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楊皆平
[摘 要]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實踐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當前,國內應用型高校多為地方轉型高校,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為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堅持“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提出“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人才培養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目標,針對當前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結合工作實踐進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體系的建設及探索,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關鍵詞]高層次;應用型;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3-0211-03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當代經濟轉型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部署[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新工科”旨在推動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及工程專業建設從科學范式向工程范式轉型[2]。
實踐能力是工程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是培育學生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是契合“新工科”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對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意義重大。
一、傳統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高水平工程實踐型師資隊伍不健全
傳統高層次本科教師隊伍中缺乏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更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師,大多數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其理論知識扎實,工程實踐經驗匱乏,實踐能力較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高水平工程實踐師資隊伍的缺乏是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
(二)實踐教學目標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不適應
部分本科高校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缺乏企業的參與,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不匹配,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一些學校忽視企業的真實需求,僅根據學科發展目標或所謂積累的“人才培養經驗”來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導致人才培養目標明顯落后于行業發展需要,存在實踐教學環節占比低、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陳舊、體系設計落后等弊端。
(三)實踐教學條件不健全
一是教學實驗室建設與新時代行業需求不匹配。目前,教學實驗室建設主要依附于理論課程,對行業發展新方向和新技術把握不足,實驗項目設置脫離社會,學生很有可能在學校學到“淘汰”的實踐項目。二是工程實踐資源不充足,實習實踐不深入。一般來說,企業出于自身經濟效益、生產安全等因素的考慮,不愿接收學生來企業實習,學生實習往往“走馬觀花”,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實習的質量和效果。
(四)教學方法體系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契合
教師在日常教學環節中,通常以課堂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聽課,教學方法體系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契合。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應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其教學方法體系應提倡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基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3]。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基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
2015年教育部批復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建設克拉瑪依校區(以下簡稱“我校”),2016年校區正式開展本科生招生,校區自設立之初就明確了“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提出了“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參與培養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目標,校區致力于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國內一流的高等工程教育示范基地。經過近4年的發展,校區積極開展基于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探索。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7月7日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既充分肯定了校區4年來的辦學成績,又為校區開啟了提升辦學水平、增強服務能力的新征程。
(一)聚焦頂層設計,制訂實踐教學培養方案
校區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基于“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滿足各專業培養目標需求的基礎上,融合行業優勢,優化課程體系,重點體現“應用型”的特色,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所占課時比例,要求理工類和經管類專業實踐環節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應分別不低于25%和20%,校區近40%的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占比超過30%。
與傳統高等學校不同,校區在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進一步制訂了實踐教學培養方案。各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各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目標,由此建立了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并進一步明確每一門實踐課程內容,甚至每節課程的安排。各實踐課程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聯合授課單位、實踐內容、考核方式、安全教育內容等,基本做到依方案即可進行實操。
(二)建立企業行業深度參與的人才培養機制
校區提出“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企業高級人員參與人才培養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目標。基于校本部人才培養經驗,校區結合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學科平臺和地處克拉瑪依的工程條件優勢,核心主干專業與企業共同成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構建了“行業+高校”的有效溝通機制,學校邀請行業專家共同召開人才培養工作會,充分研討行業需求、學生培養目標、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等人才培養問題,校企協同開展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程實踐項目開發、畢業設計研究、教材編寫等,學生的培養要求與企業的真實需求高度銜接。
近4年來,校區建成了一支專兼結合、工程背景深厚的師資隊伍。校區累計聘請了企業兼職教師102人,參與授課、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校區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5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畢業設計實行雙導師制,學生由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題目均來源于油田企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在畢業答辯環節,答辯專家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組成。
(三)課程設置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校區各工科專業每學期至少安排一門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參與教學的課程,注重工程理論、工程技術、工程倫理等工程教育融入課內教學、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習訓練等教學環節。
石油傳統主干專業在課程內容上深度融合企業工程實際,例如石油工程專業部分主干專業課程由企業專家講授,主要講授專業知識及基本理論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情況、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意識;部分工程設計課程中設置部分教學內容由企業教師承擔,如HSE、鉆井工程設計、采油工程設計以及油藏工程設計,通過專家講解實際案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四)建成了石油石化領域領先的“工程實踐工場”
校區建立了“基礎教學實驗平臺—校內實訓與創新平臺—企業工程實踐平臺”遞進式工程實踐體系。
一是建立了契合行業需求的教學實驗室。得益于背靠優質行業資源的優勢,學校在廣泛調研企業工程實際實驗條件的基礎上,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實驗室建設方案設計,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學實驗室。校區累計投入超過1.1億元開展教學實驗室建設,基本完成了現有工科專業的教學實驗室建設,教學實驗室面積達1.65萬平方米。
二是建立了較為領先的工程教學實訓基地。學校與克拉瑪依市政府、新疆油田公司共同投資了數十億元,共建共享覆蓋石油石化產業鏈,配置了全新技術、全功能、全尺寸的大型系列裝備的實訓平臺,為學生和企業員工提供了實習、實訓、研發平臺。校區制訂了實訓基地整體建設規劃,共開設實踐項目18類,涉及課程30余門,校區工科類專業學生均在實訓基地開展過實習實踐。
三是建立了一批特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充分利用校區地處克拉瑪依市油氣產業密集的優勢,按照“政府主導、學校主辦、企業參與”的“政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開展校企人才聯合培養。校區與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國石化西北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等企業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41個穩定、優質的企業工程實踐平臺,年均接收校區學生、校本部專業碩士、卓越班學生,對口支援高校學生代表,留學生夏令營等各類學生開展實習實踐、畢業設計、科研合作2000人次。學校與企業聯合建立實踐項目,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以期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三、基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重視實踐教學資源的有效使用性
教學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場所。資源利用率直接關系到實驗室或實踐基地運行及效果,但幾乎所有高校都面臨教學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率低、企業實習不深入的問題。管理部門應建立相應的評估機制和評價標準以綜合考量資源使用率、教學團隊水平、人才培養成效等,通過建立使用效益評估機制,以評促建,提高學院實踐資源的有效使用性。
(二)注重實踐教學體系頂層設計
一般來說,較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基于學校基礎資源條件的整合優化,這就要求學校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相關制度或評價機制,促進實踐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如人事方面通過“內培外引”培育高水平實踐型師資、科研方面加強科教融合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方面建立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精品項目,通過多部門協同構建實踐師資隊伍優良、人才培養機制健全、管理運作高效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三)構建具有實踐教學特色的多維度質量保障體系
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往往以理論教學為主體,其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對于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校來說,質量保障體系應著力凸顯實踐教學特點,可構建一支由校內外專家、工程師、行業人員等共同組成的督導組,建立多維度評價機制[4];在質量評價體系上,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建立適用于實踐教學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機制,并將學生技能認證證書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
(四)積極開拓實踐教學資源
校區地處油城克拉瑪依市,所在區域石油石化企業資源豐富,石油類主干核心專業與當地企業緊密關聯,實踐教學資源豐富,其他通用類專業受制于企業資源,實踐資源較為缺乏。針對以上問題,校區將進一步拓展實踐教學資源。對于實踐教學資源充足的專業,進一步深化與企業合作,持續提高企業在人才培養環節的參與度,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建設高層次實踐教學平臺,力爭形成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對于實踐教學資源相對短缺的專業,應尋求更充足的實踐教學資源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可進一步擴展校企合作范圍,爭取如內地優良城市IT、金融、經濟業優質城市資源,加強與其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合作,擇優試點建設幾個實踐教學平臺,探索構建經管類、文學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五)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打造應用型師資隊伍
當前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不足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說高水平工程實踐師資隊伍缺乏是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一方面,要增強已有師資工程實踐能力,可派出青年教師到企業參與工程實踐,重視應用型和工程型科研課題研究。另一方面,可從企業中選聘中高級職稱業務骨干、專家、高管補充到工程型師資隊伍中,或聘請企業高水平技術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體系設計、課程內容編寫、工程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人才培養環節[5]。
四、取得的成效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堅持“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秉持“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人才培養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理念,課程體系設置上著力加強油氣相關專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強調高端、前沿、跨專業,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校區注重工程理論、工程技術、工程倫理等工程教育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制訂了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校區首批本科生畢業生保研率為12.7%,總體就業率達85%,校區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10余項,獲得自治區級獎項100余項,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認可。
[ 參 考 文 獻 ]
[1] 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 吳巖.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來:對高等教育未來的戰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1-3.
[3] 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4] 張曉云.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20(1):53-56.
[5] 張忠福. 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11-14.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