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璞 李超民
近年來,電信詐騙、網絡詐騙、套路貸等詐騙案件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頻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根據騰訊(Tencent)公司旗下公益性綜合安全服務平臺——“騰訊衛士”(原騰訊110)發布的《2020年網絡詐騙治理報告》[1],網絡詐騙受害人整體呈年輕化,20-29歲人群連續多年成為我國“最大受騙人群”,該年齡段人群的TGI指數①高達220,在交易詐騙、 交友詐騙、 返利詐騙等詐騙類型中占比均超過50%。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已有學者關注到這一問題。顏志宏等(2021)認為大學生社會經驗缺乏,對信息的辨認和排查能力較弱,使其容易陷入網絡詐騙的陷阱[2]。郭鴻彥等(2021)認為高校大學生剛接觸社會,防范意識不強,警惕性低等原因使得這一群體成為網絡詐騙的主要攻擊對象[3]。曾琰(2018)認為大學生網絡詐騙案件頻發與大學生自身的“觀念安全”聯系緊密,防范網絡詐騙不能忽視“觀念安全”這一重要的安全范式[4]。邵崇鈺等(2016)認為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又缺乏相應的防范意識,使得大學生頻頻成為網絡詐騙的對象[5]。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大學生遭受網絡詐騙的原因與這一群體防范知識匱乏、防范意識不高、防范能力不強密切相關。基于此,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財經素養,系統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培訓是有效防范網絡詐騙的重要舉措,對高校大學生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具有客觀的現實需求。圖書館作為高校文獻信息中心,是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圖書館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專業優勢、空間優勢。本文通過對我國5所財經類高校圖書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實踐進行調查,分析高校圖書館開展財經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內容、特點,并提出完善高校圖書館財經信息素養教育的對策建議。
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
本文以我國5所“雙一流”財經類高校圖書館作為調查對象,對其開展的財經素養教育狀況進行調查,具體的調查對象包括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 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和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
本文綜合運用網絡調查法、 文獻調查法和電話調查法等調查方法,通過對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圖書館網站、互聯網信息和電子數據庫等進行瀏覽檢索,并以電話、微信、QQ的方式直接聯系負責財經素養教育的館領導和館員,全面調查了解5所財經類高校圖書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相關情況。
圖書館面向高校大學生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形式包括財經素養教育通識課程、財經素養教育專題講座、財經素養教育系列培訓、財經素養教育閱讀推廣活動、與外部合作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及各館組織開展的特色教育服務等,5所高校圖書館開展的財經素養教育形式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5所高校圖書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形式
1.財經素養教育通識課程
開設通識課程是財經素養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所調查的5所高校圖書館中,有4所開設了信息檢索類通識課程,信息素養是此類通識課程的重要知識模塊,而其中,財經素養又是重要的知識內容。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開設了《經濟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素養與知識發現》兩門通識選修課,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開設了信息檢索類本科生公共選修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開設了《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針對低年級本科生開設了《網絡信息檢索方法》,針對高年級學生開設了《網絡經濟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通過相關知識的講授和實踐,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增強學生獲取、管理、評價、利用各類信息資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財經素養。此外,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還提供了嵌入式課程教學服務,參與到學校其他院系的財經素養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提高財經素養教學效果。
2.財經素養教育專題講座
與通識課程教育相比,開展財經素養專題講座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針對高校大學生信息甄別能力不強,容易遭受網絡詐騙這一問題,組織學科服務部館員開展了財經素養教育專題講座,講座內容涉及虛假信息、失效信息、片面信息的識別,如何高效獲取信息,如何準確判斷信息真實性,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篩選能力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多次將信息素養教育講座作為本館的主題黨日活動,邀請本館黨員向學生講授信息素養、信息意識、信息資源的獲取等相關知識,將黨建活動與信息素養教育活動有效融合。
3.財經素養教育系列培訓
財經素養教育培訓主要以各圖書館數據庫系列培訓的方式開展,旨在通過全面挖掘圖書館的數據庫資源,提高學生檢索、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秋季數字資源系列講座”是該館的常規培訓項目,通過對已訂購的各類數字資源進行專門培訓,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如法律類數據庫“中國法律資源庫檢索運用”培訓,科技有限公司的專業人員給大學生講授法律法規、司法案例、法律文本、法律資訊等相關內容,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類似的培訓還有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周三講座”系列培訓、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一小時”數據庫講座、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一小時”電子資源培訓和法學信息素養培訓。
4.財經素養教育閱讀推廣活動
借助閱讀推廣活動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是高校圖館的一種通行做法,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多樣,學生參與度高,培訓效果明顯。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舉辦了反詐主題書展、反詐電影觀看、財經素養專題征文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舉辦了“財圖信息素養達人賽”“北大法寶數據庫知識競賽”等閱讀推廣活動,普及法律知識,提高財經素養。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舉辦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宣傳周有獎答題活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舉辦的“學術搜索挑戰賽”和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提升大賽”均以不同的閱讀推廣形式對大學生進行了信息素養培訓。
5.外部合作開展財經素養教育
與校內其他部門、 數據庫商或者館際之間合作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可以匯聚多方力量,提高財經素養教育的培訓效果,產生更大的培訓影響力。2017年9月,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浙江財經大學圖書館、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等10余所財經類高校圖書館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財經教育資源共享聯盟,聯盟為提升中國財經高校圖書館的學術服務能力和水平,保障和支持中國財經高校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財經素養教育方面,借助聯盟的“經管教學案例庫”“財經特色資源庫”等教育資源,圖書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此外,受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指導,由全國財經高校圖書情報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財經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已連續舉辦四屆,是目前財經類高校學生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信息素養類競賽,通過以賽促學,增強了高校大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財經素養。
6.各館開展的財經素養教育特色服務
(1)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
借助“小閱”智能機器人開展多樣化的信息服務。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在館內配備了“小閱”智能機器人用于提供咨詢服務和信息宣傳服務。“小閱” 智能機器人支持自定義多樣化信息內容,可以通過預先內置財經素養相關的內容,向館內學生普及財經知識,開展財經素養教育。
“學習空間·共享空間”為財經素養教育提供了合適的財經素養教育空間。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是一個以學習為中心,以信息技術和設備為基礎,支持協同和交互式學習的學習場所,為學生學習、交流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促進讀者“學習、協作、交流、創新”的學術性、知識性社區。學習共享空間約4000平方米,由7個功能區域組成,為圖書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提供了合適的空間,方便了財經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2)對外經貿大學圖書館
LibGuides服務為財經素養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LibGuides服務提供一站式資源導航服務,融合了播客、視頻嵌入、信息評價等功能,上手簡單,功能強大,既包括常用的學習網站和數字資源,又有專家講堂和講座課件等學習資源,能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成為財經素養教育的重要學習工具。
“UIBE.一站到底”趣味知識競賽以比賽的形式宣傳財經素養知識。通過將財經素養知識融入到競賽題目中,讓參賽大學生學習財經素養知識、掌握財經素養知識、運用財經素養知識,最終提高自己的財經素養能力。
(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
借助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開展財經知識科普教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內設有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共6個展廳,館藏中國的金融史料和珍貴貨幣實物,系統展示了貨幣在中國的產生、發展歷程及其對經濟社會歷史演變的影響,集知識性和觀賞性于一體,是開展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的重要載體,取得了顯著成效。
1.教育內容:多樣化和趨同化并存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5所高校圖書館均開展了內容豐富的財經素養教育,教育體系較為完整。既有常規的財經素養教育通識課程、專題講座、系列培訓、閱讀推廣活動等,又有各館結合自身優勢開展的特色教育服務。教育內容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多樣性,體現了教育內容上多樣化和趨同化并存的財經素養教育特點。
2.教育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從5所高校圖書館已開展的財經素養教育實踐活動可以看出,在教育方式上,既有理論知識的講授,也有實踐活動的開展。財經素養教育通識課程、專題講座、系列培訓等教育活動,更多表現為通過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財經知識,而有獎知識競答、 信息素養大賽、財經知識競賽等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通過參與比賽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財經知識的興趣,提高自身的財經素養。
3.教育主體:多主體協作開展財經素養教育
多主體協作成為高校圖書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共同特點。專業知識壁壘、缺少資金支持等諸多限制因素決定了圖書館難以獨立完成財經素養教育[6],因此,與校內外其他機構合作,多方共同參與成為圖書館財經素養教育的顯著特點。在合作主體的選擇方面,既包括校內的其他院系、研究機構、職能科室、學生組織等,也包括校外的兄弟高校圖書館、數據庫商、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等,中國財經教育資源共享聯盟和全國財經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均是多主體協作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典型代表。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最早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財經素養教育,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OECD國家開展了高級別、大規模、全方位的財經素養教育實踐[7],制定了完善的財經素養教育體系,教育內容體系包括收入與消費、儲蓄與投資、風險與保險、制度與環境、財富與人生五個方面[6],有針對性地面向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開展教育,體現了財經素養教育體系的層次化和階梯化。這對于高校圖書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背景的高校大學生,應制定具有針對性、層級化的教育內容體系,開展精準培訓。
圖書館在長期的讀者培訓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培訓經驗和培訓方法,可為財經素養教育開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理論講授和實踐參與是有效的財經素養教育方式,線上加線下、微課、VR場景模擬、實地參觀、財經知識競賽等教育方式的綜合運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財經知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財經素養教育效果。
圖書館在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圖書館具有豐富的財經素養教育資源和訓練有素的專業館員,可以為財經素養教育提供良好的實踐基地;二是圖書館長期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形成了完善的教育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為財經素養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資源支撐。因此要以圖書館為主要陣地開展高校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同時,由于財經素養教育在我國尚屬全新的研究領域,對于財經素養教育工作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教育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應當通過與校內外多方合作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形成各參與主體的財經素養教育合力。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持續演進,網絡信息數量激增,大學生面臨的網絡環境日益復雜,由此帶來的交易詐騙、交友詐騙、 返利詐騙等詐騙案件頻發,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加強大學生的財經素養教育成為我國高校的現實需要[8]。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文獻信息中心,要認識到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的特殊性和緊迫性,順勢而為,把握時代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 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探索更有效的財經素養教育模式,推進高校財經素養教育工作的發展,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財經素養。
注釋:
①TGI指數即Target Group Index(目標群體指數),代表特定人群和總體人群的差異,如果TGI>100,則表明特定人群在某一特征上具有較強的顯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