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3月28日至4月8日,美菲“肩并肩2022”聯合軍事演習在菲舉行。這是菲總統杜特爾特任內最大規模的美菲年度聯演,也標志著該演習的全面恢復。
本次是美菲第37次“肩并肩”聯演,歷時12天,突出體現以下特點:
一是參演人數大幅擴充。2020年“肩并肩”演習因新冠疫情取消,2021年恢復舉行,但規模大幅縮水,僅近千人參加。今年的演習,美菲分別派出5100和3800人,共計8900人,美軍人員主要來自海軍陸戰隊第3師、第3后勤大隊、第3民事大隊以及陸軍第25步兵師等,是2015年以來參演人數最多的一次。
二是裝備更先進和多樣。去年10月才部署至日本佐世保海軍基地的美軍“米格爾·基思”號遠征機動艦赴菲參演。該艦能提供由海到岸的后勤補給,可支援一系列軍事行動,系首次投入使用。美海軍兩棲船塢登陸艦“亞什蘭”號也參加了演習。美軍還出動多類型軍機,包括F-16戰斗機、AH-1Z攻擊直升機、C-17戰略運輸機、CH-53E重型多功能直升機,等等。海軍陸戰隊MV-22B“魚鷹”傾轉旋翼飛機也來了,這種飛機兼具直升機垂直起降與固定翼飛機高速飛行的特點,可執行多樣化任務,已被納入美軍“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未來可能搭載岸艦導彈在西太執行前沿部署任務。
三是地點選擇和科目設置更具針對性、實戰性。此次演習主要在菲北部呂宋島舉行,面向南海和臺海,有同時應對兩場危機的考慮。主要科目包括海上安全、兩棲行動、實彈射擊、城市作戰行動、航空行動、反恐行動、人道援助和救災行動,以及指揮所演練,目的是促進技戰術和程序融合,增強聯合行動能力和作戰“互操作性”。美軍首次將“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納入演習,顯示其更注重強化戰區部隊的防御能力,并試圖升級軍事存在。
2022年度“肩并肩”演習在規模和復雜程度上明顯超過前幾年,由幾個因素驅動。
其一,展示美菲防務關系的“韌性”。2021年以來,以杜特爾特宣布撤回終止美菲《訪問部隊協議》為標志,美菲防務關系逐漸走出起伏動蕩的不確定狀態,重回“正軌”,并為后續強化合作創造了條件。2021年9月,菲美在華盛頓舉行外交、防務長官“2+2”對話,同意加緊落實《強化防務合作協議》,并就建立雙邊海上安全框架展開磋商。同年11月,美菲簽署《21世紀伙伴關系共同愿景》文件,開始探討盡快達成《軍事信息總體安全協議》事宜。在防務關系全面改善的氛圍下,美菲去年10月敲定全面恢復“肩并肩”演習。
其二,應對“印太”安全形勢的快速變化。菲武裝部隊參謀長森帝諾在此次演習開幕式上說,考慮到菲國內情況和國際環境變化,以及戰爭形態的快速演進,菲美雙方有責任確保兩國軍隊及時、有效應對不同情景下的危機和突發事態。美菲兩軍近年交流側重應對在南海可能出現的沖突,菲方希望通過演習強化自身防務能力,加強對外“威懾”。美方除應對南海局勢變化外,更有推進“印太戰略”的考慮。2月11日白宮高調發布《印太戰略》文件,展現戰略重心持續向“印太”轉移的決心。美駐菲使館臨時代辦在此次演習開幕式上直言不諱地說,美菲“肩并肩”強化合作的目的是實現美“印太戰略”呼吁的“更為聯通、繁榮、安全、韌性的自由開放印太”。

2022年3月31日,美菲年度“肩并肩”聯合軍演在菲律賓奎松開幕。
其三,也有影響菲大選的考慮。菲將于今年5月舉行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對今后六年菲內外政策走向至關重要。在經歷了杜特爾特時期較為低迷的美菲關系后,美顯然期待菲下任總統能調整對美、對華政策,走“近美疏中”路線。在菲大選進入最后沖刺的關鍵節點開展美菲大規模聯演,還在演習中納入民生項目,有為下任菲總統領導下的美菲軍事關系提前定調的考慮,也在試圖影響菲選民心態。
美菲全面恢復“肩并肩”演習,顯示了雙方防務關系恢復和加強的趨勢。杜特爾特總統奉行獨立外交政策,美菲關系在其任內有所疏遠,但自2018年以來其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已出現微調,加之菲軍方作為傳統親美勢力不斷施壓,美菲防務關系逐漸恢復。目前,菲新總統尚未選出,但從前參議員小馬科斯(他的競選搭檔是杜特爾特的女兒莎拉·杜特爾特)、現副總統羅布雷多、現馬尼拉市長莫雷諾、現參議員拉克森這幾個主要候選人的言論看,幾乎都主張強化與美及其他西方主要國家的合作,而且美為推進“印太戰略”部署,對菲軍事基地的準入需求也在上升,因此,美菲防務關系加強的趨勢很可能延續。雙方將進一步加強海上態勢感知和情報共享,開展更多聯合演訓。美還可能利用《強化防務合作協議》推進在菲基地設施建設,預置裝備彈藥。
但是,防務關系的強化仍難掩雙方分歧和矛盾。首先是同盟管理問題,特別是如何處理“同盟困境”,即結盟的雙方,對外政策容易被對方“綁架”,特別是力量較弱的一方,總是擔心被盟友拋棄或牽連。過去,美一直不愿明確在南海問題上的對菲“安全義務”,就是擔心一旦中菲爆發沖突自己被迫卷入。然而隨著中美戰略博弈的加劇,美已在南海問題上跳上前臺,對菲承諾逐漸清晰化,菲方反而越來越擔心因中美在南海發生沖突而受到牽連,這是菲提出重審《美菲共同防御條約》和修訂《訪問部隊協議》的原因之一。
在大國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菲律賓逐漸意識到,對中小國家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大國平衡”。因此,無論菲哪個政治派別,都傾向于采取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像阿基諾三世政府時期那種“對美一邊倒”的情況很難再現,即使是主張對華強硬的親美派也意識到維護對華經濟關系的重要性。同時,菲也在同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其他地區國家加強關系,以擴大戰略選擇的空間,4月9日菲日就舉行了首次外長、防長“2+2”對話。俄烏沖突也讓菲這樣的國家感到,小國若戰略失當,容易淪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菲一些政界人士表達了對“肩并肩”軍演可能威脅地區安全的擔憂,重申菲應堅持獨立自主,避免充當任何大國的“馬前卒”。也有菲學者主張,在加強與美同盟關系的同時,菲應警惕對同盟的過度依賴,要不斷加強武裝部隊現代化建設,將防務戰略的重點從“抵御”轉為“懾止”,學會依靠自身力量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