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莉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立德樹人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了有效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嘗試將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的價值觀念能夠得到有效的樹立。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政課,更加關注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引導,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以及學習觀念的指引,幫助學生適應小學語文學習,并且不斷提高個人素質。文章簡單分析了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意義,提出了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課;小學語文;滲透策略
引言
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無法發揮應有價值,語文教育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目前,許多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內容作出了一定的拓展,希望將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自身缺乏思政課方面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成長狀況把握不夠充分,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十分有限。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不斷轉變教育思路,以思政課教學為基礎,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讓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能夠得到充分體現。
一、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要求
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性要求,在推動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思政教育方面的思想觀點帶到課堂,并且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政課本身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無論是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還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干預,這些教學行為都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一來學生的認知習慣能夠不斷發生轉變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能夠得到全面落實。
(二)有利于豐富和拓展語文教育資源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依賴于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教師只是重視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對教育資源的拓展。在有效推動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認知與感悟。思政課教育的內容本身具有較強的德育價值,由于小學語文本身具有較強的人文屬性,在開展思政課教學方面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思政課教學經驗
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政課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在將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自身并沒有思政課教學方面的經驗,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習體驗較為單一。許多教師忙于日常工作,將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學水平上,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小學語文學科獨特的思政教育價值。教師自身在思政課方面缺乏教育經驗,無法靈活的運用相關的教學素材,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到了思政課的整體教學效果,同時也對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二)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缺乏重視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下,許多學生在接觸小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帶有較強的功利心,通常只是關注教材中的各種知識點,并且以提高分數為目標進行學習,而沒有真正考慮到語文學科獨特的思政教育價值。面對教師開展的思政課教學活動,許多學生的表現不夠積極,不僅沒有做到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甚至還在課堂上出現唱反調的情況。在教師和家長的影響下,學生往往將分數放在首位,錯誤的認為學習語文知識就是為了考高分,只是關注自身解題能力的鍛煉,而沒有真正考慮到思政教育的價值。
三、思政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在情境教學中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愛國教育素材,為此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形式進行合理優化,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是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素材,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引,根據語文教育的相關要求,對情境的創設做出適當的調整,讓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比如在《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珍貴的歷史資料向學生呈現開國大典的真實畫面,通過這樣的形式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學習體驗下培養濃厚的愛國情感。
(二)在互動交流中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是思政課教育的重要一環,這是需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合理引導,以互動交流為基礎,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且在對話中幫助學生轉變思想觀念,讓學生能夠樹立堅定的理想,并且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比如在講解小學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過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且結合周總理的生平事跡,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句話進行深入分析。在互動討論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可以聊聊自己為何要讀書,并且談談自身對學習的看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堅定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并且通過與他人的溝通,做到全面地認知自我,為了實現理想而制定具有可實施性的行動計劃。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課教育,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作出適當的調整,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通過行之有效的思政課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讓學生能夠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讓思政課的時間更加充分,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唐桂花.從小學語文課題“商量”到學科立德樹人[J].教師,2020(09):29-31.
[2]張黎霞.小學思政課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的探索[J].甘肅教育,2020(09)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