。例如,有教師開展了“我們都在忙什么”的記敘性活動體驗式寫作活動。在寫前的專題活動會上,學生分享了自己“忙學習” “忙補課”“忙參加課外活動”“忙旅游”“忙生日聚會” “忙照顧生病的奶奶”“忙保護環境”等經歷和體會,也接受了要“確定主題再記敘”“有序記敘”,記敘時要“敘議結合”,整個文章要“結構勻稱”等寫作知識與技巧。那么,面對這些共同的活動成果,學生如果在主題確定、思路形成和題材取舍等方面凸顯了自己的個性偏好,并能結合自己的語言風格進行寫作,一定也能寫出個性鮮明的作文。
3. 在習作訓練中增強讀者意識
讀者意識雖是交際中心寫作教學理念所力主倡導的,但實際上知識中心和經驗中心的寫作教學中也需要讀者意識。因為凡是寫作都有一個“寫給誰看”的問題,也即讀者問題。書信等應用文體的讀者是很明顯的,但議論文體和文學文體的讀者就不太明顯。不太明顯,不是說沒有讀者,實際上任何文章都有“現實讀者”和“隱含讀者”。現實讀者是實際讀過該作品的人,隱含讀者是作者希望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例 如,魯迅的《拿來主義》是給現實讀者看的,但更是想給那些“不明拿來主義”“只知送去主義”的文化腐朽者和賣國者看的。作為經驗中心的寫作,它本來是自我體驗性的,寫作時的讀者意識不強,但教師在教學中可叮囑學生增強讀者意識,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個人體驗性抒寫是要寫給誰看的。例如《忙補課》的習作,如果讀者意識不強,可能就是一種“抱怨補課太多”的自我傾訴。如果讀者意識強,比如是寫給父母看的,那么就可以用書信形式表達“對父母培養自己的感激與培養方法不當的商榷”;或者是寫給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同志看的,那么就可以用投訴書形式表達“社會上補課對青少年的危害和要求規范培訓市場的呼吁”……在習作訓練中增強讀者意識,更便于學生寫出富有個性和創意的作文。
參考文獻
[1]榮維東. 談寫作課程的三大范式[J]. 課程·教材·教 法,201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4]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M]. 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0~41.
[5]教育部組織編寫. 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 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趙美晨. 依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初中寫作教學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1:25.
[7]段雙全. 知識中心寫作教學理念的價值及其實現[J].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21(21).
[8]李白堅. 題型寫作教學法[J]. 中學語文教學,2002(1)
【本文系2021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的中文教師教育核心課程翻轉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21JGB362)、賀州學院教授啟動基金項目“高校中文師范科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HZUJS201801)研究成果】4510B089-2734-44BC-8A0B-D6A4C429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