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玲 向世蘭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術;護理干預;迷走神經反射;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4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作為常見心血管問題之一,冠心病往往會對患者心臟功能造成不良的影響。在臨床過程中,為了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緩解,醫療人員往往會采用介入手術的形式幫助患者展開治療[1]。然而,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在介入手術后康復階段,患部分患者往往容易出現并發迷走神經反射問題,繼而對其愈后健康造成了一定影響,基于此,近年來,醫護工作者對于患者護理方法進行了相應探索,從而推動了護理干預模式的合理調整[2]。本文針對在冠心病介入患者護理期間應用護理干預對于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問題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匯報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入院進行介入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中選取6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52~75歲,平均(65.33±1.98)歲;研究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53~77歲,平均(65.71±1.58)歲;患者差異無統計價值(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干預,主要內容如下:①在術前做好手術要點宣教工作。②密切監測患者臨床生命體征并進行記錄。③及時解答患者在護理期間提出的相關問題。
1.2.2 研究組 ?給予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①醫療健康知識宣教:在手術開始前,醫護人員應對冠心病及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宣教,從而幫助患者正確了解自身病情以及治療工作內容,幫助其合理實現對于心理負擔的充分緩解。②不良心理疏導:醫護工作者在護理期間應及時做好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正確了解患者心理動向,充分開展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導工作,促進其心理狀態的科學轉變。③術后生活護理:在術后康復階段,醫護人員應引導患者適當增加飲水量,以便有效提升患者血容量水平。與此同時,其應為患者制定相應的膳食方案,確保患者飲食結構的科學性,幫助其結合飲食實現對于身體所需營養物質的合理補充。④手術切口護理:醫護人員應注意做好對于患者手術切口的合理護理,確保定期進行切口的消毒和敷料更換,若出現紅腫等現象,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并使用相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干預。
1.3 觀察指標
1.3.1 患者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率 ?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對比。
1.3.2 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采用問卷分析,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3.3 患者護理滿意度 ?采用滿意度量表分析,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計算數據,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價值。
2 結果
2.1 患者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率對比
研究組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1。
3 討論
在冠心病患者臨床過程中,作為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介入手術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有效實現對于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堵塞問題的充分解決,其對于患者預后健康的保障具有積極價值[3]。在術后康復階段,作為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以及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若不能及時進行合理干預,則有可能誘發患者休克,繼而危及其生命安全。在護理問題上,大批醫護工作者結合可能誘發該問題的相關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從而推動了護理干預模式的全面細化,對于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在此期間,通過心理疏導工作的合理開展,有利于幫助患者實現對于緊張情緒的合理緩解,對于其術后康復水平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與此同時,在術后康復期間,通過合理做好手術切口管理工作,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自覺疼痛感,對于其術后康復效果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表示,通過護理干預的全面開展,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發生幾率,有利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水平的全面提升。
綜上,在冠心病介入患者護理期間,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健康的進一步恢復,對于不良事件問題的規避具有積極價值,該護理模式值得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伶俐,徐慧秀. 分級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在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現代實用醫學,2022,34(1):98-100.
[2] 馮晉紅. 預警性護理預防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患者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作用[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0):1792-1794.
[3] 劉曉芳,劉佩琪. 跨理論模型協同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J]. 臨床醫藥實踐,2022,31(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