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亞輝
4月3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采訪時稱,北約已與瑞典、芬蘭領導人進行了對話,如果兩國有意,只要提交申請,就將得到所有30個成員國的批準,從而“相對較快地”加入北約。4月11日,英國《泰晤士報》援引一名美國消息人士的話稱,瑞典、芬蘭有望最早今夏申請加入北約。本文單就瑞典的加入北約問題作一探究。
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始終是瑞典國家記憶中的重要陰影。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沙皇俄國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及其沿岸地區爆發過數次戰爭,規模較大的有八次。雙方互有勝負,最終俄國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瑞典黯然退出地區爭霸舞臺。此后,瑞俄雖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里彼此保持基本和平,但警惕和戒備的氛圍始終彌漫在雙邊關系當中。
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是個永久中立國,但并未因此感到安全。二戰期間,瑞典軍方曾想定過兩種危機情況,進攻方分別是德國或蘇聯。二戰后,瑞蘇兩國多次發生摩擦。1952年6月13日,瑞典空軍一架DC-3型飛機在波羅的海上空執行對蘇偵察任務時被蘇聯米格-15戰機擊落,機上八人全部喪生。1981年10月27日,蘇聯S-636潛艇在距瑞最大的海軍基地卡爾斯克魯納(Karlskrona)僅兩公里左右的礁石上擱淺,雙方一度劍拔弩張。
冷戰期間瑞典的“中立”很多時候是種表象。雖然瑞典從未加入北約,但雙方保持緊密合作。20世紀50年代,瑞典軍官曾赴美受訓,美則向瑞典提供情報和技術。曾擔任過美駐瑞典大使的羅德尼·肯尼迪·米諾特在接受瑞典電臺采訪時透露,“瑞典海軍與北約國家的合作非常密切,尤其是在波羅的海,只是瑞典人民一直被蒙在鼓里。”這層關系的知情者甚至將瑞典稱為“北約第16國”(北約在20世紀50年代有15個成員國)。
自1994年以來,瑞典一直在“和平伙伴關系”(PFF)框架內與北約合作,并派出人員參加北約駐科索沃部隊、駐阿富汗“堅定支持特派團”和駐伊拉克訓練團的行動。近年,瑞典更是通過加強制度性安排、參加聯合軍演的方式,與北約強化合作。
2014年9月,北約威爾士峰會開啟了兩種新的伙伴合作形式:一是建設“互操作性平臺”,用以維持和發展與瑞典、瑞士、芬蘭、烏克蘭等22個伙伴國家的合作,重點在于通過現有工具開展軍事合作;二是建立“增強機會合作伙伴關系”(Enhanced Opportunities Partnership),旨在為伙伴國家提供更多機會,進行國防和安全政策對話。2014年,瑞典、芬蘭還分別與北約簽署“東道國支持諒解備忘錄”,同意在軍演或者危機時,為途經或駐扎兩國的北約士兵提供后勤支持。
瑞典還多次參加與北約有關的聯合軍演。2017年9月,“極光17”軍演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哥德堡以及哥特蘭島地區舉行,近2萬名瑞典軍人和1500名來自美國、芬蘭、法國等國的軍人參加。2018年10月,北約在挪威及其周邊地區啟動“三叉戟接點”軍演,北約29個成員國及瑞典、芬蘭兩個伙伴國參加。此次演習涉及海、陸、空和網絡作戰,覆蓋挪威部分地區、北大西洋、波羅的海以及芬蘭和瑞典領空。瑞典還定期參與北約“寒冷反應”(Cold Response)演習,最近一次2022年3月在挪威境內及其附近海域舉行。
俄烏沖突爆發后,瑞典和芬蘭啟動了和北約的MSI合作模式,這意味著瑞典、芬蘭同北約可進行更為深入的信息共享。瑞典和芬蘭還應北約秘書長邀請參加了3月24日討論烏克蘭局勢的北約線上緊急峰會。
雖然瑞典在冷戰后與北約、歐盟、美國開展軍事合作,但仍堅守軍事不結盟的政策,合作主要集中在反恐、危機處理兩個領域,從而確保了其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和靈活性。然而,俄烏沖突爆發后,瑞典領導人的表態卻在是否保持中立這一問題上出現了松動。2022年3月8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在回應反對派關于加入北約的呼吁時表示,“如果瑞典選擇在當前形勢下遞交加入北約的申請,那將進一步破壞歐洲的穩定,并加劇緊張局勢”。但同月底,他在接受瑞典電視臺采訪時改口稱,瑞典正在重新審視自身安全政策,“不排除”加入北約的選項。

瑞典政治勢力中明確支持加入北約的有溫和黨、基督教民主黨、左翼黨和中間黨,國會第三大黨派瑞典民主黨則持懷疑態度。然而,4月11日,瑞民黨國防政策發言人阿隆·埃米爾森表示,瑞民黨授權該黨領導層表達對瑞典申請加入北約的支持。瑞民黨主席吉米·奧克松宣布,如果芬蘭加入北約,瑞典應緊隨其后。瑞典首相與國防法臣所屬的第一大黨社會民主黨已在重審其半年前做出的瑞典應避免加入北約的判斷。隨著定于今年9月舉行的瑞典大選的日益臨近,社民黨在加入北約問題上的彈性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據瑞典國防學院高級講師馬格努斯·克里斯蒂安森稱,“反對黨在每次辯論中都會花上一刻鐘時間批評社民黨的優柔寡斷”。
與此同時,瑞典國內在應否加入北約問題上的民意也已轉向。在2017年的民調中,支持加入者只占約三分之一,反對者接近一半。在2022年初瑞典電視臺所做的民調中,支持者比例上升到41%,反對者比例則降至35%。到了3月4日,瑞典《晚報》所做的民調顯示,支持者占比已達51%,史無前例地超過半數,反對者比例降至27%。
長期以來,瑞典與北約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合作但不合并,中立而不孤立”。瑞典既不愿被北約當做“擋箭牌”和“排頭兵”,在大國競爭中引火燒身,又希望借助北約之力實現政治和外交目的,擴大自身安全。但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尤其是俄烏沖突激化,瑞典的立場變化趨勢愈發明顯,對依靠自身和歐盟(瑞典于1995年加入歐盟)實現有效防御感到底氣不足,轉而對北約的集體防御條款更抱期待。若瑞典最終加入北約,將對歐洲安全框架和歐俄關系都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