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靜
摘要: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學生有于思維能力發育不夠成熟,在學習中,一方面會產生很多理解都困難,一方面會對課堂學習產生枯燥厭倦的心理。而情境故事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表演等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生動理解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獲得豐富的學習趣味,塑造深刻的數學品質,讓學生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強化數學學習信心。
關鍵詞:情境故事;小學;數學;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追求全面性、生動性與深入性。通過將情境故事引入到數學課堂中,學生一方面能夠借助具體的故事情節對數學概念與定理進行深入理解;另一方面,能夠通過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對數學思想進行深入體會,對數學品質進行深度培育;同時,還能夠通過自主表演情境故事,對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本文就主要從這些方面談一談情境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情境故事進行深入學習
在長期以來,教師都習慣于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定理進行背誦與抄寫,造成學生的學習過程十分枯燥,難以對課堂具有高度的投入性。而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情境故事,能夠讓學生記住故事中人物的經歷對數學知識進行生動理解,獲得豐富的學習趣味。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一)》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情境故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本課知識。比如,教師可以以“迷失方向的小明”為主題,進行情境故事的播放。對此,教師可以播放出以下內容“小明從家向東走了2000米到達了圖書館,又向北走了2000米,到達了游泳館,又向西走了2000到達了博物館。小明發現前方道路正在施工,無法通行。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怎樣可以順利返回家中呢?”這時,教師可以停止故事的播放,讓學生思考這一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播放出后續內容“小明拿出鉛筆和練習本,繪制出了自己的行走路線,他發現自己可以向著反方向行走,回到家中。于是,她先向東走了2000米,到達了游泳館;然后向南走了2000,到達了圖書館;最后向西走了2000米,回到了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對小明所發生的故事進行圖形繪制。學生能夠對故事中出現的場所進行定位,對場所之間的距離進行標注,從而有效增強對事物與事物之間位置與方向關系的認識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播放出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對數學知識的內涵進行深入理解,獲得豐富的學習趣味。
二、運用數學家情境故事培育數學品質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品質的培育。而教師通過運用數學家進行數學研究的情境故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家奇妙的數學思想和堅韌不拔的探究品質,從而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啟發,產生像數學家學習的意識,有效提升思維的靈活性和數學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圓》時,教師可以運用數學家的情境故事培育學生的數學品質。對此,教師可以運用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讓學生對圓進行作為全面的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古人是怎樣研究出圓周率的數值的呢?”在學生好奇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出祖沖之運用割圓術求出圓周率的紀錄片。學生能夠從畫面中看到祖沖之運用木條圍成了一個圓形,然后不斷運用更多的木條,將圓形分割成邊數越來越多的多邊形。隨著分割的程度越來越細,多邊形和圓形的面積差別越來越小,祖沖之便借助多邊形的面積求出了圓周率的數值。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祖沖之采用的數學方法有怎樣的特點?補充芝表現出了哪些獨特的品質呢?”學生能夠發現祖沖之善于將不同的數學知識進行緊密聯系,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似性進行數學探究,從而有效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同時,學生還能夠體會到分割圓形的過程是十分枯燥的,祖沖之具有著堅韌不拔的探索品質。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讓學生深入學習著名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數學思想的巧妙性和數學品質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運用自主情境表演進行知識運用
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而學生隨著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能夠將數學知識運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情境故事表演,讓學生借助日常生活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以此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人民幣進行情境表演活動。比如,以超市購物為情境。一些學生可以扮演購物者,一些學生可以扮演售貨員。扮演購物者的學生可以說出“我想買這兩袋水果。”扮演銷售員的學生可以說出“一袋水果20元。”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怎樣可以用人民幣進行支付呢?”對此,扮演購物者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比如,可以用兩張20元的人民幣進行支付。也可以用四張10元的人民幣進行支付。而扮演銷售員的學校還可以提議一張50元的人民幣,然后再返還一張10元的人民幣。由此,學生既能夠對人民幣的面值類型進行充分的認識,又能夠對10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知識進行具體運用,充分提高對本課知識的學習效果。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其他學生以生活中的其他情境進行故事表演,進一步增強對人民幣的認識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師,教師能夠讓學生自主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借助具體的故事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與靈活運用,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情境故事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情境故事,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運用著名數學家的情境故事,培育學生的數學品質;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情境表演,提高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這些方法的綜合實施,學生能夠借助形式多樣的情境故事充分增強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許曉娜. 小學數學創設有效情境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張依玫. “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3]葛睿婕. 數學故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