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出現的侵權案件屢見不鮮。但是我國對于涉及到互聯網的民商案件中,案件管理權以及責任指定方面的問題并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規范策略,因此,在出現互聯網民商案件時,都會參照普通的民商案件管理方式以及相關策略進行審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網絡侵權事件的責任歸屬以及審判問題帶來了消極影響。而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讓網絡交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司法機關在審理互聯網中民商侵權事件過程中也應該樹立與時俱進的案件處理意識,從而發揮司法機關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的作用價值。本文主要是分析了互聯網民商侵權案件中的責任認定以及取證問題,希望能夠不斷提升司法機關在互聯網民商侵權案件審理中的作用價值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民商侵權行為;法律干預措施
互聯網的發展讓網絡交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主要購物方式,這種網絡交易的途徑為人們的日常購物帶來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但是在實體店交易過程中發生的侵權問題,在網絡交易模式中也有可能會發生。而互聯網的交易模式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因此,相關法律在這方面的規范并不完全,這也使得司法機關在對涉及到互聯網交易模式下的營商侵權案件審理時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責任的認定以及侵權案件的取證問題方面,必須要注重司法機關對網絡民商侵權案件的重視程度以及審理公平公正性,才能確保司法機關能夠實現對網絡交易民商侵權案件的有效干預。
一、司法機關在網絡交易民商侵權案件中責任認定方面的法律干預措施
如果在互聯網虛擬交易過程中已經發生了侵權行為,那么,消費者完全可以根據國家對消費者出臺的相關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向商品的售賣者以及提供服務者請求賠償。而許多網絡交易過程中的受害者在提起交易侵權訴訟時,要求網絡交易平臺以及商品的經營主體同時承擔侵權連帶責任。但是在我國,當前的司法案件審理程序中,對于網絡平臺是否需要承擔侵權連帶責任這一問題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也導致司法機關對于不同的網絡交易侵權案件最終的判決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當前我國有關于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指出,如果商品售賣以及服務提供方可能造成了對消費者的侵權問題時,網絡交易平臺如果在“明知”或“應知”的條件下,沒有采取相關的防護措施,阻止不法犯罪分子利用平臺侵害消費者權益識就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因此,如果在互聯網交易侵權事件中,交易平臺并沒有按照法律標準規定阻止不法犯罪分子利用相關平臺侵害消費者權益時,就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連帶責任。而在司法機關介入時,對于網絡交易平臺的法律責任承擔的審理和判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需要考慮網絡交易民商侵權案件的訴訟時間,應該將平臺提供侵權信息時間設定在消費者正式起訴之前,這樣就能夠通過司法機關的判決和引導,確保網絡交易平臺能夠在侵權案件中履行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交易平臺在消費者正式起訴之前,并沒有向消費者提供商品銷售者或服務提供者的聯系信息,消費者要求交易平臺提供但平臺未能提供,這時網絡交易平臺就應該承擔侵權連帶責任。其次,司法判決時,還應該注重交易平臺是否對商家經營資格以及相關信息履行了嚴格審查的義務,尤其是要注重商家信息的動態更新以及資格動態審查,如果網絡平臺在侵權事件中已經嚴格履行了自身義務,那么將不需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二、司法機關在互聯網民生案件取證問題方面的法律干預措施
網絡交易的全過程都是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進行的,而在互聯網交易過程中的民商侵權事件中,相關的交易證據均由商品經營者保存和掌管。而在案件判決過程中,相應的電子證據本身就具有變動性較大的特征,尤其是相關的書面證明材料較少,如果提供服務的商家不肯提供相應的電子發票以及相關憑證,就無法維護消費者的消費權益。甚至還有不良商家利用網絡交易的虛擬性篡改憑證以及界面內容。而在民事侵權案件中,消費者只能通過移動端或電腦端對交易證據進行截屏,這也導致案件審理過程中的取證環節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
針對這一問題,司法機關在對網絡交易過程中,民商案件的取證問題方面,必須要注重對于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機制落實,在審理網絡交易名稱侵權案件時必須根據涉案當事人的證據提供能力以及誠信公正的原則來分配該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尤其是考慮到商品服務提供者手中掌握了多數交易證據的情況,還應該建立起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舉證案件判決準則,從而在案件判決過程中,有效地加大網絡平臺以及商品或服務提供商的舉證責任承擔量。同時,對于消費者在網絡交易侵權案件中提供的證據以及電子憑證,還應該注重對這些證據的利用和尊重,在案件判決審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現場進行網上購物操作等多種方式對涉案當事人提供的憑證進行綜合判定。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網絡交易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交易過程中的民商侵權案件也屢見不鮮。因此,在司法機關對案件進行審理和判決的過程中,應該突破傳統實體交易民商侵權案件的處理方式,順應當前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趨勢,在網絡取證以及責任判定等方面積極進行變革,確保司法機關介入網絡交易民商侵權案件中能夠發揮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劉輝.“互聯網+”背景下涉網民商侵權行為法律干預路徑探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52-55.
[2]許中緣,黃娉慧.民商合一視角下侵權責任法編商事立法研究[J].法治研究,2018,03:31-43.
[3]夏沁.民商合一視角下商事侵權責任法經濟學分析路徑[J].湖北社會科學,2018,08:142-150.
作者簡介:汪莉莉(1988年出生),女,漢族,籍貫:浙江紹興,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江東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