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芳

關鍵詞:骨折;中藥;內固定術;股骨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骨折指為骨組織或軟骨組織遭受暴力作用,導致其完整性或連續性部分全部中斷或喪失的一種生理表現,以畸形、功能障礙為典型癥狀,常發生于老年群體,屬老年人常見骨質疏松骨折,一旦發生,患者需嚴格臥床。目前臨床已將股骨頭近端髓內釘(PFN)作為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常用手術方法,并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共識[1]。而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2],PFN雖療效顯著,但并不符合預期效果,需要輔以其他治療手段得以促進。大量數據顯示[3]:中藥聯合內固定術的治療方式,能有效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癥滲出和紅細胞外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功能,增進臨床療效。遂本文將中藥與PFN進行聯合應用,結果顯示取得顯著成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確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中選取20例納入研究(時間:2020-2021),按隨機數字表法各分10例,為對比組和研究組。對比組男性和女性各6、4例,年齡在55~80歲之間,平均年齡(67.45±5.52)歲,致傷原因:車禍2例,交通事故3例,高空墜落2例,其他2例;研究組男性和女性各5例,年齡在55~80歲之間,平均年齡(67.43±5.42)歲,致傷原因:車禍1例,交通事故2例,高空墜落3例,其他4例。收集統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確認兩組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有實驗可行性。
(1)納入標準:①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者;②55~80歲者;③愿意配合本研究者。
(2)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有交流障礙者;③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對比組采用PEN治療,對患者實施常規麻醉后,取仰臥位,安置患者于牽引床上,當C臂機下可清晰顯示股骨近端正側位圖像時,內收患側10°~15°,將髓內釘入針點選擇在大轉子頂端稍偏內側交匯于股骨髓腔軸線延伸部處,以6°外傾角插入導針,再次C臂透視后確認導針位置滿意,沿導針切開皮膚2cm、切開闊筋膜至大轉子頂點,使用空心鉆或犁形開口器沿導針開口,開通髓腔后改用空心軟鉆擴髓,擴髓鉆最寬部抵達小轉子水平即擴髓完成,將主釘連接與瞄準架手柄,手動插入髓內釘,C臂透視確認主釘插入位置合適,利用瞄準架確定拉力定入口位置,在皮膚上做一2cm小切口、劈開深筋膜,插入大鉆套組合直至股骨皮質,敲擊留下定位點后,取出導管針,通過鉆套插入2.5mm的導針至股骨頭偏下方較股骨頸螺釘深5mm處,保持螺釘頭距股骨頭皮質下約0.5~1cm,使用空心六角形螺絲刀將適合長度的防旋螺釘完全擰入骨內,取出防旋螺釘導針后,將尾帽對齊于髓內釘縱軸線,使用六角形螺絲刀擰入,將尾帽完全擰入至髓內釘尾部,采用C臂機檢查手術位置是否正確及骨折復位效果。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傷口,并嚴格止血,逐層縫合術口,無菌敷料包扎,術后麻醉清醒返回病房。
(2)研究組加用中藥治療,將治療過程分為3階段:①早期:此時患者受傷部位表現為淤血腫脹、經絡不通、血氣阻滯等;治療方式:桃紅四物湯,包含白芍10g,桃仁10g,川芎10g,紅花10g,熟地15gg,當歸15,熬制成300ml的湯劑,分別于早中晚溫服3次,總治療1周;②中期:此時患者骨折2~4周,淤腫大部分吸收;治療方式:續骨活血湯,包含白術10g、續斷10g、黃芪10g、當歸10g、白芍10g、乳香10g,紅花12g,生地黃15g,骨碎補均15g,熬制成300ml湯劑后,分別于早中晚溫服3次,治療30d;③后期:此時患者已受傷5周,骨折部位瘀腫基本消失,并開始有骨痂生長;治療方式:補腎壯筋湯,包含牛膝10g,五加皮10g,白芍10g,當歸12g,山茱萸12g,杜仲均12g,熟地黃12g,續斷均5g,青皮5g,熬制成300ml湯劑,分別于早中晚溫服3次,共治療30d。
1.3 觀察指標
(1)采用莫氏法[4]評定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進行對比:①優:髖關節活動正常無疼痛,自理能力優異;②良:髖關節活動度達正常80%以上,患者日常生活無受限,偶現輕微疼痛;③差:髖關節活動受限,內固定失敗,疼痛劇烈。總有效率=(優+良)/總人數×100%。
(2)以畸形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四項指標為例,收集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 23.0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經比較,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于對比組(80.00%>30.00%),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老年人多發疾病,多基于患者自身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的基礎上,遭受一定外力傷害,所發展成的骨折情況。其中按病因劃分,患者多由間接外力所致,例如下肢摔倒、扭轉或外力撞擊等[5]。因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臨床具有一定特殊性,故多采取保守治療,但該治療方法需患者長期臥床,不利于患者髖關節的恢復,甚至可能引發下肢外旋和髖內翻等多種并發癥,可見臨床亟待研究新的治療方式,以改善該疾病患者的骨折情況。
隨醫學發展進程,越來越多的醫師強調外科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式顯著,能及時糾正錯位骨折部位,保護患者的患肢,減少畸形等問題,并主張以PFN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方式,認為其置入螺旋刀片的治療措施,能增強錨合力,縮短術后翻身及端坐時間,在彈性固定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可顯著減少手術操作對骨骼組織造成的損傷,降低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且該術式操作簡單,創傷小,患者應用后能盡早康復。而中醫[6]認為:骨折是“肢體損于外,氣血傷于內。”強調其在骨折期間應從整體出發,靈活把握治療時機,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病發出現氣血紊亂、血不循經等情況時,采用桃紅四物湯防止患者出現血小板聚集情況,同時在患者骨折中期予以續骨活血湯,加快骨骼細胞的增值和分化,提高骨痂厚度,持續優化骨小梁結構,增強患者的骨骼耐受情況,對于骨折后期的患者予以補腎壯筋湯,滋補患者肝腎功能,舒緩患者筋骨,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能在促進患者血液循環的同時改善患者肢體疼痛的情況。本研究將兩種治療方式進行聯合應用,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于對比組,而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于對比組,P<0.05,證實了兩種治療方式聯合應用的優異性與可行性,為上述觀點提供了事實依據。
綜上所述,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取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方式,能有效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進一步促進臨床療效,治療效果更佳,建議采納。
參考文獻:
[1]楊艷,李樹偉,上朝江.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12):1970-1971.
[2]劉延群.溫腎逐瘀壯骨湯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效果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0,26(5):936-940.
[3]崔路寬,宋馳,齊峰,等.內側皮質正性支撐復位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InterTan髓內釘內固定術后療效的影響[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1,36(12):1289-1291.
[4]宋曉杰,何舉仁,申軍國,等.PFNA內固定聯合個體化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J].山東醫藥,2020,60(13):76-78.
[5]馮皓,張斌,聶濤.三種術式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并發癥及遠期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9):1850-1853.
[6]溫子歡,徐新雨,張躍林,等.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體位選擇對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8):1649-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