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祖森 周瀾汐
摘要:智力障礙一般指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損傷或發育不完全引起的認知活動持續障礙及心理活動的障礙。智力障礙兒童由于程度和病癥的不同,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唱游課程是培智學校一般性課程之一。本研究主要從實踐出發,從認知發展角度探討唱游課對智力障礙學生感知、注意、記憶、語言和思維的積極影響并給出了一些唱游課堂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唱游訓練;智力障礙;認知發展
本研究選取有語言的32名6-16歲智力障礙學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唱游課程,以合唱的教學組織為主,合唱的歌曲選擇為《讓愛傳出去》和《感恩有你》。在訓練前后,通過觀察和采訪學校教師及家長,合唱隊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了以下變化。
感知覺方面 訓練初期,學生對教師播放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充滿興趣,但只能用視覺追蹤和少量下意識模仿,吸引他們的也多是圖片和視頻中的色彩和人物,只有極少學生能夠關注并感知節奏;訓練中期,已有約一半的學生能夠區分人物動作,并聯系歌詞含義有節奏的拍出來,另有部分同學能夠通過他人動作,有節奏的唱出該句歌詞。訓練末期,學生能用心感受節奏,并盡量使歌聲與節奏和拍。但由于部分學生過分在乎節奏把控,出現了個別搶拍的學生,有時甚至把整個團隊節奏帶偏,教師通過手打拍子的方式進行二次教學、糾正后,學生才能按照正常節奏演唱。
注意方面 訓練初期,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變換刺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如:圖片、視頻、動作、游戲等,期間,還要多次對走神的學生進行點名、提問或提醒來換取注意。訓練中期,多數學生能夠在唱歌時集中注意,并在歌唱中使用手勢動作或用手打節拍,另有部分學生能延長注意,等待或參與評價。訓練末期,大多學生會在合唱課程中從頭至尾集中注意,時刻關注教師口令并做出相應節拍打擊或動作姿勢。
記憶方面 訓練初期,教師將歌詞按照打節拍讀的方式帶領學生記憶,并選取關鍵詞進行設計中的訓練,此時學生對歌曲的記憶只停留在試聽時韻律的部分印象,在跟隨老師重復時經常出現個別詞語含混不清,上句不接下句,編詞造詞等現象;訓練中期,學生能夠準確將歌詞按照相應韻律從頭唱到尾,并且在下課時間也經常獨自演唱。此時學生對歌詞的記憶已由短期記憶轉變為長期記憶。訓練末期,學生能夠根據教師要求,針對歌曲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進行單獨演唱。此時,學生已能夠在記憶中提取一部分進行使用了。
語言方面 訓練初期,學生能跟隨老師分句說歌詞,但對于老師提出的詞語都無法理解,更不能解釋詞語意思。部分學生由于有構音障礙或受方言影響較大,發音不準確。教師根據設計方案對學生進行講授和訓練。訓練中期,學生能準確將歌詞說出,并根據歌詞意思做出相應補充說明動作,或能說出部分詞語的近、反義詞。訓練末期,學生能不按照歌詞節拍將歌詞流利說出,部分學生能引用歌詞中的詞語說話或造句。
思維方面 訓練初期,學生在歌唱時不能同時關注教師強弱指示,且由于歌詞熟悉程度不同,很容易出現自顧自唱,沒有整齊度可言的情況。訓練中期,學生基本能夠在歌唱時關注他人和音樂節奏,學會了等待和追趕,開始有了整齊意識。訓練末期,學生在唱前提醒的前提下,基本能夠在保持歌唱整齊的同時關注教師手勢指令,及時調節音量的強弱,但此關注僅限于剛上課學生精神飽滿時的幾次排練。
經過過程性的觀察學生的變化,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下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尊重學生認知能力的實際情況
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能力具有普遍性的落后,感知覺的不靈敏使學生很難感知歌曲節奏和情感;注意的廣度與穩定性的落后,使得學生在學習初期很難完成對歌曲內容系統完整的學習;記憶存儲、提取的障礙使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對歌詞的記憶,也需要更多的提取記憶練習;智力受損程度與語言發展水平成正比,從語言的理解表達上,特殊兒童需要更多直觀明確的解釋與引導;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具有具體性和直觀性,且發展的階段多在皮亞杰思維發展的前三個階段,很難變化變通。
在教授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具有相當的耐心,將表演要求以最直觀簡單的方式重復的講給學生,由于自身的障礙,學生的學習很容易在經過短暫的休息時間后出現倒反現象,此時教師不能氣餒,要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和更多樣的渠道進行記憶加工和儲存,幫助他們的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并創造適當的氣氛幫助學生提取記憶。
(二)適時轉變刺激方式
智力障礙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注意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注意發展的速度緩慢且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的緩慢發展使得智力障礙兒童在音樂的學習中斷斷續續,不連貫;加之其記憶加工速度緩慢且限制性大,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學習結果。不良的學習結果也容易讓這些兒童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最大努力集中學生的注意,讓其始終保持在頭腦興奮且注意集中的狀態,并且還要盡量幫助學生打破記憶加工的限制,增加記憶加工的渠道。因此,不斷的變換教學的方式,以不同的刺激吸引學生,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并將短時記憶成功轉化為長時記憶且能較靈活的提取成為克服學生注意與記憶缺陷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也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想法和行動。
(三)實行個別化指導
智力障礙兒童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個別化差異大的顯著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個別的教育教學指導,幫助其克服困難,提升學習效率。
(四)多與家長溝通
家長作為最了解學生的人,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利用。充分聽取家長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或其孩子的某些教育方法的建議,保證教師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中得到更多的收獲與興趣。
(五)多鼓勵學生
智力障礙兒童普遍存在怕挫折且情感較為敏感的特點。教師與家長作為學生最崇敬且信任的人,在學生遇到困難和瓶頸時,給他們一些鼓勵,能成為他們戰勝困難的助推器。因此,不管在教學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充當正能量的角色,時刻鼓勵學生,讓他們建立對自己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程華山,陳慧芬,兒童注意廣度與智力關系[J].心理科學,1990(2):56-57
[2]林仲賢,孫家駒,武連江.弱智兒童Stroop效應實驗研究[J].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2006,003(001):1-3.