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文 降佳俊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體育文化中“審丑狂歡”的成因、影響與解決措施。主要結論:“審丑”狂歡的成因在于文化需求、美丑門檻不一、媒介的缺乏自律以及二次創作等。建議:加強媒體自律與他律,提高審查力度;大眾保持理性水平;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構建“體育自信”。
關鍵詞:體育文化;審丑狂歡;傳媒;求異心理
2021年7月5日,一則標題名為“農村國寶約戰吳勇豪”的話題引爆了社交媒體,熱度突破千萬,火熱時直播間有超110萬用戶觀看,甚至傳聞有超過1萬人在現場觀看了比賽,一名NCAA級別的籃球運動員和一個博主進行1v1籃球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對于這場比賽,人們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炒作,有人認為吳勇豪為籃球圈出了一口惡氣,還有人認為這樣會帶偏直播間以及現場青少年的三觀等。近年來,像這樣的事件在體育圈中層出不窮,這些以搞笑,戲謔的方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靠著審丑來奪取眼球效應,憑借情緒輸出的方式來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炒作,在網絡上掀起一陣又一陣的審丑狂歡,最終以謀求自身在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無論對于網絡發展還是體育文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此現象進行審視與反思。
1.體育文化中“審丑”狂歡的起因
1.1何為“審丑”
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里,丑通常是作為美的對立面出現的,代表著與美相反的屬性。審丑是對應審美而言的現象,是主體作為個體對形式的丑陋、人性的扭曲、社會的黑暗等現象的賞鑒與判斷等感性活動過程的總和。對于“審丑”狂歡的起因,這里主要從大眾用戶和傳播媒介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1.2從大眾用戶來看
“審丑”文化滿足人群特殊需求。審丑本來是作為審美的對立面出發的,其意義也在于更好地發現和理解美的真正內涵,從而堅定對真、善、美的追求。首先能夠起到娛樂放松的作用,“審丑”作品的接連登臺使人們找到了情感的突破點,部分人也開始在審丑中刺激器官,宣泄情感,釋放快感,緩解工作壓力。其次便是從眾心理在作祟,由于大環境都在談論某一現象或事件,大眾不參與的話會認為跟不上時代或不合群,于是在不知不覺間就會關注到此事,從而使網絡點擊率不斷攀升。
1.3從傳播媒介分析
部分媒介系統缺乏自律。以“農村國寶約戰吳勇豪”為例,可以發現農村國寶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策劃和包裝。對于農村國寶一方,若約戰成功,可以直播換人氣,若約戰失敗,這個話題本身還可以繼續發酵。新聞炒作是指各媒體把當下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不斷放大,利用大眾輿論造勢并作為推手,以次數的頻繁和力度來加深人們的印象。
二次創作現象的發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掌握一些視頻、音頻剪輯的技巧來進行網絡創作不再成為技術壁壘。傳統以傳者主導的“中心化”傳播早已轉變為“去中心化”傳播,信息呈現出“全通道傳播”的特點。據B站統計,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共有746位UP主發布了939條視頻。馬保國相關視頻的總播放量至少為3.61億次,視頻分類橫跨5大分區.
2.體育文化中“審丑”狂歡的危害
2.1模糊美丑邊界,喪失理性思考
整天沉浸在“一龍大戰藥水哥”“國寶約戰吳勇豪”這樣的丑文化中,網民在網絡“審丑”熱潮中逐漸喪失理性審視者的角色定位,在消遣“審丑文化”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模糊了美丑邊界,陷入嗜丑誤區,感官享樂的條件反射逐漸代替對“丑”的理性批評和反思。
2.2體育創作呈現低俗化與丑陋化趨勢
“互聯網+體育”是近幾年隨著網絡發展起來的產物,許多優秀的運動員、博主等在網絡上創作出一些優秀的作品,不僅豐富了大眾的知識儲備,也為原本對體育很陌生的用戶提供了一個了解的窗口。這些優秀的運動員、博主靠著自己精湛的運動技術和正能量的光環也在網絡上迅速走紅。但也有少數用戶劍走偏鋒,他們沒有一定的影響力,想要趕上網絡大潮只能通過賣丑,以博人眼球的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2.3.經典傳統文化被褻瀆
隨著一系列“審丑”狂歡事件的持續,傳統文化也遭受到了侵襲,在農村國寶約戰吳勇豪事件中,因博主農村國寶獨特的造型,網友取名“鲇魚”。一系列網絡熱詞“鲇少有為”“鲇鲇有魚”“鲇鲇不忘”霸占了網絡,以及馬保國事件中“耗子尾汁”“耗子萎汁”等。文化建設受影響帶來的是價值觀的混亂以及精神的缺失,必然會影響到體育事業的發展。
3.應對“審丑”狂歡的措施
3.1.媒體采取自律的方式
媒體做到自律。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自身要有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抓好網絡的底線,堅決抵制因為暫時的眼球利益而與丑結伴,宣揚丑文化。無論是大眾傳媒還是傳統媒體,都應該將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時刻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做好自律。
3.2大眾用戶自身理性對待
誠然,審丑文化的確是文化需求的一部分。但大眾用戶也應當學會正確使用媒體,要有辨別事件真偽的能力,賣丑行為本質上是個別用戶為了通過眼球效應換取經濟利益的一種極端行為。作為審丑主體,要理性對待這種行為,不盲目跟風,更不以此作為個人情緒的宣泄點。
4.結語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要把發展體育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無論是不是體育人,我們都有責任去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播中華體育文化。在“審丑”狂歡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我們的初心和使命,為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丁慧民,潘陳鈺.網絡“審丑”現象研究的梳理及現實反思[J].今傳媒,2015(10):7-8.
[2]陳波,魯明媚.網絡“審丑”異化現象的文化維度解析[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1(2):34-39.
[3]劉明光.網絡新聞炒作背后傳播現象的思考[J].新聞前哨,2021(6):39-40.
[4]劉靜,陳紅艷.數字媒介傳播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138.
[5]B站馬保國相關視頻全站播放數據分析[EB/OL].Bilibili,2020-11-27.
[6]陳波,魯明媚.網絡“審丑”異化現象的文化維度解析[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1(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