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琴
摘 要:根據課標理念和中考命題原則,探究中考試題特點,嘗試新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標、中考、教學
初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命題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堅持“導向性、基礎性、科學性”的命題原則,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建構開放式課程”的課標理念。我結合課標和福建地理中考試題特點,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中考地理試題特點。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
試題依據課標,突出主干知識的學習掌握。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重視地理學習必備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第1、2、3、4、8、9、10、17、20、23、28題),體現了課標中考命題的“基礎性原則”。
(二)重視地理關鍵能力的考查。
地理圖表的閱讀和運用能力是初中階段培養的關鍵能力,也是今年考查的重點。全卷18幅地理圖像圖表,有政區圖、景觀圖、地形圖、水系圖、折線圖、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等多種類型,設置不同地理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地理圖表的閱讀和運用能力。
(三)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
地理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在試題中均有所體現。人地協調發展是地理學科核心所在,第11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第29題黃河的生態治理。區域認知方法的培養,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第31題以肯尼亞為案例,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設置了簡單歸納、分析、比較的試題考查學生綜合思維水平。地理實踐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第24、25題珠峰測量,落實”構建開放式地理課課程,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標理念。
二、落實課標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樂學”。
1.先入為主,用老師的態度告訴學生地理是最快樂的學科。
在開學第一課“與同學們談地理”我用三個問題導入:
(1)翻到最后一頁《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看到世界那么多的國家,想去嗎?
(2)地理這門學科可以帶你到全世界吃喝玩樂,你知道全世界哪些國家有好吃、好玩、好喝的嗎?
(3)現在,請把你告訴大家?答案不要求統一,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產生探究地理的欲望。
2.巧設新課引言,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言可以是情趣的設問、趣味性的故事、幽默笑話等,例如“南亞”教學時,,我用設問法引入: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大家一定很喜歡吧,唐僧師徒究竟到哪里取經?取回什么經?
3.盡量在課堂上繪制準確的版圖、版畫,以地理學科的扎實基本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繪制簡單地圖的興趣和欲望。例如:在講授“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時,當學生看到老師在黑板上親手快速畫出的大圓,頓時感到震撼。在講“中國疆域”時,老師在黑板上快速用手畫出的中國版圖會使學生產生崇拜之情,進而愛上地理課的學習。又如:在講授“七大洲四大洋”時指導學生在課本第28頁的活動中完成“三筆畫世界”和地理填充圖冊第17頁“一筆畫世界”,有選擇地把學生的繪制效果圖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和學習欲望。
(二)重視學法指導,培養“會學”。
1. 地圖的使用——地理學習的靈魂。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生產和學習的必備工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是學好地理的關鍵。針對學生薄弱的讀圖能力采取相應的措施。
(1)強調地圖的重要性。
從初一地理第一堂課開始,要求地理課必須帶好課本、地理圖冊、填充圖冊、優化設計練習冊。
(2)創設良好的地理學習環境,養成用圖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用直觀、形象的地理圖片營造良好氛圍。如在教室、在家里合適的位置懸掛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每天收聽收看新聞時事,隨時查找,并向同學、家人介紹所見所聞。
(3)指導用圖方法。
讀圖的基本方法“三讀三問”。所謂“三讀”即一讀圖名、二讀圖例、三內在關系?!叭龁枴?,一問是什么,二問為什么,三問怎么辦。
讀圖的基本步驟:先讀圖名,再讀圖例,然后根據需要重點讀圖,快速準確獲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4)識圖記憶。
識圖記憶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教學中,可以通過指導訓練學生描圖、繪圖、解圖、說圖、用圖,從而培養學生識圖記憶的能力。
地圖識記的方法很多,如“象形法識記法”,就是把地理事物想象成實物、數字、字母、幾何圖形、漢字等。把甘肅省的輪廓想象成“啞鈴”;把南極洲想象成“小象”等。在教學時,要重視圖文結合,以文會圖,讀圖想文的學法指導。
2.結合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學習地理。
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體現 “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充分重視校外課程的開發利用,學習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課程理念。例如:講授“地形類型”時,引導學生觀察家鄉周圍的地形,或者帶同學爬一次山,讓學生對照五種地形的概念判斷、理解。又如:講授“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時,指導學生回鄉調查、分析氣候對安溪鐵觀音生產的影響,同學們在調查、分析、討論活動中獲得了學以致用的能力和快樂。
(三)關注時政熱點,落實立德樹人課標理念。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程。
在家鄉秋茶采收的國慶假期,可以帶學生下鄉到采茶、制茶現場進行現場調查、訪問,了解優質茶葉生產的條件。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落實立德樹人課標理念。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地理第28頁,“繪制地形剖面圖”活動中,聯系地形剖面圖在修路設計、施工中的運用,利用媒體播放高速路上的工人施工場景和快速行進的車流,啟發學生,發達的交通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使學生明確“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了解科學技術的運用必需與勞動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努力學習,勇于奉獻的勞動精神。
(四)優化課堂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大膽嘗試“先學后教、以學定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本、地理圖冊、結合填充圖冊、優化設計地理練習,采取“導入--快樂預習感知—輕松嘗試應用——互動課堂理解——知能演練提升”的課堂活動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