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璇
摘 要: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注重學生親身體驗的教學模式,以親身體驗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是一門以“體驗”為核心的學科,特別是學生在聆聽優美的旋律和歌聲時,很容易激發情感共鳴,而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初中音樂的教學效果?;诖?,文章將對體驗式教學法進行簡要闡述,探討新時期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并提出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2-0052-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ZHU Xuan (Mengshui Middle School, Wenchang Lake Provincial Tourism Resort, Zibo,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ode that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personal experience. It deepen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s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form of personal experience. Music is a subject with "experience" as the core, especially when students listen to beautiful melody and singing, it is easy to stimulate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will great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new period, and propos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Keywords】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培養?!币魳肥浅踔须A段的重要學科,音樂作為一種有聲的藝術形式,有著自身的獨特性,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在聽眾心中留下的是一些情緒、情感的反應,學生在聆聽、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也會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習慣于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導致音樂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難以發揮音樂藝術在放松身心方面的作用。體驗式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增強學生對音樂藝術的體驗感,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
1.體驗式教學法概述
《現代漢語詞典》中“體驗”的意思是通過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通過親身實踐來獲得感受與認識。實質上,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便在于“體驗”二字,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需要設計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活動,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親身體驗,以親身體驗的形式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在學生體驗與再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會從認知層面獲得針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尤其是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驗式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樂是初中美育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藝術素質的載體,體驗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參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特點,幫助和引導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整體把握,領悟音樂藝術的魅力,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般而言,體驗式教學法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首先,親歷性。所謂親歷性,即要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在情感和行動方面的主觀參與,也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體驗權利不再被教師剝奪,注重學生的親身參與,從而獲得切身的體驗,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主體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體驗式教學法的特征,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習慣于采用應試教育的理念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負責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實施,學生則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而體驗式教學法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以此來增強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體驗感。最后,感悟性。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和思想觀念形成的特殊階段,思維方式更多地停留在感性層面,體驗式教學法是感性教育的有效方式,相對于理性教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新時期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
第一,初中音樂課堂缺乏活力。一部分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習慣于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也就是教師進行領唱示范,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進行學唱、練習,如在學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時,在引導學生認識愛爾蘭民歌風格后,并帶領學生進行學唱,之后組織學生反復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便對歌唱練習失去了興趣,無法獲得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導致音樂教學活動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活力,不利于增強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學生缺乏體驗感。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需要深刻的體驗,方能加深對于音樂藝術的理解程度,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部分音樂教師總是以學生唱的像不像作為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音樂教學失去了“藝術靈魂”,如在學習《大漠之夜》這首樂曲時,若是一味地引導學生學唱樂曲,沒有促使學生欣賞和體驗大漠之美,學生則不能體驗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與審美情操的發展。
3.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共鳴
情境是激發學生體驗感的良好方式,更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有效途徑,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體驗感。針對以往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度低的問題,甚至一些學生覺得音樂課堂枯燥、無味,難以集中注意力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而根據音樂教學的內容,營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體驗感,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英雄凱旋歌》這首歌曲時,這首歌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清唱劇演唱的方式,感受歌曲演唱的方式和所要表達的內容,而且此首歌曲描繪了英雄戰勝歸來時雄壯威武、酣暢熱鬧的場面,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英雄戰勝歸來時的視頻,以此燃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并順勢引入新課《英雄凱旋歌》,同時引導學生在音樂室感受架子鼓等樂器,鼓勵學生結合創設的教學情境,為《英雄凱旋歌》演奏,并配上不同的音樂,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展現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學生的參與度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2)小組合作,展現音樂風采
小組合作是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體驗式教學法的一部分,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很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實質上,小組合作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特別是學生對音樂藝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促使學生展現音樂藝術,促使學生在鞏固、應用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學生的情感也會得到很好的滿足,并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如在學習《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時,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真摯的情感,感受到民族音樂多元化的風格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音樂,向學生講述歌曲的前兩段贊美了姑娘的美貌,而后兩段則展現了青年對于姑娘真摯的情感,在學生對音樂旋律、節奏和音調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鼓勵學生學唱歌曲,體驗歌曲所抒發的情感,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由五位至六位學生共同組成,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歌唱,營造出了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學生微笑著歌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處于興奮的狀態,與作曲者產生了情感的共鳴,而且促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歌曲中的藝術美和豐富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3)師生互動,豐富課堂形式
所謂師生互動,即指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師生通過交流與溝通能夠達到心理上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為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師生互動的和諧程度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決定著教學知識的傳輸、接受和內化程度。針對音樂課堂教學活動而言,教師通過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方式來管理課堂,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并增強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體驗感。如在學習《牧歌》這首歌曲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體驗蒙古族歌曲的個性與感情色彩,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在歌唱時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將歌曲中草原美好的景象和日常生活通過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學生熟悉了歌曲內容和演唱方式后,采取師生接龍的方式來演唱,在教老師的帶領和參與下,學生不僅可以很快地學會歌曲的旋律,而且能夠解決歌唱過程中的難點,培養學生的演唱情緒,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此同時,在學唱京劇《兒行千里母擔憂》時,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京劇,剛開始采取“教師領唱、學生跟唱”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待學生掌握了曲調和節奏后,也可以通過師生接龍的方式進行演唱,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要善于采用幽默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增進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體驗感。
(4)聯想體驗,活躍形象思維
音樂鑒賞、學習活動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音樂是一門有聲的藝術形式,有著難以體味、觸摸的特點,也難以采用語言的形式來形容,音樂藝術離不開想象和聯想的體驗,在想象和聯想的過程中,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理解程度。在具體的音樂教學實踐中,音樂教師要意識到音樂藝術的“不可捉摸”之難,并采取體驗的方式,鼓勵學生聆聽和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藝術,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形式的音樂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力,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如在欣賞《萬馬奔騰》這首樂曲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印象,在了解蒙古族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在學生了解了《萬馬奔騰》這首樂曲的旋律和表現形式后,復聽《萬馬奔騰》,引導學生閉上眼睛聆聽并想象:想象你坐在廣闊的草原上……萬馬從你面前奔騰而過,速度非常快,而且聽到了馬蹄聲、馬鈴聲和馬的嘶鳴聲,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活躍了自身的想象思維。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善于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放飛學生的思維,適當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促使學生逐步地聯想曲子表現的內容,不僅深化了學生的音樂課堂體驗,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
(5)音樂創編,體驗音樂之美
音樂創編活動為學生靈活地表達情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生在創編音樂的過程中,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并烘托有趣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體驗到音樂藝術之美。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要單純地向學生傳授固定的表演方式和學習方法,而是要適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個性化特點開展音樂創編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欣賞《夏夜》這首樂曲時,在欣賞的最后,我們創設了音樂創編活動,鼓勵學生在歌曲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等方面來創編,既滿足了學生對音樂的創作欲望,同時抒發了自身對于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與此同時,在創編音樂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引入流行歌曲,如《涼涼》,網絡上有很多人借用旋律來創作音樂,音樂教師也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創作“涼涼(考試版)”“涼涼(學生版)”,促使音樂教學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突出音樂教學的生活特點,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感受到音樂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音樂藝術帶來的魅力。
4.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形式,展現著作曲人的思想情感,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需要轉變傳統“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體驗”的教學理念,重視體驗式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展現音樂藝術的獨特風采,并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營造出輕松和諧的音樂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欣賞、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想象、聯想,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深化學生的音樂體驗,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蘇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價值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05).
[2]鄭雪佳.淺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賞析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第二課堂(D),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