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實德
單元模塊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將相關學習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目標。全面完善單元模塊教學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向。本文將通過重視單元模塊教學的基本原則、更新科學嚴謹性教學策略、適當拓展多元化教學內容三方面措施的細致化分析,針對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的實踐措施展開了探討。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運用單元模塊教學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多元學習知識進行充分整合,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在完善的學習方案輔助下全面掌握數學內容。為了充分體現單元模塊教育方案的運用效果,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完善教學措施,豐富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并理解相關學習內容,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目的。
一、單元模塊式教學特點
(一)計劃性
單元模塊式教學模式有著自身的優勢,如計劃性。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前,需要了解小學數學全部內容,深入分析單元整體教學的任務、主題、培養方向,掌握單元教學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教師還應該以教學綱要為依據,合理制定單元教學任務,對教學的整體內容進行科學安排。另外,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理、心理發展特性,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安排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復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加深知識記憶,這樣才能更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關聯性
教師如果想要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單元模塊式教學模式,必須以整體教學內容為依據,對單元模塊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確每個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并將數學知識建立聯系,形成的數學知識要系統化,讓學生能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內容,進而達到教學高效性。
(三)完整性
以往教師在使用傳統模式開展教學時,會將小的數學知識點單獨講解,數學知識講解都被分解,沒有將每個數學知識點形成關聯,學生的數學學習也較為零散,沒有整體性。單元模塊式教學模式卻不同,它將數學知識點之間進行聯系,讓數學知識形成完整的體系,學生能在學習時全面掌握數學知識,讓數學知識形成體系化建構。
二、重視單元模塊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設計關聯性單元模塊教學方案
在單元模塊教育方案的具體運用過程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基礎性教育原則,將相關教育元素與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措施相結合,完善教學方案,充分體現教學模式的豐富性特點,推動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在基礎性教育原則的設計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關聯性的基礎原則,保證學生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找到單元模塊學習內容中的具體關聯性特點,促使學生以舊知識帶動新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推動實現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例如,小學數學“數據收集整理”單元模塊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數據收集及整理的過程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統計表,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及精力數據的整理過程,發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需要強調教學方案設計的關聯性,將與此相關的教學內容融入其中,充分體現教學內容之間的具體關系。
(二)設計整體性單元模塊教學方案
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僅重視數學知識教學的獨立性教學,重點突破主要教學元素。在單元模塊教學方案的輔助作用下,教師需要重視數學教學的整體性原則,使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知識的必然聯系,強化學生整體認知水平。例如,在小學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抽象的數字概念,使學生感受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單元模塊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并培養其數數的興趣與估數的意識。因此,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保證其整體性設計原則將會有效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設計計劃性單元模塊教學方案
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充分保證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特點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教師在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不能為學生呈現比較完善的教學計劃,主要以臨場發揮的形式為主,這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完善且合理的教學規劃可以將多元教育目標融入其中,全面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小學數學“混合運算”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重視計劃性教學方案的運用,使學生結合具體事例感受數學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方式,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在單元模塊學習模式的完整化計劃的輔助作用下,提升學習質量和效果。此外,在計劃性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完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完整性學習計劃的輔助作用下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究目標。因此,重視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的整體性與計劃性特點,是全面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根本。
三、更新科學嚴謹性教學策略
(一)靈活運用問題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科學化運用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發展方向,同時是全面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基礎元素。與傳統教育理念相比,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需要以嚴謹性與科學性作為基礎原則,保證將靈活且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運用至教案設計過程,從而保證整體教學效果的全面發展和強化。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問題化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以靈活科學的問題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體會新時期學習方法的多樣性與趣味性特點,通過啟發性教學原則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例如,在小學生數學“找規律”課程的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數學教師可以以推理性及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分析和探究。與此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與多途徑搜集資料的方式探究主要學習內容,探究數學問題并掌握學習目標。科學且完善化的數學問題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在單元模塊學習過程中探究學習規律,感受數學知識的密切關聯,并發現數學規律之間的美好,全面激發學生數學學習情感。因此,小學數學單元模板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靈活運用問題形式啟發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
(二)適當融入情境化教學方法
情境化教學方式作為比較新穎且大部分學生都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將其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情境化教學方法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相結合的具體優勢比較全面,具備較強的多樣性及靈活性特點,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完善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保證教學質量,促進針對性教學模式的設計和發展。例如,在小學數學“可能性”單元模塊教學過程中,其中以“擲一擲”作為主要教學形式,使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模式及學習活動全面理解主要學習內容,提升動手實踐能力與合作學習意識。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單元模塊教學方式結合情境化教學方法完善設計,使學生在猜想、實驗及驗證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相關知識,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是比較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相關生活情境輔助下通過動手實踐學習的方式完成單元模塊學習目標。
除此之外,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將任務化數學教學情境及問題化數學教學情境等措施完善落實到具體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探索能力,使學生在有序且全面的學習體驗中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因此,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加強情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將會有效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效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推動實現單元模塊與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合理滲透多媒體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創新和完善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適當將多媒體元素滲透其中,幫助學生直觀感受數學知識與數學單元模塊,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作用下完成數學知識探究目標。例如,小學數學“多邊形的面積”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結合單元模塊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方案,可以幫助學生在直觀地觀察和體驗過程中,經過自主操作與思考,提升對“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數學情感。在合理化滲透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度,既要保證學生可以在單元模塊學習模式中感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啟發及輔助性作用,同時要避免學生將過多的專注力運用其中,導致學生過于依賴多媒體信息技術造成不良的問題發生。因此,在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模式運用過程中,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合理化運用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綜合性與全面性特點。
四、適當拓展多元化教學內容
(一)多學科結合拓展教學內容
單元模塊教學模式作為比較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需要重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特點,為學生構建豐富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單元模塊學習過程中完成綜合學習內容掌握及理解目標。對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不同學科內容結合的教學方式,體現數學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及多元化特點。以往教育體系中,教師并未重視將不同學科內容進行結合,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導致各個學科之間的關聯性較差。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數學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期間,可以通過多學科結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豐富學習體驗,掌握更加全面的數學知識與數學內容。例如,小學數學“小小設計師”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通過多學科結合的教學方式拓展延伸教學內容是比較科學的。教師可以將美術元素與本課教學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與美術元素結合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環節掌握圖形設計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與此同時,在多學科教學內容結合發展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從美術角度觀察數學圖形。另外,單元模塊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學科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促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內容的特點及豐富的內容。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單元模塊教學方式的具體運用需要重視結合多學科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豐富學生數學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二)多途徑結合拓展教學內容
使用單元模塊教學方式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途徑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展學習內容,延伸學習范圍。除了基礎教材內容之外,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生活背景等學習途徑探究全面性的數學知識與學習內容,這便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主動學習的方法進一步掌握主要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效果。比如,在通過生活背景拓展學習內容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將基礎教學內容與生活背景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生活角度主動探究延伸性的數學內容,從而促進發展學生知識應用及延伸學習能力。例如,小學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課程的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本單元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途徑進行充分整合,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探究與此相關的數學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基礎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同時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數學學習范圍,促使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內容。
(三)多角度結合拓展教學內容
在單元模塊教學方式運用及拓展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單元模塊教學效果。對此,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基礎教學環節進行分析,為學生拓展教學內容,在數學教學的不同環節中充分體現多元化教學內容的滲透。例如,在小學數學“因數與倍數”單元模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多角度設計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探究和學習全面性的數學知識。比如,可以結合價值觀角度進行分析完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豐富的學習內容探究過程中樹立數學知識探究的信心,并養成樂于思考及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質,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單元模塊教學方法可以從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角度進行分析,為學生完善設計教學方案,促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體驗中將單元模塊知識進行全面整合,感受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中達成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