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寧 樊永妮
摘要:玉米是我國農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糧食作物,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講十分重要。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狀況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為了能夠起到提升單位植株產量的目的,必須要采用不同種類的形式。本文將圍繞玉米栽培中密度與施肥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利用科學的施肥方式以及合理的種植密度,從根本上給予玉米最佳的生存環境,為玉米的栽培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玉米栽培;種植密度;科學施肥
引言:在玉米栽培過程中,為了能夠實現產量的提升,必須要選擇質量良好的種子,這樣才能夠避免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病蟲害或者其他問題。玉米種植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每一個過程的管理,尤其是在施肥種類、方式方面,可以很好地為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玉米栽培中密度存在問題
在種植過程中,最容易影響最終種植密度的就是個人的種植習慣,傳統的種植方式更加偏向于選用高桿大穗的品種,雖然這種類型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的產量,但是由于密度較大,因此很難長時間的保證最終的產量。此外,如果存在缺苗斷條的現象則會導致最終的玉米種植密度較小,現如今最為常見的情況便是這種,與此同時由于這種最終的收獲密度難以達到前期的預期效果,因此在產量上難以達到提升。
二、玉米栽培合理密度的重要性
(一)合理選擇密度的意義
結合我國土地資源的實際情況,相關人員發現我國在耕地方面的資源較少,而玉米作為需要大面積種植的品種,需要一定的密度才能夠確保并符合實際需求,然而耕地面積少便只能夠從單位植株產量上尋求提升。與此同時,在玉米種植中,利用密度合理選擇提升產量不僅成本較低,而且操作起來并不難。此外化肥的使用也降低了玉米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也可以輔助玉米的健康成長[1]。
(二)優化密度選擇的途徑
一方面,需要科學地進行玉米的播種,現如今在我國很多的玉米品種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因此很多的玉米品種是從國外引入的,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無論是多么好的品種都需要合理的確定種植密度才能夠健康成長。此外,緊密型的玉米種類,其葉片與枝干之間的角度較小,而果穗一類的葉子則會有更加高的通風性,這就需要擴大種植密度,才可以保證產量。
另一方面,密度的選擇應該結合土地的質量確定,這些都需要使用施肥的方式加以輔助,對于土壤質量較好,營養成分較為豐富的地區則可以提升玉米的種植密度,此外那些種子品質較好的類型則可以適當的提升密度。
播種的形式有很多種,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就一定應該更改播種的方式。在傳統機器播種的同時,還需要進行精細地播種。在每一個穴中都可以增加一種機械播種,這樣便可以保證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種植產量。精良的播種方式可以提高植株的質量,這也是玉米種植非常重要的條件之一。
在進行精細化播種的過程中,玉米植株的整齊度也會不斷地提升,這樣便可以降低植株之間營養分配不均勻的問題。玉米密度的增加,指的是單位面積上種植的植株會變多,這也會使營養分配的嚴峻變得更加嚴重,所以能否為種植提升營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應該將重點放在鉀肥的科學選擇和使用上,降低病蟲害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三、玉米栽培中的施肥技術
(一)施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玉米的生長需要足夠的養分才能夠保證健康,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化肥提高產量。在現階段的施肥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施肥的時間不夠合理,在種類上多為尿素,難以滿足土壤營養的需要。此外玉米施肥的次數較多,且并沒有及時地進行土壤的覆蓋,這對于土壤的可持續發展來講十分不利。與此同時,施肥的利用效率較低,在后期使用尿素的過程中,由于嚴重失調,會使玉米出現晚熟的現象,這不僅僅會影響最終的質量,還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二)科學施肥的方式
施肥是農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科學研究顯示,每100千克的玉米種植便需要將近3千克的氮肥、2.5千克的鉀肥。對于現代化的農業發展來講,很多復合型化肥已經被投入使用,能夠全方位地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肥料多數為氮磷鉀,因此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最終的玉米產量,就應該添加一定的其他化學元素。但是化肥的使用還是要滿足土壤的需求狀況,例如如果已經進行了施肥,則可以添加40%的硫酸鋅作為底肥。總而言之,化肥的使用需要因地制宜,這樣便可以在滿足種植需求的同時,降低對土壤自身情況的影響和破壞。
此外,應該適當的進行階段性施肥。玉米的種植階段主要是育苗期、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在不同的階段,玉米的需求以及狀況都不一樣,因此不能夠單一的進行常規施肥,這樣不僅僅會破壞土壤的肥力,還會難以發揮化肥的效果,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需要科學進行化肥的選擇,例如在拔節期,相關人員應該降低施肥的頻率,在進行底肥的使用之后,先暫時停止一系列的人為干預[2]。
種植方式的選擇也很重要,應該加以現代化機器的輔助。自動化機械種植過程不需要人工操作,操作比較簡單,設置參數后可以自行作業,可完成播種、覆土等工作,種植效率較高。經過調查研究后發現,應用自動化機械種植玉米,種植效率可提高40%左右,播種率可達95%以上。此外,要及時關注國內外技術研發的動態信息,并及時地進行試驗,對于符合我國玉米種植實際情況的方式加以宣傳和推廣,不斷為我國農業種植拓展方式和渠道。
結論:綜上所述,玉米的種植密度會對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產生影響,玉米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玉米植株高度,玉米種植密度過小會降低產量。因此種植人員必須要加大對玉米種植密度的管理能力,在保證玉米質量的基礎上,提高玉米產量。此外應該合理選擇施肥種類,并以精準的方式降低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問題,以此提升玉米產量,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唐婭平.農機與農藝結合在玉米栽培中的應用分析[J].農家參謀,2020(17):83.
[2]宋風平.試述玉米栽培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農家參謀,202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