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勇
摘 要:獲取知識的最好和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獨立學習,積極探索,并在學習活動中積極表現出來,從而使實際發現能夠讓學生獲得最深刻的理解。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并顯示研究和思考成果,將使學生以一半的努力取得雙倍的成績。不僅可以自主學習知識,而且可以掌握實踐中的方法,提高技能,增強自信。成績表現是學生知識、思維品質和能力水平的反饋,也是激發學生流動、鼓勵他們不斷發展的助推器。這要求中國中學教師理性地建立和精心設計展覽環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展示環節;優化策略;
引言
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研究和自主的氛圍中的知識,突出學習中的研究、發現和研究等認知活動。學生思考和質疑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從而發現問題,從而凸顯了教師科學合理表達的重要性。教師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從多個方面優化閱讀教學的呈現,全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環節優化價值
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環節,主要價值在于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自主思考和自由表達。從教師角度來說,展示就是通過呈現某一部分知識引導學生在該環節將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表達出來。而從學生角度來說,想要按照教師要求進行自主表達,就必須對知識展開深層次的自主思考。如此,課堂教學與學習籠罩在高度自主、相對自由與深度思考下,整體效果必然更理想。而在展示環節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深入地分析和解讀語文教學內容,他們的語言表達、創新思維等都能有所增強。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示環節的優化策略
(一)課堂靈活提問,互動引領展示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環節之所以會出現低效問題,在極大程度上是因為提問不夠靈活、沒有充分發揮積極作用。一些教師習慣于結合考試中常見的知識點向學生提出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做出規范的回答。此時,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表現出來的答案幾乎是完全統一的,缺乏主觀感情的融入與更加自主的思考,課堂展示環節流于形式、缺乏實際意義。尤其是當問題答案過于簡單時,部分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甚至會出現對問題不屑一顧、不愿意參與相關活動的表現,這無論對課堂活動的組織、還是對學生的個人成長來說,都大為不利。同時這也提醒了教師,想要真正實現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環節的優化,一定要注意調整課堂提問方式,依據初中生形象思維強、想象力豐富的真實特征,設計出兼具新穎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問題,進而向學生提出靈活性更高的問題,提高師生互動的靈活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在網絡中搜集其他教師設計的趣味語文問題,也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出問題,以“集思廣益”的問題引領靈活的課堂互動,促使師生和生生間展開密切的互動和溝通,讓他們在互動的過程中強化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二)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分配展示任務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將全班分成幾組,每組6 ~ 8名學生,各年級的學生都應考慮在內。這不僅有助于團體表演,也能增強學生的挑戰意識,每個人都能在不斷的競爭中提高綜合學習漢語的能力。展覽前,教師可以指導小組成員之間的工作共享,或者小組負責人可以提出工作共享或民主建議,以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收到任務。如果是閱讀演示文稿,可以按角色、句子或段落閱讀,閱讀與評價是分開的。如果是實踐的演示,可以將練習分組,然后在小組討論后進行演示。如果基礎不好,不能參加專題回答討論,可以追究他的錄音責任,至少可以在錄音過程中加強自己的回答思路和方法。舞臺上的學生必須根據記錄的答案解釋回答問題的思路和步驟。當學生們在舞臺上稍有遺漏時,小組中的第二和第三發言人必須對此加以補充或評價。如果是預覽節目,可以先在組里互相展示,然后推薦組里優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總之,無論你表現出什么,你都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分工。大家應該積極參加展覽活動,這樣才能認識到自己是展覽活動的主人,實現展覽的優化。
(三)豐富支持材料,助力多元展示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環節的優化,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豐富學習和理解、增強整體教和學的有效性。由該目的出發,教師在“優化”工作中,還應該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支持材料,從課內外相結合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多樣的素材和資源,引導其圍繞豐富的材料展開交流、討論并表達自身想法,讓他們將自身對材料的豐富理解以多元形式表達出來。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多元表達相互啟發,他們可以借鑒他人思維重新分析材料知識,進而對其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輕松實現拓展學習目標。但是在實際上,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環節存在著嚴重的材料缺失問題,大多數師生只是圍繞教材內容展開互動交流,教師沒有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支持材料,學生也沒有主動尋找其他學習資料并依托其進行自由表達。此時,課堂看似充滿了活潑、生動的展示,本質上仍舊存在局限性,難以在最大限度上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因此,以增強教學效果為目標優化初中語文課堂展示環節,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討論材料,結合社會中的時事熱點話題和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案例,引入文字新聞、圖片或者視頻等材料,讓學生利用語文課堂中的知識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以此鍛煉他們的語文技能、展示自身的語文學習成果。
(四)即時評價展示,引導激勵學生
展覽還沒結束。要想取得引人注目的展覽成果,就必須做好評價和鼓勵工作。評價是為了促進和激勵每個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舞臺。應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優雅的外表,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催化劑。評價應注重學生的發展,不僅注重學習知識,而且注重學生的深刻理解和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評價活動中,教師應避免使用簡單的正確和錯誤的評價方法作出評論,而應認識到學生的優缺點并指導他們。展覽會上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應及時、客觀和全面。通過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使學生調整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師應主動承擔優化課堂展示教學環節的責任,積極通過深化指導并為學生創造充分的展示機會、加強激勵和表揚、課堂靈活提問、組織小組交流表達、變化組織形式等方法優化初中語文課堂展示環節,促進該環節的積極效用發揮。
參考文獻
[1]柴秀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展示環節的優化探究[J].新課程,2020(37):26.
[2]王強凱.新時代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革[J].新課程,2020(27):162.
[3]黃春梅.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展示環節的優化[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