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耘
摘要:信息技術如火如荼地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同時,也對當前初中教育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微課”與教學相互結合,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因此,如何將“微課”更好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初中教師的重點教學項目之一,本文首先對“微課”進行闡述,之后就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微課”;初中;信息技術
學生可以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技能,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不僅可以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迅速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優秀的學習成果。因此,“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完全符合新課改的標準和教育理念,為推動現代化教育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一、“微課”概念
“微課”最早是在2011年,由胡鐵生老師提出的,它的主要呈現方式是視頻教學,圍繞相關教學知識點、習題例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和信息技術有機進行結合的產物。“微課”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他是由一段的音頻、視頻描述組成、圍繞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常運用在混合學習過程中、具備完善的教學設計同時又可以不斷進行修改的教學過程。
二、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分析
(一)運用“微課”,提升教學效率
目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地覆蓋初中教育的全部領域,教師的教學思路和理念也要及時發生改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生本”原則,側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有利于他們把握知識重點,消除他們的抗拒心理,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認識計算機世界”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微課”放給他們進行觀看,通過“微課”的方式,生動形象將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個直觀且深刻的印象,不僅開闊他們的視野,同時還能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二)創設生動情景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內容中的視頻、音頻以及圖片進行整合,制作成“微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微課”呈現給學生,同時在配合上教師詳細地講解,不僅讓他們享受一場視覺和聽覺的視聽盛宴,同時可以促進他們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節奏中來,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制作柱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制作統計圖的過程錄下來,通過視頻剪輯和制作,制作成適合用于教學的“微課”,將這個“微課”向學生展示,他們通過詳細的觀看“微課”,能夠使教學情景更加的生動,提升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同時,能夠有效幫助他們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
(三)提升學生注意力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的知識重點很多,但是學生隨著上課時間的提升,注意力會逐漸降低,心情容易煩躁,無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為了提升他們的注意力,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方式解決它。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流行歌曲制作成“微課”,在教學中播放給學生們,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緩解他們的學習疲勞和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保持高度的集中,提升學習效率,在獲取信息技術素養的同時,還能幫助教師構建高效教學課堂。
(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也可以應用在翻轉課堂的構建中,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重點,制作出“微課”,通過校園官網、官方公眾號、溝通群進行上傳,學生通過“微課”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記錄微課中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做好學習筆記。課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對相關內容進行提問,也可以讓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針對預習過程中存在的難點進行討論和解決,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扮演輔助者的角色,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針對他們還未解決的進行教學,通過運用“微課”,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不僅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將“微課”與課堂教學進行相互融合,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同時還可以創設生動情景、提升他們的注意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他們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得到全方位提升,極大地推動了初中教育現代化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李少嫻.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0(22):102-104.
[2]汪政.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