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李啟路 唐文娟 李凱 許果
摘要: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提升應與歷史風貌相協調,為反映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前后整體消防安全風險提升情況,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相應的火災風險評估體系,通過改造前后的“雙評估”,量化改造前后消防安全提升的程度。以重慶市磁器口古鎮磁橫街片區改造提升項目為例,評估結果表明:通過本次改造減少了項目整體的火災風險,但防火間距、消防通道、建筑物火災載荷、人員密度等指標仍需持續改進,以最大程度減少火災風險。實際案例表明:該評估體系能定量反映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項目的火災風險變化情況,實現改造可行性與技術合理性的統籌協調。
關鍵詞:改造提升;歷史文化街區;雙評估;層次分析法
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城市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重要的歷史遺產,由于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經濟、技術水平及規范標準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老舊小區的消防性能水平較差,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火災安全隱患。同時歷史文化街區內部本身商業和旅游業的開放,使得其建筑使用和人員構成也相對糅雜,加劇了其消防安全隱患。歷史街區在改造中不可避免的涉及消防安全的政策和技術問題,造成不符合現行國家消防技術規范要求的現狀,導致改造工程無法順利推進,消防安全已成為制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最大瓶頸問題。胡笳[1-2]等人通過歷史街區主要災害特征分析,確定從綜合安全評估、安全防控和安全管理三個層面,研究街區綜合安全體系的構建。閆晨[3]等人采用PSR模型搭建3級評估框架,結合指標選取原則,從外部環境刺激、內部潛在風險、組成成分價值、組成成分特征、消防救災能力、適應恢復力6個要素對評估指標進行篩選,運用專家打分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并構建由36個指標項組成的歷史街區防火韌性評估體系及評估模型。目前國內外關于歷史文化街區消防改造評估研究缺乏量化改造前后消防安全能力提升的程度的分析。因此,為量化改造前后消防安全能力提升的程度,同時本著“尊重歷史、實事求是、重在除患、提升能力、確保安全”的原則,文章提出了通過建立消防安全改造提升評價體系,力求通過風險評估實現改造可行性與技術合理性的統籌協調。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是基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及風險評價全過程的總稱,火災風險評估技術是消防工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火災風險評估的方法從性質上來看,主要分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三大類[4-9]。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擬采用層次分析法(AHP)進行火災風險評估。
一、項目概況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每年游客量達到1000多萬人次,已成為獨具特色的“重慶名片”。磁器口古鎮有兩條主要街道——磁正街和磁橫街,磁橫街位于磁正街、金璧街和磁器口后街的中間聯絡位置,是整個大磁器景區的組成部分。磁橫街片區位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為推進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需對磁器口古鎮景區進行提檔升級改造。根據《重慶市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20—2035年)》,本次改造區域屬于磁器口古鎮的建設控制地帶。
圖1? 磁橫街片區位置示意圖
本次改造片區涉及面積1.8公頃,總長220m,其中街道長160m。本次改造提升涉及建筑共計73棟,涉及面積約為8500m2,市政管線綜合工程約5000m。改造范圍內大部分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所涉及業態豐富,包括文創、餐飲、零售、民宿等。改造前磁橫街區域已設置了室外消火栓系統,且室外消火栓之間的布置間距小于120m,滿足規范要求,所有店鋪已按要求配置了手提式干粉滅火器。依托磁器口古鎮管理委員會對磁橫街區域進行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在磁正街區域設置了一支專職消防隊,負責整個古鎮區域的消防安全救援工作。通過定期組織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消防演練,使得轄區內居民有較強的消防安全意識,配置的專職消防隊也具有較強的戰斗力。
本次改造提升涉及消防安全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拆除可燃雨棚,對建筑外立面進行改造,統一設置披檐;②保留原有建筑物間的通道,移除堆積雜物,打通各縱向通道;③外立面改造的裝飾材料均進行了防火處理,采用燃燒性能B1級防火等級以上的裝飾材料,所有洞口均采用非燃燒材料嚴密封堵,耐火等級得到了提升;④裸露的電線電纜均采用新增封閉式鋁合金橋架,橋架表面均采取了涂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⑤所有建筑增設接閃帶、防雷引下線等防雷設施;⑥對所有店鋪增設獨立式光電感煙探測器;⑦對所有餐飲業態的店鋪增設可燃氣體泄漏報警裝置和廚房自動滅火裝置;⑧在顯著位置增設疏散示意圖及疏散指示標志;⑨加強對商鋪裝修情況的核查,對新裝修店鋪均填寫裝修驗收記錄表。
二、評估方法與體系
(一)評估體系
為分析本項目改造前后消防安全狀況變化情況,將此次改造范圍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結合磁器口古鎮歷史文化街區的定位,參照《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防火技術導則》[10]等規定,構建了本次評估的指標體系,主要從火災危險源、消防設施、安全疏散、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救援力量等五個方面展開,確定了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39個三級指標。
(二)評估權重
為了使判斷定量化,本次評估采用1~5的標度,如表1所示:
倒數 若因素i和j的重要性比值為aij,則因素j和i的重要性比值aij=1/aij
為得到科學合理的各指標權重,由16位從事規劃、建筑、給排水、電氣、暖通等專業審圖、設計或施工工作,并取得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的專業人員組成專家組,進行評分。根據所有專家評分的平均分,建立一級指標評價關系矩陣、二級指標評價關系矩陣、三級指標評價關系矩陣,并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進行了各指標權重計算。同時為了提高專家賦值結果的可靠性,需要對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過程以一級指標為例,其權重分析結果、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2、表3所示:
根據上述計算方法,得到最終指標體系及其權重,如表4所示:
(三)風險等級量化
對每個指標進行實地評估評分,評分采用百分制評判,對調研單位的最小一級評估指標評分后,對最小一級評估指標取算數平均值,作為評估目標的最小一級評估指標的最終評估得分。將最小一級評估指標的最終評估得分乘以該指標的權重,得出上一級評估指標得分,最終累加求和得到評估得分后,設定消防安全風險等級判定標準,即可確定整體火災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參照《重慶市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規程》[11]中的相關要求進行量化,風險等級劃分如表5所示:
三、改造前后評估結果
由規劃、建筑、電氣、給排水、暖通等各專業人員組成的項目組先后通過實地勘察對比掌握了改造前后的項目情況,對改造前后項目的風險指數進行了評分,三級指標的得分取其平均值。改造前后各三級指標的得分如圖2所示:
根據改造前后各三級指標的得分,乘以該指標的權重即可得出上一級評估指標得分,最終累加求和得到評估目標的整體得分。通過計算,改造前評估得分為47.6分,風險等級為高風險,改造后得分為59.8分,風險等級仍為高風險。從整體上看,雖然本次改造前后風險等級均為高風險,但是其風險指數從47.6分提升為59.8分,整體消防安全風險指數得到了提升。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與提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應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從容規劃、從容建設”的原則,對本次改造后風險等級仍為極高風險的三級指標如:防火間距、消防通道、建筑物火災載荷、人員密度等持續改進,從而最大程度減少火災風險。
四、結論
文章提出了通過建立消防安全改造提升評價體系,利用風險評估,量化改造前后消防安全能力提升的程度,實現改造可行性與技術合理性的統籌協調。以磁器口古鎮為例,對本次改造前后進行了評估,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改造前后風險指數由47.6分變為59.8分,其整體消防安全風險指數得到了提升,但防火間距、消防通道、建筑物火災載荷、人員密度等指標仍需持續改進,以便最大程度減少火災風險。
參考文獻:
[1]胡笳.天津市五大道歷史街區綜合安全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
[2]夏青.歷史街區適應性消防安全體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3.
[3]閆晨,陳錦濤,段芮,等.韌性城市視角下的歷史街區防火韌性評估體系構建[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0,16(10):133-138.
[4]范維澄,孫金華,陸守香.火災風險評估方法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杜蘭萍.火災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
[6]唐毅.上海商業古鎮火災風險評估[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36(05):727-730.
[7]毛星,王萬鋼,劉征,等.國內外火災風險評價研究進展[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31(11):1229-1232.
[8]田玉敏,蔡晶菁.建筑火災風險指數法權重確定[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05(05):46-49.
[9]葛健偉,王佳楠,林鵬,等.基于AHP-模糊分析法的家具制造廠消防安全評估及對策研究[J].中國計量大學學報,2019,30(03):379-385.
[10]DB/T 29-138-2018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修繕技術規程[S].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2018.
[11]DB50/T 632-2015 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規程[S].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