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團
摘 要: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豐厚的文化遺產。作為教育者,對幼兒傳承優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有價值的民族文化,我們應當從多方面視角引導幼兒了解民族文化,特別是所處地區的本土民族文化。景頗族是德宏少數民族之一,本文針對景頗族文化在幼兒園的開展、研究分析相關的方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 幼兒園;景頗族;民族文化;開展;方法
一、少數民族文化課程實施的意義
景頗族是德宏盈江縣的少數民族之一,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幼兒生活在這樣一個天然的多種文化背景中,有著豐富的民族特色教育資源。經過對景頗族民俗內容的分析和整合,涵蓋幼兒服飾文化教育、幼兒飲食文化教育、幼兒民族歌舞文化教育、幼兒傳統手工藝文化教育、幼兒民俗風情文化教育。
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是符合學前兒童教育特點的,是幼兒發展的需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幼兒教育具有啟蒙性和生活性等特點,對于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來說,民族文化是他們熟悉和了解的,選擇相應的內容進行教學,便于幼兒理解和掌握。
民族文化教育有利于特色幼兒園的創建,同時,在本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極大的提高幼兒教師的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和意識,極大的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民族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方法,在少數民族文化瀕臨失傳的現代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少數民族文化課程內容的選擇
我們所選的內容要符合幼兒興趣、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內容還需是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教育內容,能反映一定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情,并能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以盈江的景頗族文化資源為例,它具有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豐富的民間文學,比如故事、傳說和富有哲理意義的寓言、童話等,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節日習俗,形式多樣的音樂及舞蹈,民間工藝、體育游戲等。依據幼兒園教育的特點,結合盈江的本土資源,我們可以從幼兒園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來選擇和整合內容。如:
1.健康教育:向幼兒介紹景頗族獨特的飲食習慣,著名的特色小吃或特色菜,如:“景頗舂菜”、“鬼雞”、“水酒”、“雞肉稀飯”、“竹筒飯”等。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景頗族飲食文化,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可選擇和組織一些適合幼兒的景頗族傳統體育活動項目,如刀術,打秋千、爬滑竿、射箭打靶等,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和民族體育活動的興趣。
2.社會教育:向幼兒介紹景頗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目瑙縱歌,并簡要介紹民族的禮儀禁忌,讓幼兒全面了解景頗族文化,引導幼兒繼承和發揚景頗族的優良傳統,讓景頗族的傳統道德教育發揮積極作用。
3.語言教育:在浩瀚的景頗族文化資源中,語言教育領域的資源最為豐富,景頗族保留著自己民族的語言——景頗語,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例如故事、傳說、和富有哲理意義的寓言、童話、歌謠等,這是一個幼兒園特色教育的資源寶庫。
4.科學教育:景頗族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包括民族民間建筑、歷史、地理、人物、植物等。如:景頗族民居都是傳統干欄式竹木結構的草房,屋架用帶樹杈的木柱支撐,房頂蓋茅草。過以上內容的拓展,讓幼兒熟悉和了解自己生活的環境,豐富幼兒歷史地理、動植物等多方面的知識。
5.藝術教育:景頗族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民族,它有著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音樂、舞蹈、繪畫、手工藝等方面,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通過民族藝術教育,讓幼兒全面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學會欣賞和體驗美。
三、選擇恰當的方法開展幼兒民族文化教育活動
1.實踐體驗法。教師通過帶領幼兒到景頗族人家作客、參加盛大節日等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欣賞、感受和直接對話中了解少數民族文化。
2.環境熏陶法。教師為幼兒創設景頗文化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不知不覺學習到經驗,讓優秀的民族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和熏陶幼兒。
3.情緒感染法。教師在對幼兒傳授優秀的民族文化時,在描述、講解過程中,以自身的情緒感染幼兒,激起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4.多形式創造法。幼兒在學習民族文化中,教師可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多種嘗試、表現情景的條件,鼓勵幼兒在比較風格各異的文化、領悟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大膽運用繪畫、泥工、制作、歌舞、語言等各種創造活動表現民族文化。
5.家園協同法。在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時,應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發動家長搜集各民族圖片資料、聲像資料、手工藝品等,請景頗族家長到幼兒園為幼兒講述本民族風土人情、禮儀節日,使幼兒從不同方面了解各民族文化。
6.觀察欣賞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幼兒通過感官、資料和輔助儀器,對景頗民族文化進行觀察、欣賞、感受、體驗,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各種方式將理解內容創造性地表現出來,培養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7.綜合組織法。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動時要整體設計,綜合權衡,全面實施,將其內容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各教育活動領域中,滲透于幼兒的生活、學習各方面。
8.設計大型綜合性主題活動。每學期可根據幼兒發展及興趣,確定綜合性主題活動內容,包括“小小民族民俗風情展示活動”、“目瑙縱歌”系列活動等。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幾千年歷史的沉淀,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中的缺陷也日益顯露。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傳統文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需要認真地加以分析,仔細地斟酌,從幼兒教育的需要和未來出發;需要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來衡量,對于實際教學情況,也要注意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總之,挖掘、篩選、整理優秀、健康的少數民族文化內容是實現幼兒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孩子們在成長和社會化的過程中不斷接受著周圍各少數民族文化帶給他們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全社會都要重視幼兒教育,家園社區共同優化各少數民族文化教育資源,重視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2500字)
參考文獻 :
[1] 唐淑、鐘昭華主編的中國學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張芳主編的在幼兒園中大班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人民出版社。
[3] 李紅云主編的幼兒園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的不足與對策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李珊澤主編的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課(2005年)F657F8BF-DDA7-440B-97BE-F3C45F6FE9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