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張雪

關鍵詞:早期主動護理;肺部感染;機械通氣;獲得性衰弱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ICU是臨床重要科室,收治了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的各種疾病患者。獲得性衰弱是常見的危重并發癥,主要表現為獲得性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會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的難度、影響患者的遠期預后、增加后遺癥風險[1]。做好獲得性衰弱的預防性護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早期主動護理應用于預防肺部感染機械通氣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展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1月到2022年3月作為研究時間段,抽取期間本院ICU收治的肺部感染機械通氣患者合計80例納入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56-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62±1.24)歲,實驗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范圍57-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72±1.25)歲。本次研究選擇的兩組樣本肺部感染機械通氣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符合機械通氣指征;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相關內容并表示配合;本次研究經過院委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全身感染患者;嚴重意識障礙和溝通障礙的患者;合并軀體疾病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中途死亡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包括營養護理、對癥用藥、體征監測、肢體活動等內容,實驗組開展早期主動護理,如下:
在患者入院后48小時內采集完畢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并制定多元化主動護理計劃。通過利用床旁循環測力器開展懸吊運動,將患者的雙腿吊起后使小腿與大腿呈90°夾角,然后進行空中腳踏車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每天鍛煉5-10分鐘,每周兩次。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開展氣囊肢體加壓,進一步改善肢體血運狀況。密切關注患者的血壓、皮膚知覺情況。條件允許的患者可下床開展床旁鍛煉,開展簡單的刷牙、洗臉、穿衣等生活鍛煉,床旁鍛煉需要護理人員做好全程的看護,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況調整時間和頻率。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的最終結果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獲得性衰弱發生率、相關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得出[2]。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統計相關數據均利用SPSS21.00軟件進行計算,計量數據采取卡方檢驗計算、計數資料采取t檢驗計算,當結果得出p<0.05時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獲得性衰弱的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發生獲得性衰弱10例,發生率為25%,實驗組患者發生獲得性衰弱3例,發生率7.5%,數據對比可見,實驗組患者的獲得性衰弱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相關評分對比
表1可見,實驗組患者接受相關護理后,和對照組相比,四肢肌力評分和生活自理評分更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衰弱作為一種疾病前狀態,早期不易察覺,一旦發生,會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誘發各種并發癥[3]。有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獲得性衰弱是ICU患者常見并發癥,且機械通氣患者的發生率更高,在65歲以上患者中發生率超過20%[4]。隨著近年來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更新,近年來臨床對于患者獲得性衰弱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早期主動護理干預作為預防性護理的重要內容,能夠通過及時監測、早期干預等具體手段,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健康狀況,在降低ICU患者獲得性衰弱發生率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接受相關護理后,和對照組相比,獲得性衰弱發生率顯著更低,四肢肌力評分和生活自理評分更高、預后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韓衛娟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5]。
綜上所述,早期主動護理應用于預防肺部感染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效果突出,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曹萍. 全面護理干預用于腎臟科ICU獲得性衰弱預防中的效果評價[J]. 科學養生,2019,22(12):205.
[2] 李明明,范亞麗,焦朋朋. 預見性護理對ICU機械通氣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效果研究[J]. 哈爾濱醫藥,2020,40(6):599-600.
[3] 胡君君. 集束化護理對顱腦術后機械通氣患者血氣指標及肺部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16):2734-2736.
[4] 喻安黎. ICU機械通氣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 母嬰世界,2017(17):188.
[5] 韓衛娟,張小雪,徐娟. 規范化護理措施對外科手術患者是否發生醫院獲得性感染的干預效果觀察[J]. 貴州醫藥,2022,46(3):4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