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沈丹丹(1992-),女,漢族,上海人,碩士研究生,上海健康醫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擁有寬廣的視野、較強的理論學習領悟力,對高校學生產生了直接而又深遠的影響。如何更好地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通過主渠道貫徹落實好教書育人的基本內涵,真正把知識的傳授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融合在一起,這是當下我國高校亟須深思的一大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部分青年教師黨員在“種好責任田”的過程中出現的困境,并據此探討具有針對性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76
0 引言
當前,“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仍然處于厚積薄發的提升期,全國各地高校正在著力推進“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體現了高等院校對于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青年教師黨員是我們教師團隊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時又是黨員教師中的中堅力量,理應在“課程思政”育人的過程中凸顯出立德樹人的模范作用。
1 高校青年教師黨員在“課程思政”中的角色定位
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組織召開的關于全面深入推進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工作視頻會議中再次強調,要深刻認識到全面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戰略意義。它明確了高校思政理論課與其他各種類型的課程所要承擔的職責與功能定位,對于消除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高校青年教師黨員在其中應發揮的育人角色應當有以下幾種。
1.1 黨的宗旨和理論政策的踐行者
“課程思政”對具有黨員身份的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青年教師黨員應把課堂主渠道當作我們黨的各項政策和精神的宣傳陣地,著眼于廣大學生群體的發展,抓住廣大學生的興趣點和積極性,潤物細無聲,從而達到春風化雨的目的。此外,還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合,知行統一,言行一致,將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作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指導方向,將中國共產黨的紀律、規范、宗旨等當作自己的道德和行事準則,爭做模范踐行者。同時,在“課程思政”育人的過程中,一些優秀經驗也可以給我們的教師黨支部建設提供一種新載體和新路子,為我們教師黨支部的建設發揮戰斗堡壘的作用,開辟了新的平臺、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學生成長成才的引領者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黨員而言,當代大學生普遍思維活躍,并且具有鮮明的人格特點,對各種新觀念和社會思潮比較敏感。在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黨員所承擔的角色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啟蒙者與管理者,同時也是大學生心靈的陶冶者,更應率先成為“課程思政”的踐行者與引領者。青年教師黨員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習得知識技能,還應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與家國情懷,教導他們做人做事,重視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以及良好品德的塑造。
1.3 青年教師同行中“課程思政”的先行者
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大多以“90后”為主力,由于他們入職教師行業的時間短,教育教學經驗存在不足,在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模式過程中難免會因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停滯不前。在這樣的形勢下,青年教師黨員則更需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努力在教書和育人的工作態度上表現出優秀的育人精神,做廣大青年同行“課程思政”的榜樣和模范先行者。作為一個先進的群體,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更應培養和成為青年教師團隊積極性的推動者,不但要讓自己張弛有度,而且也需帶領身邊的人奮力拼搏、共同進步,當好團隊里的“鯰魚”角色。
總而言之,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青年教師黨員應當努力將自己定位成為“一名優秀的專業課老師”和“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帶頭履行好教師使命,真正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2 高校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的實效性困境
2.1 在思政意識與思政理念的理解與認同方面存在一定偏差
青年黨員對“課程思政”相關理念的了解與認同,事關我國青年教師黨員是否能夠有意愿且積極地去開展“課程思政”教育。青年教師黨員的思政意識、對“課程思政”的使命感都會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他們“課程思政”工作的積極性與努力程度。當前,一些青年教師黨員對于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理解模糊,他們普遍認為任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其專業知識的教授與解惑,而思政相關專業的教師與高校輔導員則應當承擔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思政教育的任務。
一些青年教師黨員長期地專注于自己本專業領域內的學術研究,對于黨史及其相關的國家政策認識較為片面,甚至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而我國高校應當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人才,因此育人過程中不應僅專注于專業知識而忽略人文知識。
2.2 在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方面亟須相關培訓與指導
“課程思政”理想化的情境就是,具備了足夠的思政知識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青年教師黨員可以自行發掘其所教學科中的思政知識元素,但是現實和理想之間尚存差距。當前仍然有一些年輕的教師黨員對于究竟什么構成了這個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內容,哪部分內容是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知識點認識還比較模糊,還難以準確地把握這個專業課程中蘊含的各種思政知識元素,因此需要相關部門給予正確的培訓與指導。
2.3 在融合思政元素于專業課程的實操方面難以找準二者的契合點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曾說過,“要認真研究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與各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融合方式,既不能做比薩餅,也不能做三明治肉夾饃。要做成佛跳墻大燴菜,真正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材之中”。對青年教師黨員的要求更是如此,但在具體實施方面還存在一定難度。有一些老師為了將一些思政元素很多地融入課堂中,特意將一些和專業毫不相干的內容塞入課堂,生拉硬扯。這不但起得不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反而在實踐中滋生著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時又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專業課程本身的邏輯系統,適得其反。
2.4 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與課后的思想引領方面
當前,有小部分青年教師黨員在課堂上主導角色缺失,有時會導致學生從主動淪為盲動,有探究問題的意識卻沒有落實于行動之上;有些則恰恰相反,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嚴重缺乏,教師權力過大、干預過多。有些青年教師黨員由于在課后和學生之間聯系少,與他們進行談心交流的次數較少,不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去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在組織和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或者校園文化等各類活動中也比較被動,不能夠很好地發揮教師黨員在育人工作方面的推動和引領功能。
3 完善高校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育人工作的對策
在專門針對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的能力提升方面,除了高校行政部門的重視外,還應有兩大關鍵——即關鍵在人,關鍵在黨組織。
3.1 青年教師黨員個人層面
3.1.1 要帶頭增強自己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青年教師黨員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我們黨的形象,關系著我們黨的聲譽。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要想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就必須要將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放于首要位置。
青年教師黨員必須強化自身理論知識,提高政治修養,將政治理論作為加強自身政治修養的重點問題來抓緊抓實。例如眼下就能夠把如何學習并貫徹好2021兩會的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精神當作加強自己思想政治素養的一個基本任務。眾所周知,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兩會能夠如期召開,彰顯了我們黨卓越的執政能力。青年教師黨員應當立足本職崗位,深刻領悟兩會精神的實質內涵,認真學習并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與職業追求,加強自身責任意識與使命意識。更重要的一點是,青年教師黨員還要繼續努力將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課程思政”教育中,帶頭培養和提升對“課程思政”的認同感與使命心,這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3.1.2 應幫助解決如何消除思政會沖淡本專業課程的誤解或思想顧慮
在高校的教師群體中,有些老師難免會存在著這樣的困惑和顧慮,擔心在專業課上按要求引入的思政元素和內容會沖淡學生對專業課程本身的了解,會影響到專業知識內容的深入性和學習進度。這種考慮雖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始終都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性問題,而“課程思政”則是教學改革的明確目標。所以教師只有自身先深刻理解了核心的價值觀,自覺地承擔起課堂教育工作中的德育職責,才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遞給每個學生。因此,青年教師黨員要做到的是積極引領并鞏固我們黨的政治思想輿論,凝聚起一股推動實現中國夢的堅強正能量。同時幫助消除身邊同行的這些顧慮,積極帶動教師群體,發揮好教書和育人的模范作用。
3.1.3 應根據學生特點,率先深挖專業課的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貫徹和踐行了以人為本的課程建設教學觀,高校的思政課程則是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基本的范疇與指導方法,而思政課教師則是“挖掘”路上的專家。青年教師黨員應當積極與思政課教師密切合作,在提升個人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同時,也需要他們的指導與幫助。可通過集體備課、線上互動、線下座談等形式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在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后找準挖掘的切入點,從而在專業課上潤物無聲地開展思政教育,更好地發揮課程育人的效果。此外,青年教師黨員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抓住每位學生的特點,“以生為本”,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抓住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使得自己的專業課更加富有情感、富有特色。也就是說,在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教育每位學生一定要努力做到“又紅又專”,從而更有效地發揮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思想及其心理方面的指導性作用。
3.2 高校黨組織層面
3.2.1 建設“課程思政”團隊,制定具有思政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
高校基層黨組織是聯系青年教師與黨的橋梁與紐帶,在對青年教師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黨組織內,可依據青年教師黨員所授課程的差別與特點,為每門課程建設相應的“課程思政”團隊。在該團隊中,可由專業課骨干教師作為牽頭人,帶頭實現思政引領育人。青教黨員作為主要團隊成員,可邀請一定數量的學生輔導員、思政理論課教師、政工干部等共同參與,在學科背景多樣化、能力資源互補的優勢下,制定完成具有思政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建設專門的“思政課程”團隊,一方面能夠提高青年教師黨員對“課程思政”的重視度,增強“課程思政”與黨建的重要性與關聯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課程的教師黨員相互借鑒啟發、避免了重復式的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黨員以自身學科理論來增強思政工作的解釋力和說服力。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極大地促進了同一學科“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形成了合力。
3.2.2 充分利用微媒體資源,開拓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的培訓載體
針對一些青年教師黨員存在的思政知識匱乏等問題,除了自身要不斷學習外,高校黨組織也應加以重視并引導全體黨員尤其是青年教師黨員充分運用微媒體平臺的優勢。青年教師黨員應根據自身學習目標,實時關注并掌握好與思政相關的微媒體教育資源如“學習強國”“黨建云平臺”等,隨時隨地學習一些關于“課程思政”的理論知識、最新資料與相關資訊。此外,除了黨支部媒體平臺外,黨組織還可以多開拓一些可供教師黨員學習的培訓載體。比如構建“微課堂”,即直接將青年教師黨員的培訓課程納入微平臺中,對青年教師進行“微教育”。
3.2.3 調動青年教師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健全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黨員的數量正逐漸增加,素質在不斷提高,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工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整個學院乃至學校的育人水平與學科競爭力。因此,基層黨組織有必要明確對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培養的基本定位。在充分調動青年教師黨員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之上,圍繞青年教師黨員在“課程思政”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一套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黨組織應與其他部門緊密配合,可定期組織學生、督導、管理等對青年教師黨員的“課程思政”進行評價,并在教書育人、價值引領和學術貢獻兼備的基礎上完善綜合考評機制;同時,還應經常召開關于青年教師黨員“課程思政”的研討交流和評選表彰活動,對于在落實“課程思政”中做出重要貢獻的青年教師黨員,要依據其貢獻大小,落實好激勵政策。
3.2.4 根據青年教師黨員的思想動態與不同需求,開展個性化培訓方式
在對黨的理論知識、國家重大決策或師德師風等內容進行學習時,高校黨組織通常是以學習研討、專題培訓、輔導講座等形式開展工作,有時會輔之以多媒體或學習書籍。這種形式雖然普遍,但很少考慮教師的專業背景、年齡和層次性,較少從青年教師黨員的思想動態和學習需求出發。再加上個別內容枯燥,說理不夠透徹明晰等,很難有效實現融合專業與思政元素的目標。因此,高校黨組織應時常在青年教師群體中開展調研工作,及時了解青年教師黨員各階段的思想動態,在組織培訓工作時,按需施教,講求實效,了解他們的興趣與困惑,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個性化培訓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浩益.“課程思政”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窺探[J].教育實踐,2020,(4):249.
[2]莊梅蘭.“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師思政工作創新思考[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7):77-82.
[3]池晶,楊宇龍,王子琪,等.“課程思政”視閾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發展縱橫,2016,(01):225-226.
[4]李潔,王亮.“課程思政”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理論經緯,2019,(02):41-44.
[5]池晶.高校“黨建+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初探——以河北經貿大學旅游學院黨委為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0):66-67.
[6]劉穎杰.高校青年教師黨員意識形態教育初探[J].德育與學生工作,2016,(6):52-53.
[7]巢玲,谷雨,張軍,等.高校二級黨組織發展青年教師黨員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2019,(81):257-258.
[8]李祥祥,朱鳳榮,徐葉,等.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問題意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55-59.
[9]王海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J].機電教育創新,202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